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丰三年正月,黄河在河南段裂开冰甲,浑浊的河水裹挟着磨盘大的浮冰撞击堤坝,轰鸣声传至百里外。林缚站在 “黄河号” 旗舰的破冰甲板上,看着蒸汽破冰机的旋转钢齿将三尺厚的冰层绞成碎玉,飞溅的冰渣在阳光里折射出七彩光晕。船舷一侧,几个衣不蔽体的孩童趴在浮冰上漂流,看见旗舰上的雪梅旗,竟拼尽全力划水靠近,冻紫的小手上还攥着几截发黑的红薯藤。
“大人,归德府传来急报。” 沈雁冰的暗卫浑身湿透,怀里的战报被洪水泡得发皱,“守将张桐炸了黄河堤坝,三万百姓被卷入洪流,他却在府衙设宴庆功。”
林缚的火铳枪管重重砸在破冰机的铜制齿轮上,火星溅入河中:“通知工兵营,启动十二台‘地龙’蒸汽抽水机,先救百姓,再修堤坝。” 他指向船舱内码放的红薯藤,“把济州岛运来的耐涝薯种分给灾民,告诉他们,这种‘水中龙’能在河滩扎根,洪水退了还能结三茬。”
归德府之战在浑浊的泥水中展开。庆军的 “地龙” 蒸汽战车首次亮相,梯形装甲板上布满排水孔,铁轮包裹着镜渊精铁打造的螺旋防滑片,在淤泥中如巨蟒般滑行。车载佛郎机炮调整至仰角,发射的实心铁弹如陨石般砸向城墙,将根基处的夯土震成齑粉。张桐站在城头,看着战车上喷出的蒸汽形成雪梅形状的云雾,手中的令旗 “当啷” 落地 —— 他终于明白,自己炸开的不仅是堤坝,更是百姓心中最后一丝对朝廷的幻想。
“开城!开城!” 被庆军救起的灾民们推着装满泥沙的独轮车,为战车填平护城河,“庆王的抽水机比龙王的嘴还能喝!跟着他们,黄河水也能浇出金豆子!”
府衙后院的地窖里,林缚看着堆积如山的鎏金佛像,佛像底座刻着 “河工血汗” 西个小字。账本上每页都画着朱红圈,标注着克扣的河工饷银数目,对应着堤坝上的每一道裂缝。最深处的暗格里,码放着从江南运来的丝绸,裹着的却是百姓的卖身契,婴儿的啼哭声仿佛还在丝绸间萦绕。
“你用治河的银子换佛像?” 林缚的火铳枪口挑起一尊三尺高的弥勒佛,鎏金剥落处露出里面的朽木,“黄河水灌进百姓家里时,你的佛像可曾眨过眼?” 他踢开挡路的漆盒,里面滚出的不是珠宝,而是河工们的断指 —— 这是张桐用来威胁百姓的 “治河不力” 罪证。
老河工李顺跪在地上,摸着战友的断指泣不成声:“去年腊月,俺们在堤坝上冻掉三根脚趾,他却把救济粮换成了苏州的戏班子……”
“把这些佛像熔了,给每个河工家属打口铁锅。” 林缚将账本丢进火盆,火焰舔舐着墨迹时,露出夹层里的河道图纸,“锅底刻上雪梅纹,让黄河水看见,也得绕道走。”
庆军的优势在治水与作战的协同中尽显。工兵营用蒸汽打桩机加固堤坝,每根桩子都刻着捐躯河工的名字;屯田兵在河滩种植耐涝红薯,用镜渊高炉的矿渣改良盐碱地;火铳营则沿着河道布防,防止溃兵抢掠,枪口永远朝向欺压百姓的方向。当第一车红薯藤分发到灾民手中,一位瞎眼的老妇人颤抖着抚摸薯藤的嫩芽:“三十年来,第一次有人教咱们在水洼里种吃的…… 以前发的种子,都被狗官换成了赌债字据。”
开丰三年三月,河南全境肃清。林缚在开封府设立 “河工格物局”,将张桐的府邸改造成水利实验室,门前的照壁被凿成黄河流域图,用镜渊精铁勾勒出主要支流,每个节点都镶嵌着蒸汽抽水机的微缩模型。嵩阳书院的山长带着三十名弟子归附,带来的不仅有《河防一览》,还有自制的水力浑天仪,与庆军的袖珍经纬仪相映成趣。
“大人,这是弟子们改良的红薯窖图纸。” 山长呈上羊皮卷,图中画着带通风口的地下暖窖,“用蒸汽管道加热,可让红薯在寒冬发芽。”
林缚接过图纸,看见边角处画着雪梅与河图的结合图案:“把格物局的学徒分成两队,一队跟你们学禹贡九州,一队教你们用蒸汽算水势 —— 真正的河工,既要懂大禹的疏导,也要会齿轮的转动。”
中原大地的这场战役,让庆军的威名与黄河水患一同被改写。当百姓们看见蒸汽抽水机抽出的清水灌溉农田,看见红薯藤在河滩上结出拳头大的果实,终于明白:雪梅旗带来的,不是另一个只会征税的朝廷,而是能让黄河听话、让土地生金的新世道。林缚站在新修的堤坝上,看着堤岸石缝间冒出的红薯嫩芽,忽然觉得,手中的火铳虽能破城,却不如百姓眼中的希望,更有力量。
黄昏时分,归德府的校场挤满了学种红薯的百姓。屯田兵们演示着 “水中龙” 的扦插法,将薯藤斜插入泥,周围筑起防浪的碎石垄。一位断腿的中年汉子拄着蒸汽抽水机的零件改造成的拐杖,大声询问:“涝了咋办?旱了咋办?”
“涝了有抽水机,旱了有蒸汽井。” 林缚蹲在他身边,用树枝画出地下管网图,“庆朝的土地,不让任何一棵苗渴死、淹死。” 他忽然指向远处试运行的蒸汽碾米机,“等你们的红薯丰收,这些铁家伙能帮你们磨粉、酿酒,换回来的钱,够给孩子买课本。”
汉子摸着图纸上的雪梅纹,忽然抬头:“俺识字,能去格物局当学徒不?”
“能。” 林缚拍拍他的肩膀,“只要你肯学,将来黄河的每道弯,都由咱们自己的齿轮说了算。”
夜风带来黄河的涛声,却不再有往日的凄凉。百姓们抱着红薯藤回家,火把在堤岸连成一条长龙,映得雪梅旗上的齿轮纹闪闪发亮。林缚知道,这场与黄河的博弈,庆军赢得的不仅是土地,更是千万河工的信任 —— 当他们开始相信,蒸汽能驯服洪水,火铳能守护良田,这个被黄河水浸泡千年的中原大地,才算真正迎来了破晓时分。
归德府的灯火次第亮起,照亮了墙上新刷的标语:“火铳护耕,蒸汽治水,雪梅旗下无饿殍”。林缚站在标语前,看着自己的影子与雪梅纹重叠,忽然明白:所谓改天换地,不过是让每个百姓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用双手种出尊严,用齿轮算出未来,而他手中的火铳,不过是为这一切保驾护航的利刃。
黄河水依旧奔腾,但两岸的百姓知道,当雪梅旗与蒸汽的轰鸣交织,再凶猛的洪水,也终将成为这片土地的养料,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就是庆军带给中原的破晓 —— 不是阳光驱散黑暗,而是让每个在黑暗中挣扎的人,都握有了点燃光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