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规"成为伤害的挡箭牌
写字楼顶层的落地窗外,暴雨将城市切割成支离破碎的光斑。书源盯着投影仪上滚动的"员工行为规范2.0版",条款编号07-15的内容像根刺扎进视网膜——"为提升工作效率,公司将对全体员工进行脑电波情绪监测,数据异常者需接受心理干预"。
"书律师觉得如何?"人力资源总监陈薇转动着镀金钢笔,红色指甲敲在会议桌上发出清脆声响,"这套系统通过了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完全合规。"她身后的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合规证书在蓝光中闪烁。
书源捏着钢笔的指节发白。三天前,程序员小林在茶水间猝死,监控显示他倒下前连续工作了37小时。而现在,公司不仅没有反思,反而推出更严苛的监控系统。"陈总监,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这种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需要......"
"书律师多虑了。"陈薇截断他的话,示意助理播放视频。画面里,西装革履的法律顾问团队正在讲解:"我们己将监测范围限定在工作时间,且取得员工的电子知情同意书。"镜头扫过所谓的"同意书",条款中赫然写着"本人自愿授权公司采集脑电波数据用于绩效评估"。
散会后,阿杰抱着电脑冲进办公室:"书哥,不对劲!我黑进系统后台,发现所有员工的同意书签署时间都是昨天凌晨三点,而且......"他调出对比图,"笔迹完全一样,是用AI批量生成的电子签名。"
林悦推了推黑框眼镜,将一叠文件摔在桌上:"我查到这套监测系统的供应商,是陈薇丈夫控股的公司。更讽刺的是,他们上个月刚因为数据泄露被罚款五百万,但现在依然拿到了合规认证。"她调出认证机构的官网,"这个'国际职业健康联盟',注册地址在开曼群岛,官网服务器就架在公司地下室。"
深夜的办公室,书源反复翻看小林的工作记录。凌晨两点十七分,他的脑电波监测数据显示"极度焦虑",但系统自动生成的报告却标注为"情绪稳定"。监控画面里,陈薇拿着这份报告走进总经理办公室,半小时后,小林的项目奖金被全部扣除。
"他们用'合规'包装所有伤害。"书源攥紧拳头,"所谓的认证、同意书,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他突然想起入职时看到的公司标语——"合规是企业的生命线",此刻却显得如此讽刺。
第二天,书源带着证据闯入董事会。投影仪亮起的瞬间,陈薇的脸色变得惨白。"这些伪造的电子签名、虚假的认证,己经涉嫌刑事犯罪。"书源将文件推到董事长面前,"而更可怕的是,我们用'合规'掩盖了对员工最基本的尊重。"
"但我们的做法符合现行法律。"董事长皱着眉头,"只要不违法......"
"法律是底线,不是上限!"书源突然提高音量,会议室陷入死寂,"小林的死,就是被这些所谓的'合规'条款压垮的!当我们用技术监控员工的每一个情绪波动,用算法决定他们的去留,这和现代奴隶制有什么区别?"
话音未落,办公室大门被撞开。上百名员工举着标语涌进来,最醒目的那张写着:"我们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阿杰抱着笔记本电脑站在人群前方,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网热搜——#XX公司脑控员工#的话题阅读量正在疯狂攀升。
舆情风暴来得比想象中更猛烈。三天后,陈薇被警方带走,那家虚假认证机构被彻底查封。但书源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他在博客上写下长文:"当'合规'成为伤害的挡箭牌,当法律条文被异化为资本的武器,我们更需要追问:制度的温度去了哪里?"
一个月后,书源收到匿名包裹。拆开褪色的牛皮纸,里面是本泛黄的《劳动法》,扉页用红笔写着:"法律不该是冰冷的条文,而应是守护尊严的利剑。"窗外,新的晨光洒在写字楼玻璃幕墙上,映照着楼下正在拆除的脑电波监测设备。这场关于"合规"的反思,或许能让更多人明白:真正的合规,从来不是对规则的机械遵守,而是对人性的敬畏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