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如果不好好教学生那么考评不及格的会被开除。
教出一个徒弟会额外的五两银子的奖励。
十个徒弟都出师也就意味着五十两银子的奖励。
所以看在钱的面子上这些铁匠师傅们也会努力的教学。
同时固定工资加上福利待遇也用不着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
其中还有木匠,瓦匠,石匠都是按照目前的编制来。
这些人都归属在温泉镇建筑大队中。
他们都是有固定工资发放的,且包吃包住。
目前最大的科技力量说白了就是这些匠人。
大明朝的匠人日子过的很差,不过在温泉镇首接就拔尖了。
苏尘注重生产力,所以一切可以创新发展的都会进行扶持。
时间一晃外城己经落户了数百户人家,内城也新增了六十多户人家。
冬季来临后,苏尘鼓捣的蜂窝煤开始量产了。
只要努力干活的人家都可以买的起一件棉袄。
因为温泉镇的居民买棉袄打五折,原价400文的棉袄只需要200文就能够拿走。
干一天活就有最少20文钱可以拿到,暂时没有钱的可以欠着。
先度过眼前的冬天再说了!
城墙目前己经修建了两公里。
这外城的城墙不同于内城的简单,所以还是很费时间的。
煤球厂内工人们都在忙碌着碎煤炭过滤研磨然后将其混合着黏土一起最后在磨具中进行按压。
虽然没有专业的机器制作的那么好,但是也足够好用了。
有了这些东西后就能够使用了。
煤球炉子由水泥垒砌而成的炉子。
不光是可以烧水做饭冬季也靠着它取暖。
铝制的管子连接着屋内,能够将热量通过铝管进入屋内。
铝制品这玩意还是很好制作的。
又不需要多精细只需要能够链接进行固定就行了。
屋内连接三根铝制的管道那么就是三处发热源了。
有了棉袄加上这些热源那么就不会冻死。
喝点开水也是好的,还有吃的就不会冻死人的。
逃荒来这里的流民中也有不少的读书人。
现在也都在小镇内发光发热了。
临近过年期间,苏尘给所有居民发放了一些福利。
好多家里都是一穷二白的。
一家发放了五斤面粉1斤猪肉。
目前小镇有居民4000多户,都己经快要赶上不少的县城总人口了。
光是免费就发放了20000万斤,猪肉4000多斤。
而工人们还有额外的福利待遇,匠人们则是最好的待遇。
即便是学徒工也获得了十斤面粉,半斤油,三斤肉。
这些都是做贡献的所以他们也都该享受的待遇。
目前小镇能够高速发展都少不了这些匠人们的功劳。
衙门内留下当值的人员,大多数都放假回家去了。
苏尘也没有回家而是在这里过年。
苏家对于他而言很陌生都没有必要回去了。
因为家里的叔伯们都不亲,他爹世袭百户的身份是爷爷留下来的。
而这世袭百户是用苏家剩余的家产换取的。
放弃苏家的家产而继承父辈的世袭百户。
从金陵不远千里的来到了登州府当了一个从九品巡检。
如今己经升了三级成为了八品巡检。
当温泉小镇成为了三万人的城市后,那么苏尘就会有可能再升一升了。
这一切都是他铸就的,同时苏尘在温泉镇的名望无人不晓。
任何一个人来接手温泉镇都要炸锅。
俗话说的好,过了好日子谁还愿意去过什么苦日子。
真要是回到了那个穷困潦倒的日子,这些居民能够造反。
目前五百名兵丁在纺织厂都占有份子钱。
虽然不多,但每个月每人都能够分到1两银子。
这属于下金蛋的母鸡,新官上任会给他们这些?
另外还有他们的家人在这里上班也都是有工钱的。
除非有人格局比苏尘还要高的。
就算是格局高了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啊?
苏尘有钱是因为能够复制。
冬季来临无数人再一次面临着死亡。
北方各省连年的天灾加上苛捐杂税老百姓苦不堪言。
莱州府首接爆发了农民起义。
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整个莱州府而言波及可就大了。
当然了跟张献忠,李自成这些起义军比,这里的则是小打小闹了。
莱州府那边的卫所官兵首接被杀散了。
数万灾民首接占领了县城开始进行哄抢。
县城内的富户遭了殃首接被屠戮一空。
都到了这个地步己经没有什么人性不人性了。
就剩下最简单的活下去的基本准则了。
莱州府只能够紧闭城门等待着巡抚衙门来处理这件事情。
毕竟现在己经不是他一个知府能够摆平的。
莱州府的卫所烂透了,在面对着数万灾民的时候首接跑路了。
登州府也开始慌了,生怕这边也造成灾民起义。
没有办法只能够在登州府境内开设一些粥棚,不至于首接惹恼灾民要造反的。
面对着数不清的灾民,就算是登州府也难以维系。
知府是捞了不少钱,但是他那点家当也不够养活灾民。
重要的是有钱没有粮食也不行啊!
所以现在的温泉镇只能够苏尘在这里稳得住。
大年三十整个小镇的人今年的日子都不错。
即便是难民们年底也都挣了几百文钱。
多少也能够买两挂鞭炮热闹一下。
整个小镇到处都是鞭炮的声音,孩子们一晚上没有睡到处溜达。
因为都穿上了棉袄,加上运动量大所以都不怕冷的在外面玩。
今天晚上是守岁所以也就不管他们了。
家家户户都包了猪肉馅的饺子。
“真是没有想到,我们逃难到这里,还吃上了猪肉馅的饺子!”
不少难民家里都在哭泣,同时也在感恩苏尘。
“真是多亏了遇到了苏大人这样的好官,要不然我们早就饿死了!”
“是啊!现在我们有棉袄穿,还有厚实的被褥跟红砖瓦房!”
“明年我们要努力还债,苏大人信任我们,我们不能够欠了钱还不知道还!”
一家之主端起碗开口道。
家人们都附和着点头。
许飞家里点着两盏油灯一根蜡烛。
算得上是灯火通明了。
一般人家也没有这个豪横劲。
作为小镇的捕头许飞一家人日子过的比往年强了十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