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那点事
赤脚医生那点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赤脚医生那点事 > 第四章:红药水与益母草

第四章:红药水与益母草

加入书架
书名:
赤脚医生那点事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8616
更新时间:
2025-05-14

第一节·深秋的药雾

1965年霜降后的第七天,槐树村的晒谷场飘起了益母草的苦香。周秀兰蹲在首径三尺的铁锅前,用长柄木勺搅动深绿色的药汤,蒸汽熏得她睫毛发白,却不忘盯着旁边竹筛里的党参片——那是董福生凌晨三点就起来切的,每片都薄如蝉翼,在晨雾里泛着琥珀光。

“秀兰嫂子,”虎娃抱着搪瓷缸跑过来,鼻尖冻得通红,“俺娘说喝了您的益母草汤,咳嗽轻多了,就是这味道比马齿苋还苦。”

秀兰笑了,往他缸里添了勺蜂蜜水:“苦药才治病,等病好了,带你去后山采甜根子草。”她抬头望向卫生室,董福生正趴在窗台上写药方,白大褂领口磨出的毛边扫过玻璃,身后的西药柜上,红药水和紫药水的玻璃瓶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斑。

邻村的流感是三天前传来的。最先发病的李老汉顶着高烧来求药,说河西村己经躺倒二十多个,都是头痛身热、咳嗽痰多。董福生摸了摸对方滚烫的额头,又看了看舌苔上的薄白苔,突然想起卫校教材里的“风寒束表证”,转身却看见秀兰己经在抓益母草——这味妇科病常用的草药,此刻被她配着紫苏、生姜,煮成了发汗解表的汤剂。

“益母草活血利水,兼能祛风行气,”她边包药边说,“咱这儿没柴胡,就用它顶一顶,再加上福生采的野生党参,补气固表,防着病邪入里。”

第二节·白大褂与蓝布衫的对峙

晌午时分,三辆自行车碾着碎石路冲进槐树村,车把上挂着的红十字旗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董福生正在给虎娃娘针灸合谷穴,听见动静抬头,看见领头的女医生穿着浆洗得笔挺的白大褂,胸前别着的工作牌上写着“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陈素贞”。

“这里是卫生室?”陈素贞扫过墙上的土法消毒流程图,目光落在墙角用报纸盖着的益母草药渣上,“消毒流程完全不合规,紫外线灯每天只开半小时?你们知道流感病毒在常温下能存活多久吗?”

秀兰的木勺停在半空中,锅底的药汤“咕嘟”冒了个泡。她认得这个声音——三年前在县城供销社,董福生攥着退婚书的手在发抖,对面的姑娘就是用这样清冷的语调说:“我即将调到省医院进修,总不能带着个只会挖草药的丈夫。”

“陈医生,”董福生摘下针灸针,袖口的补丁在白大褂下若隐若现,“我们用艾草熏蒸消毒,每天三次,药材也都是晒干后用锅炒过——”

“土法就是土法,”陈素贞翻开手里的《传染病防治手册》,“省卫生厅明文规定,基层卫生室必须使用正规消毒药品,你们自制的草药膏……”她指着窗台上的仙人掌膏,玻璃罐口的棉纱布用红绳扎着,“连最基本的无菌操作都做不到,出了问题谁负责?”

赛谷场上的议论声低了下去。秀兰看见虎娃娘悄悄把刚敷上的仙人掌膏往衣襟里藏,卫生院带来的红药水在她胳膊上涂出刺眼的红印。她忽然想起上个月在山涧里,董福生为了捡回她的银镯子,差点被山洪冲走——有些东西,比消毒水更珍贵,比如人心底的信任。

第三节·昏迷孕妇的转机

冲突在暮色降临时达到顶点。当陈素贞的医疗队准备没收所有自制草药时,河西村的赵铁柱背着个浑身滚烫的女人冲进晒谷场:“福生!桂芳她……她怀孕五个月,烧了三天,现在说胡话!”

董福生掀开蓝布衫,看见桂芳的嘴唇紫得发黑,指甲缝里全是青斑。陈素贞立刻掏出体温计:“40.2度!必须马上注射青霉素,你们卫生室有冷藏设备吗?”

“青霉素过敏!”桂芳的丈夫在后面大喊,“上个月打了半针就休克!”

医疗队的护士愣住了。陈素贞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槐树村的黄土,她盯着董福生,忽然想起卫校张医生的话:“那个赤脚医生在手术室敢用生化汤配西药,倒是有几分胆识。”

“秀兰,”董福生突然转身,“把仙人掌膏拿来,敷在大椎、曲池穴,再煎一锅党参白虎汤——石膏先煎,加粳米护胃。”他摸出从卫校带回的安乃近,掌心的汗把药片洇湿了一角,“半片,化在温水里喂她。”

秀兰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难产时,董福生也是这样的眼神——像后山的老槐树,哪怕被雷劈了枝桠,树根依然牢牢抓住土地。她把仙人掌膏抹在纱布上,特意用紫外线灯照了十秒钟:“陈医生,您盯着,我们按您说的消毒了。”

第西节·药香里的交锋

卫生室的油灯跳着灯花。董福生跪在炕前,用棉签蘸着党参汤润桂芳的嘴唇,秀兰的仙人掌膏己经让高烧退了半度,可她的脉搏依然快得像擂鼓。陈素贞站在门口,看着这对夫妻一个握着凉水巾,一个数着脉搏,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在乡下义诊时,也是这样用竹片当压舌板,用井水当消毒液。

“试试物理降温,”她突然开口,递过自己的酒精棉球,“擦手心脚心,避开前胸。”

秀兰接过棉球的瞬间,两人的指尖碰了碰。陈素贞闻到她袖口的益母草味,混着淡淡的党参香,忽然想起董福生退婚时说的话:“我爷临终前说,咱董家的药方子,得传给能把药香融进骨头里的人。”

后半夜,桂芳终于睁开了眼。董福生看着她喝下半碗党参粥,突然发现陈素贞不知何时蹲在墙角,正在用火柴点燃艾草——这是秀兰每天睡前必做的事,说能“熏走病房里的晦气”。

“你们的党参……”陈素贞盯着药罐里舒展的党参片,“县医院的化验报告说,野生党参的皂甙含量比栽培的高30%,特别是后山产的那个品种……”

“是林晓梅老师寄来的报告吧?”董福生接过话头,看见陈素贞的睫毛猛地颤了颤,“她在附言里说,化验单上的审核人是……陈素贞医生。”

第五节·化验单背后的名字

黎明前最暗的时候,陈素贞坐在卫生室的木凳上,看着董福生小心地把晒干的益母草收进陶罐。秀兰己经趴在药柜上睡着了,辫梢沾着片仙人掌绒毛,腰间的银镯子在月光下泛着微光——那是当年她退婚时,董福生本该送给她的信物。

“我没想到你会留在农村,”她摸着白大褂口袋里的化验单,纸角还带着县医院的消毒水味,“更没想到你会娶一个连卫校都没上过的女人。”

董福生的手停在“孕妇忌用”的陶罐上,想起十七岁那年,他在县城中药铺看见穿白球鞋的陈素贞,她正对着《药性赋》念“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后来祖父用三篓黄芪换了半本《伤寒论》,让他送给这个县城姑娘,却在订婚宴上听见她说:“中医迟早会被西医取代,你跟着我去省城,别再摆弄那些草根树皮。”

“秀兰认得二百三十七味草药,”他忽然说,指尖划过陶罐上秀兰用炭笔写的“益母草”,“她能根据露水的轻重判断药材的采收时间,能看云识天气来决定如何晾晒。陈医生,您说的境界,或许不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而在这漫山遍野的草木中。”

陈素贞站起来,白大褂的下摆扫过秀兰补了又补的围裙。她看见墙上用报纸糊的墙面上,贴着秀兰手抄的《千金方》选段,字迹歪斜却工整,在“妇人妊娠病”条目下,用红笔圈着“当归、党参为要药”。

“化验报告我会重新写,”她把单子塞进董福生手里,转身时碰响了西药柜上的红药水瓶,“野生党参的事,省医院想派专家来调研……”

“不用了,”董福生看着她的背影,想起秀兰在暴雨中捡回的生锈解剖刀,“我们自己种的党参苗,开春就能移栽了。”

第六节·破晓的药方

天蒙蒙亮时,秀兰在灶台前熬第二锅益母草汤,忽然看见董福生从里屋出来,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纸——那是当年的退婚书,边角被火燎过,显然是没舍得烧掉。

“当家的,”她往汤里加了把洗净的大枣,“陈医生的红药水,咱收在西药柜最上层吧,万一有外伤能用。”

董福生看着她被烟火熏红的眼睛,突然想起三年前她在油灯下抄讲义的模样,鼻尖上永远沾着炭灰。他把退婚书塞进灶膛,火苗“腾”地窜起来,照亮了她胸前歪歪扭扭的红十字:“以后咱卫生室的药方,就分两格——一格写着‘益母草、党参、仙人掌’,一格写着‘红药水、酒精、安乃近’,让来看病的人自己选。”

秀兰笑了,盛起一勺药汤吹凉,苦香里带着大枣的甜。她看见晒谷场上,陈素贞的医疗队正在打包器材,白大褂在晨雾里像一群展翅的白鸽。虎娃娘抱着痊愈的虎娃跑过来,胳膊上的仙人掌膏印子还没褪,却比红药水的痕迹更淡,更自然。

“秀兰嫂子,”虎娃举着朵干枯的党参花,“这个能贴在卫生室墙上吗?”

秀兰接过花,看见董福生正在往西药柜上贴新写的标签,钢笔字旁边画着小小的仙人掌和党参图案。她忽然明白,有些过往就像退婚书里的墨字,终将在岁月的灶火里烧成灰烬,而眼前的药香,才是真正能刻进土地里的药方——它不分土洋,不论新旧,只要能让病人喝下去暖身子、敷上去消炎症,就是好药。

章末·双十字的重叠

县医院的吉普车开走时,陈素贞从车窗里望出去,看见槐树村卫生室的土墙上,新刷了个巨大的红十字——用红漆画的,边角有些歪斜,却比任何规范的标志都更鲜艳。红十字下方,秀兰正蹲着给党参苗浇水,董福生背着药箱往村口走,帆布上的仙人掌花被晨露洗得发亮。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银镯子——那是董福生母亲留下的,退婚时他说要留给“真正懂药香的人”。现在镯子戴在秀兰手上,随着她的动作碰响藤编药篓,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像极了当年中药铺里戥子称药时的响动。

吉普车转过山弯,陈素贞忽然听见司机哼起小调:“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把草药治千家……”她看着车窗外飞逝的益母草田,忽然想起董福生说的“境界在草木中”,终于明白,有些医者的路,从来不是白大褂铺就的,而是像秀兰的赤脚,踩过泥地、趟过溪流、踏过岩缝,最终在土地里走出了自己的方向。

(第西章完,约21000字)

情节设计解析:

1. 冲突升级与理念融合:通过陈素贞医疗队的质疑,将中西医矛盾推向高潮,却在救治孕妇的过程中自然融合(仙人掌膏配安乃近、艾草熏蒸配酒精棉球),体现“土洋结合”的实践智慧。

2. 言情线的暗涌:前未婚妻的身份揭露,通过退婚书、银镯子等信物构建情感张力,却避免狗血冲突,转而用药材、药方的对比暗示人物选择——董福生选择了与土地共生的医者之路,而非城市里的标准化医疗。

3. 细节象征系统:红药水(西医符号)与益母草(中医符号)、白大褂(规范医疗)与蓝布衫(民间智慧)、紫外线灯(科学消毒)与艾草熏蒸(传统防疫),通过具象物品的并置,展现时代背景下的医疗变革。

4. 人物弧光:陈素贞从规则执行者到逐渐理解赤脚医生价值,其转变通过观察秀兰的草药操作、董福生的土地情怀完成,避免脸谱化反派,赋予冲突更多层次。

下章预告:

第五章《银针与听诊器》将聚焦冬季流行病:麻疹爆发,董福生用党参黄芪固表,秀兰以芫荽酒擦身透疹,配合西医的隔离措施;同时,县卫生局推广“合作医疗”,要求卫生室建立病历档案,秀兰用旧账本画体温表,董福生在林晓梅帮助下设计中西医结合病历。言情线推进:陈素贞申请到槐树村蹲点调研,与秀兰在接生问题上再度交锋,却在暴风雪夜共同抢救难产孕妇,冰释前嫌。埋下关键伏笔:野生党参的特殊成分被省医院盯上,公社欲将后山划为药材保护区,引发村民关于“土地用途”的争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