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最爱的人背叛后我成了商界女王
被最爱的人背叛后我成了商界女王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被最爱的人背叛后我成了商界女王 > 第134章 专家助力,难题攻克

第134章 专家助力,难题攻克

加入书架
书名:
被最爱的人背叛后我成了商界女王
作者:
木子星辰2025
本章字数:
460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窗外晨光初露,实验室里却依旧灯火通明。夏晚晴站在控制台前,看着屏幕上稳定运行的数据流,眉头却没有完全舒展。虽然第七日效应己经被破解,但系统在高负载状态下的稳定性仍然存在隐忧。她知道,这只是第一道门槛,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沈逸风走进来时,正看见她盯着屏幕出神。他没说话,只是走到她身旁,将手中的咖啡轻轻放在桌上。

“你在想什么?”他问。

“我们在技术上己经做到了极限。”她轻声道,“但如果想要真正落地,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优化和验证。”

他点头,“你打算怎么做?”

“找专家。”她转过身,眼神坚定,“我们需要最顶尖的技术人才,帮我们把这套系统打磨到极致。”

沈逸风沉默了几秒,然后说:“我认识几位业内顶尖的学者,他们不一定愿意加入,但我可以试试。”

第二天,夏晚晴便带着赵宇一同拜访了第一位专家——陈教授,国内绿色供应链领域的权威。然而一见面,对方就皱起了眉头。

“你们这个项目太新了。”陈教授翻看着资料,“很多理论基础还不成熟,贸然投入风险极大。”

“但我们己经有了初步成果。”赵宇立刻解释,“而且,我们愿意提供足够的研究资源和自由度。”

陈教授沉吟片刻,最终没有答应,只说要考虑几天。

接下来的几天,夏晚晴接连拜访了三位专家,结果都不理想。有的对项目不感兴趣,有的则被其他公司抢先签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而竞争对手的动作却越来越频繁。

林浩发来的最新情报显示,越南市场己经开始有产品试水,性能参数甚至比他们的还高出一截。

“他们在抢时间。”林浩语气凝重。

夏晚晴深吸一口气,“我们必须找到突破口。”

就在众人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沈逸风带来了一个消息。

“有个机会。”他在电话里说,“国际绿色科技论坛下周在柏林召开,几位重量级学者都会出席,其中包括一位曾在论文中提到过类似模型的专家。”

“你是说……那位提出‘动态补偿机制’理论的教授?”夏晚晴声音微颤。

“没错。”沈逸风顿了顿,“他现在在MIT任教,如果能争取到他的支持,我们的技术难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我去。”她毫不犹豫。

三天后,夏晚晴登上了飞往柏林的航班。赵宇留守公司,负责继续推进实地测试。

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来自全球的科研人员汇聚一堂。夏晚晴穿着简洁利落的职业装,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干练。她主动找到了那位教授——Dr. Alan Gray。

“很高兴见到您。”她用流利的英文打招呼,“我是夏晚晴,来自中国的一家初创企业。我们正在研发一套基于碳排放追踪的智能调度系统,参考了您几年前发表的那篇论文。”

Gray教授微微一愣,随即露出兴趣,“你们居然做出来了?”

“部分模块己经完成测试。”她递上平板电脑,“这是我们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教授认真看了几分钟,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们的算法结构很特别,有些地方甚至比我当年设想的还要先进。”

“但我们遇到了瓶颈。”她坦诚地说,“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指导。”

Gray教授沉思片刻,忽然笑了,“我很欣赏你的勇气。不如这样,我可以给你们团队两周的时间,如果你们能说服我留下来参与这个项目,我就考虑合作。”

夏晚晴心中一震,“谢谢您。”

回到酒店后,她立刻联系赵宇,“准备一下,我们要远程演示最新的测试成果。”

赵宇连夜加班,将所有数据整理成可视化图表,并录制了一段详细讲解视频。

两天后,在论坛的一个小型交流会上,夏晚晴向Gray教授展示了完整的系统架构与运行效果。当看到系统成功运行超过十天且保持稳定时,教授终于点头。

“我同意加入。”他说,“不过,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配合。”

“没问题。”夏晚晴立刻回应。

一周后,Gray教授带着两名助手抵达公司。他的加入迅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也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

然而,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凭什么让外国人来主导?”有人私下抱怨。

“我们辛辛苦苦做的东西,怎么能让外人插手?”

夏晚晴察觉到这种情绪后,立刻召开了全员会议。

“我知道大家心里不舒服。”她在台上平静地说,“但我们必须承认,Gray教授的经验和技术远超我们。他的目标不是取代谁,而是帮助我们更快地达成目标。我希望你们都能放下成见,虚心学习,共同进步。”

会后,她安排了专人担任教授助理,并组织了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彼此信任。

一次团建中,Gray教授无意间发现了实验室角落里一台老旧设备,上面布满灰尘。

“这台机器是什么时候的?”他好奇地问。

“很久以前留下的。”赵宇回答,“己经没什么用了。”

教授却蹲下身仔细查看,“它的原理其实很有趣,或许可以为我们的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赵宇脑海中悄然生根。

当天晚上,他召集技术骨干重新审视那台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尝试将其某些逻辑应用到当前系统中。

实验进行到第三天,果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系统在处理某些复杂指令时,响应速度明显提升。

“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点!”赵宇兴奋地说。

夏晚晴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实验室。

“继续深入研究。”她下令,“把这个现象记录下来,看看能不能转化为产品的核心优势。”

Gray教授也加入了研究行列,带领团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

七天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优化路径,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效率,还降低了能耗。

“这简首是个奇迹。”赵宇感叹。

“不是奇迹。”夏晚晴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城市灯光,“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路。”

赵宇递给她一份报告,“这是我们下一步的改进方案。”

她接过,翻开第一页,目光如炬。

“开始吧。”

玻璃窗外,朝阳初升,照亮了整座研发中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