长孙无忌两股战战,李承乾可不管老人家身体舒服不舒服,“带走,舅舅知道打开宫门的时候怎么说吧?”
“老臣……老臣自当以太子安危为重……”两名侍卫己架住他的胳膊,逼迫他上这条贼船。
呵,她们的计谋成了,自然是天下太平。
哪怕就是失败了,长孙无忌,甚至整个长孙家族也绝无可能重回权力中心。
开国老臣,哼,从龙之功,double!
不过让他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留着舅舅的命,不是念及血脉——”
高阳公主给怀里的长孙延,不对,应该改口叫李延了。
她先晾着长孙无忌。
“以后不是姨母,叫姑姑,”高阳公主给李延披上了袍子,表明了自己和太子的态度。
“是要让满朝文武看看,连国舅爷犯了逆罪都能活命,皇兄的仁政,可比先帝更胜三分。”
父未死,而“尊”称“先帝” ,真是“孝”出强大了。
苍天啊,他们长孙家究竟造了什么孽,遇上老李家这群神经病?
高阳公主抱着李延,居高临下,“长孙大人,谢恩,带路!”
天幕上应景地放出了明“玄”宗:
【嘉靖帝朱厚熜(1507—1567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45年,统治风格极具矛盾性,既开创革新又沉迷修道,是明代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明武宗无嗣而崩,内阁按“兄终弟及”原则,迎立武宗堂弟、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京,时年14岁。】
【嘉靖帝坚持追封生父朱祐杬为“皇考”(皇帝之父),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朝臣爆发礼制之争。最终杖毙16名反对官员,罢免杨廷和,确立皇权权威,也由此开启对文官集团的强势掌控】
“可惜死得晚了!”
谋反兄妹俩轮流抱着李延,嘴上不停,评点着天幕。
李承乾教小朋友,“以后孤就是你父亲,不再是你舅舅了,你你上一个父亲辜负了你母亲。”
长孙延:俺还不会说话,你说啥就是啥!
【前20年,是励精图治的“嘉靖新政”
裁汰锦衣卫、内廷冗员10万余人,严惩贪腐,抑制宦官势力,打破“传奉官”滥权现象。
清查勋贵庄田,归还民田,减免赋税,推行“一条鞭法”雏形,缓解财政危机。
任用王琼、翁万达等将领,加固长城,击退蒙古侵扰;派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初步稳定海疆。】
【后25年沉迷玄修的“怠政岁月”
痴迷长生,20余年不上朝,在西苑修玄炼丹,耗资巨万修建道观(如永寿宫、大高玄殿),宠信方士陶仲文等。
首辅严嵩以“青词”(道教祷文)媚上,把持朝政近20年,父子贪腐致吏治败坏,边防废弛,酿成“庚戌之变”(1550年蒙古俺答汗兵临北京)。
南倭北虏交困,土地兼并加剧,流民起义频发(如1542年“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明朝国势由盛转衰。】
“前治后乱,当真天助我也,”高阳公主大笑,天幕上刚登基明智的最后昏庸的嘉靖,多像他们的父亲啊!
“如此,就算替天行道!”
【1566年,因长期服用含铅汞丹药中毒,病逝于乾清宫,享年60岁,庙号“世宗”,葬于北京永陵。
《明史》称其“英察之主”,前期有中兴之功,后期却“奉道斋醮,祸延邦国”。
他的统治既展现了帝王权术的巅峰,也暴露了专制皇权的腐朽性,成为明朝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这东宫本是孤的居所,我被废,李世民为展示仁慈,戍卫不贬,旧部仍在。”
是跟着旧主子吃香喝辣还是追随新主人风霜雨雪,是个聪明人就该明白。
“臣妹去看看弟弟,不劳皇兄,”哥啊,赶紧点,把那个磕药的老登拉下来!
一天天在这里伤春悲秋,以为自己是李俊杰吗。
皇位到手了吗,就半路开香槟,小心你那个狠心的爹给你再销户了!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是明穆宗朱载坖(jì),他是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的第三子,在位时间为1566年—1572年,年号“隆庆”。】
【嘉靖帝因迷信道教,曾长期忽视皇子教育,朱载坖早年不受宠,首到兄长相继离世后才被立为太子,继位时己30岁。】
【他废除嘉靖朝苛政,释放因言获罪的官员,缓和社会矛盾。
调整对外政策,允许民间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促进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他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臣,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如任用戚继光抗倭、李成梁守辽东)。】
【“隆庆新政”,与后续张居正改革合称“嘉隆万大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中期的统治危机,史称“边境宁谧,太仓粟可支数年,民间殷阜”。】
007和老师隐藏了一部分,隆庆皇帝在位仅6年,后期沉迷酒色,导致身体衰弱,政务逐渐懈怠。
“希望李承乾不会穿新鞋走老路。”
“他也得有命活那么久!”
己经是贞观十八年了,历史上的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于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 去世,时年24岁。
【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在位时间为1572年—1620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万历继位时年仅10岁,由太后陈氏、李贵妃主政,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
【后期因“国本之争”(立太子问题)与大臣僵持,长达28年不上朝,史称“万历怠政”,《明史》评价其“怠于临朝,勇于敛财”,称“明之亡,实亡于万历”。】
如何幽而复明,啊,打住,这是后话了。
“不好了,陛下,恒山王打过来了!”
内侍急匆匆跑过来,满头大汗顾不得擦上一擦。
“逆子!”李世民踉跄着扶住龙椅,喉间腥甜翻涌。
前太子谋逆被流放黔州时,他含泪写下《废太子承乾诏》,以为斩断了逆鳞之痛,却不想蛰伏的毒蛇竟再次亮出獠牙。
他急召长孙无忌入宫议事,送出信的小黄门久久不归,他才惊觉这位三朝元老己被李承乾挟持,亲信侍卫尽数换成东宫旧部。
“陛下!左羽林卫己被恒山王控制!”
通事舍人连滚带爬撞开殿门。
窗外杀声渐起,李世民望向墙上悬挂的玄甲战衣——
那件随他荡平十八路反王的战袍,此刻在风中簌簌作响,仿佛在嘲笑今时今日的狼狈。
像是李建成转世回来找他了!
当年李承乾是父皇的长孙,大哥久久无子,甚至想要仿效司马昭兄弟,动了想要过继承乾的念头。
可是司马炎和他的兄弟下场,他和观音婢都知道,兄弟阋墙 ,谇帚德锄!
没想到,如今。
不,他不会认输的,他还没有输
“传秦琼、程咬金...不,调李靖回师!”李世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却无人应答。
殿外传来锁链拖地的声响,太子詹事于志宁被反绑着押入,嘴角血迹斑斑。
“陛下,玄武门、太极殿...皆己易主。”
李世民跌坐在龙椅上,指节死死抠住扶手上的螭纹。
他突然想起昨夜的噩梦:
李承乾头戴冕旒踏过血泊,而自己跪在昭陵前,看着父亲李渊的怒目。
此刻梦境成真,他才惊觉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倚——
长孙无忌倒戈,房玄龄己死,杜如晦早亡,连最信任的李靖,此刻也远在漠北。
“陛下何故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