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与复社文人:秦淮河畔的奇妙辩论会
秦淮河的水波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银鳞,画舫上悬挂的红灯笼将倒影揉碎在河面,宛如一幅摇曳生姿的水墨长卷。晚明的金陵城,夜色正浓,而此刻一艘装饰精美的画舫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即将拉开帷幕。
柳如是身着一袭月白色襦裙,青丝随意挽起,一支碧玉簪斜插其间,更显清雅脱俗。她轻摇折扇,嘴角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灵动而狡黠。作为秦淮河畔声名远扬的才女,她不仅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更有着不输男子的见识与胆量。今日,她特意邀请了复社的几位文人雅士,准备来一场“唇枪舌剑”的较量。
复社文人陈子龙、钱谦益等人陆续登上画舫。陈子龙一袭青衫,身姿挺拔,目光如炬,浑身透着一股文人的傲然之气;钱谦益虽己年过半百,却也风度翩翩,留着一把长须,尽显儒雅之风。他们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寻常的雅集,吟诗作对,饮酒赏月,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欢笑的奇妙辩论。
“诸位先生,今日难得相聚,小女子有个不情之请。”柳如是盈盈一拜,声音清脆悦耳。
“柳姑娘但说无妨。”钱谦益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欣赏。
“我们今日不如来一场辩论会如何?不拘泥于诗词文章,就以这世间万象为主题,各抒己见,一较高下。”柳如是眨了眨眼睛,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众人听闻,皆是一愣。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女子参与辩论本就是一件惊世骇俗之事,更何况对手还是复社这些饱读诗书、以才学自负的文人。陈子龙眉头微皱,抱臂而立,略带不屑地说道:“柳姑娘,这辩论之事,需有真才实学,可不是儿戏。”
“陈公子此言差矣,小女子虽为女儿身,却也读了不少书,对这世间之事也有自己的见解。若公子怕输,首说便是。”柳如是毫不示弱,反将一军。
陈子龙被激,顿时来了兴致:“好!柳姑娘既有如此雅兴,陈某自然奉陪到底。只是不知这辩论的主题为何?”
柳如是微微一笑,环顾西周,目光落在画舫外秦淮河上往来的船只:“就以这‘商人与文人,谁对社稷更有用’为题吧。”
此话题一出,众人纷纷议论起来。在传统观念中,文人向来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商人则被视为唯利是图之辈,地位远不如文人。钱谦益捋了捋胡须,率先开口:“依老夫之见,自然是文人对社稷更为重要。我等文人饱读圣贤书,心怀天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志向。自上古时期,便有文人辅佐君王,制定礼乐制度,教化万民。若无文人,这天下便如一盘散沙,不知礼义廉耻,何谈社稷安稳?”
陈子龙也点头附和:“钱先生所言极是。文人通过科举入仕,为朝廷出谋划策,治理地方。他们以笔墨为刀枪,以文章为武器,抨击时弊,弘扬正气。而商人呢?不过是追逐蝇头小利之徒,整日里算计着如何赚钱,全然不顾家国大义。”
柳如是轻轻摇了摇折扇,不慌不忙地说道:“二位先生的话,小女子不敢苟同。商人虽以营利为目的,但他们在这过程中,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让各地的物资得以互通有无。就说这秦淮河畔,若没有商人往来,何来这繁华热闹的景象?金陵城的百姓又如何能享受到如此丰富的物产?而且,商人缴纳赋税,充实国库,这难道不是对社稷的贡献?再者,谁说商人就没有家国大义了?古有弦高犒师,以一己之力退秦师,保郑国平安;今也有不少商人在国家危难之时,慷慨解囊,资助军饷。”
陈子龙刚要反驳,柳如是却不给机会,继续说道:“再说文人,固然有许多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之士,但也不乏一些只会纸上谈兵、沽名钓誉之辈。他们整日里空谈义理,却无实际治国安邦之能。如今朝廷腐败,边患不断,这些文人又有多少能真正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柳如是的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钱谦益心中暗暗赞叹,这柳如是果然不简单,看问题如此透彻。陈子龙却有些不服气,他沉思片刻,说道:“即便商人有一定作用,但他们重利轻义,往往会破坏社会风气。而文人倡导的礼义廉耻,才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根本。”
“陈公子,这礼义廉耻难道只有文人知晓?商人之中也有许多重情重义之人。而且,若不是商人带来的财富,这秦淮河畔的文人雅集,又如何能如此奢华?文人吟诗作对、饮酒作乐的花费,又从何而来?”柳如是狡黠地一笑,“再者,如今社会风气不佳,难道全是商人之过?那些贪官污吏、腐朽文人,难道就没有责任?”
就在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之时,画舫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众人探头望去,只见一艘小船急速驶来,船上的人一边划船一边大喊:“不好啦!有强盗!有强盗在前面的河湾抢劫商船!”
众人皆是一惊。陈子龙脸色一变,说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此强盗之事,真是无法无天!我等应立即前去查看。”
柳如是却一把拉住陈子龙:“陈公子且慢,这强盗凶猛,我们贸然前去,恐有危险。不如先派人去报官,再从长计议。”
“报官?等官府的人赶来,恐怕商船早就被洗劫一空了!柳姑娘,你一介女流,不懂这些。”陈子龙甩开柳如是的手,大步走向船头,准备 andeer(征用)小船前去救援。
柳如是气得跺脚,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她走到画舫的一个角落,那里堆放着一些唱戏用的道具。她快速换上一身黑色夜行衣,又拿了一个黑色面罩遮住脸,偷偷地跳下画舫,朝着强盗所在的河湾游去。
此时,河湾处,三艘强盗船将一艘商船团团围住。强盗们个个凶神恶煞,手持大刀,正在逼迫商船的人交出财物。商船的人惊恐万分,苦苦哀求。
柳如是悄悄地游到商船旁边,她观察了一下形势,发现强盗们虽然人多,但注意力都集中在商船之上。她灵机一动,从怀里掏出一个自制的烟花,点燃后抛向空中。烟花在空中炸开,发出巨大的声响和耀眼的光芒。
强盗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烟花吓了一跳,纷纷抬头张望。柳如是趁机大喊:“官兵来了!官兵来了!大家快逃啊!”
商船的人听到喊声,顿时有了勇气,拿起船上的一些工具,与强盗们展开搏斗。强盗们本就做贼心虚,听到官兵来了,顿时乱了阵脚,纷纷逃回自己的船上,划船逃窜。
就在这时,陈子龙等人也赶到了。他们看到这一幕,皆是惊讶不己。陈子龙西处寻找,发现了躲在暗处的柳如是,他一把抓住柳如是:“你怎么在这里?是不是你搞的鬼?”
柳如是摘下黑色面罩,调皮地一笑:“陈公子,若不是小女子略施小计,这商船恐怕就遭殃了。怎么样,小女子这一计,不比你们这些文人的纸上谈兵强?”
陈子龙一时语塞,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钱谦益哈哈大笑起来:“妙啊!妙啊!柳姑娘不仅才学出众,这随机应变的本事,更是让人佩服。今日这场辩论会,柳姑娘大获全胜啊!”
众人纷纷点头称赞。经过这场风波,复社文人对柳如是更是刮目相看。而柳如是与复社文人之间的这场奇妙辩论会,也成为了秦淮河畔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野史。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段有趣的故事,渐渐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留下秦淮河的水,依旧悠悠流淌,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