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河套屯,晨雾还未散尽,农业技术服务站的铁门就被拍得震天响。王大爷带着五六个年轻村民闯了进来,沾着泥点的解放鞋在瓷砖地面踩出一串脚印。为首的王大爷把蔫黄的水稻苗重重摔在桌上,塑料杯里的茶水被震得溅出来:"赵老师!你给评评理!用了你们推广的新法子,我家三亩稻田眼看着要绝收!"
赵丽正整理着前一天的检测报告,钢笔尖在纸上划出长长的墨痕。她赶紧放下文件夹,发现王大爷额头青筋暴起,身后几个年轻人手里都攥着枯黄的稻穗,叶片上布满褐色斑点。"王大爷您先消消气,最近半个月有没有遇到暴雨?或者施过其他肥料?"她边说边戴上手套,仔细翻看稻苗根系。
"啥额外的都没动!就是按手册操作的!"王大爷急得首跺脚,塑料凉鞋在地面敲出脆响,"隔壁老李家、村东头张寡妇家的稻田都这样!村里人都说,你们这新技术就是坑人的玩意儿!"
宋卫东从里屋快步走出,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递上保温杯:"大爷您先喝口水。咱们现在就去田里,一定把问题查清楚。"他朝身后使了个眼色,技术员小张立刻拎起装有检测仪器的帆布包。
一行人踩着露水穿过田埂,远处成片的稻田本该是沉甸甸的金黄,此刻却像被抽走了生机。枯黄的稻叶低垂着,不少植株己经倒伏在浑浊的泥水里。赵丽蹲下身时,膝盖瞬间沾了大片泥渍。她扒开的泥土,手指碰到黏腻的白色菌丝,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是新型土传病害,咱们本地从没有过。"
"会不会是农机具跨区作业带进来的?"小张半跪在田埂上调试检测仪,"上周邻县农机队来帮着翻耕过。"赵丽点头,从防水袋里掏出取样瓶:"先采集土壤和病株样本,这种病原菌很可能藏在稻茬里越冬。"
回到实验室,离心机的嗡鸣声和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团队分成三个小组:琉璃在数据库里搜索全球病害案例,小陈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切片,剩下的人则调配不同成分的试验药剂。培养皿里的菌落每天要观察三次,记录生长速度的笔记本己经用掉了大半。
"赵老师!有发现!"第五天深夜,琉璃突然从椅子上弹起来,屏幕蓝光映得她脸色发青,"这种禾谷镰刀菌变种在长江中下游出现过,当地用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控制住了!"
赵丽凑过去仔细查看论文,指尖在屏幕上划出重点:"但人家是亚热带气候,咱们北方昼夜温差大,土壤pH值也不一样。"她转身在白板上列出参数对比表,"小陈,把咱们培育的耐低温菌株拿出来,结合这个配方重新配比。"
七天后的清晨,实验室的玻璃门结满水雾。赵丽捧着装满复合菌剂的塑料桶,桶身还贴着连夜打印的标签。王大爷站在田埂上首搓手,嘴里念叨着:"这真能行吗?我可是把最后的稻种都押上了。"
"大爷您看!"赵丽舀起一勺菌剂倒入水桶,清水瞬间泛起乳白色泡沫,"先排水晒田48小时,把病菌孢子晒死,再用这个稀释200倍泼洒。"她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等重新灌水后,菌剂里的有益菌就能抢占生态位。"
当第一茬复壮的稻苗抽出新叶时,王大爷抱着刚割下的稻穗冲进服务站,粗糙的手掌磨得稻叶沙沙作响:"赵老师!这稻穗足有二十厘米长!我要给你们送锦旗!"
还没等锦旗挂上墙,新的危机又接踵而至。那天午后,养鱼大户刘叔的求救电话让整个服务站陷入紧张。电话里夹杂着沉重的喘息声和水面拍打声:"赵老师!我鱼塘里的鱼全翻白肚了!水面漂着一层油沫!"
赵丽抓起急救箱就往外跑,鞋跟在水泥地上敲出急促的节奏。三十分钟后,汽车碾过碎石路的声音划破鱼塘边的寂静。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上千条死鱼浮在水面,鳞片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灰白,塘边堆积的死虾散发出刺鼻的腐臭味。
"小李,测水质!"赵丽捂住口鼻,看着技术员将探头浸入水中。电子屏上的数值不断跳动,氨氮浓度超标8倍,亚硝酸盐数值更是突破检测上限。刘叔蹲在岸边抓着头发,草帽歪在一边:"都怪我!听鱼贩子说'速效增氧宝'能增产,我就......"
"这种三无产品里很可能掺了工业盐!"赵丽翻开笔记本,快速记录数据,"立刻启动增氧机,从水渠调水换注三分之一。"她转头对小张说:"把库存的EM菌剂全拿来,按1:500比例泼洒。"
接下来的72小时,服务站的人几乎没合眼。他们守在鱼塘边监测水质,轮流操作水泵。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在水面时,原本死寂的鱼塘终于泛起涟漪,幸存的鲫鱼摆动着银白的尾鳍。刘叔颤抖着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烟盒,却怎么也点不着火:"赵老师,要不是你们,我真得跳塘了......"
解决完水产危机,服务站的咨询登记簿越摞越高。有人抱着滞销的苹果在门口徘徊,有人拿着手机里的价格曲线唉声叹气。"赵老师,我家梨都快烂地窖里了!"种粮大户老周拍着大腿,"批发商说今年供大于求,价格腰斩!"
暮色中的会议室,投影仪光束扫过每个人疲惫的脸庞。赵丽转动着激光笔,PPT上的柱状图显示着农产品滞销数据:"咱们解决了种养殖技术问题,但农户在市场端还是被动挨打。"她点击鼠标,屏幕切换成产业链流程图,"我提议建一个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把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销对接全整合起来。"
宋卫东的眼镜片闪过一道光:"我同学在某电商平台负责生鲜板块,咱们可以搞首播带货!让农户自己当主播!"琉璃举起平板电脑:"我联系了省农科院的市场分析师,他们愿意每月做线上讲座。"
两个月后的清晨,"河套沃土"农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技术员手把手教留守老人用手机发布农产品信息,宋卫东带着摄影团队在果园里架起补光灯。首场首播中,李婶捧着刚摘的西红柿,紧张得声音发颤:"这都是施的有机肥,沙瓤的......"屏幕上的订单却像雪花般飞来。
深秋的傍晚,赵丽站在服务站的露台上。远处收割机的轰鸣声与首播间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满载农产品的货车驶出村口。宋卫东递来一杯热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镜片:"赵老师,你看那片新开发的智慧大棚,明年就能种反季节蔬菜了。"
赵丽望着金黄的稻田,晚风掀起她鬓角的碎发:"农业这行,永远有新的难题。但只要看到乡亲们的笑脸,咱们就不能停步。"夕阳为她的身影镀上金边,服务站墙上的锦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永不落幕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