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重塑计划:从诬陷泥潭中优雅抽身
“书源,你看看网上都传成什么样了!”李默将手机重重拍在桌上,屏幕上“知名设计师抄袭国外新锐作品”的词条刺得人眼睛生疼。评论区里,谩骂声与嘲讽像潮水般涌来,甚至有人翻出他三年前的毕业设计,言之凿凿地说他是惯犯。
书源盯着那些恶意满满的文字,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作为一名独立设计师,他的作品向来以“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著称,从没想过会被卷入抄袭风波。更讽刺的是,被指抄袭的那款“云纹茶具”,正是他耗时半年,走访多个古窑址,研究传统锔瓷工艺的心血之作。
“肯定有人故意搞鬼。”沈清推了推金丝眼镜,这位计算机系出身的好友己经开始快速敲击键盘,“我查过了,最初的爆料帖来自一个三无账号,半小时内被营销号疯狂转发。这种操作手法……”他调出后台数据,“像极了当年那个害周扬被迫退圈的水军团队。”
周扬是他们大学时期的学长,才华横溢却因莫须有的抄袭指控彻底断送职业生涯。书源握紧拳头,意识到这次诬陷绝非偶然。就在三天前,他刚刚拒绝了恒远集团的收购邀约——那家公司一首想用资本垄断传统工艺设计市场,而自己坚持独立创作的理念,显然触怒了某些人。
“我们需要证据。”书源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从设计手稿到制作过程,所有能证明原创性的资料都要重新整理。沈清,你帮我查清楚水军背后的金主;李默,联系之前合作过的匠人,让他们出面作证。”
“等等。”李默突然想起什么,“你记不记得林薇?她现在在恒远做市场总监,说不定知道内幕。”
书源的手指顿了顿。林薇曾是他大学时期的恋人,也是设计专业的高材生。毕业后,两人因理念分歧分道扬镳——他选择扎根传统工艺,而她则投身商业设计,一路做到高管位置。
“我去见她。”书源最终开口,“但不是为了套话。如果真是恒远所为,她或许……”他没说完,但三人都明白,以林薇的性格,未必会认同这种下作手段。
当晚,书源在约定的咖啡馆见到了林薇。她穿着剪裁精良的职业装,妆容精致,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惫。“我就知道你会来找我。”她推来一杯咖啡,“恒远这次做得太过分了。抄袭爆料是市场部张总监策划的,他想用舆论逼你低头,再低价收购你的工作室。”
书源盯着杯中的涟漪:“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林薇苦笑:“因为当年……周扬学长的事,我也是帮凶。”这个秘密压在她心底多年,像块沉重的石头。那时她刚入职,被上司威逼利诱参与了诬陷计划,眼睁睁看着一位天才设计师就此陨落。“这次,我不想再犯同样的错。”
她掏出一个U盘:“这里面是张总监和水军公司的聊天记录,还有他们伪造对比图的原始文件。”
就在书源准备道谢时,林薇拦住他:“先别高兴太早。张总监老谋深算,他留了后手——明天会有‘受害者’实名举报,那个所谓的国外设计师,其实是他花钱雇的模特。”
形势比想象中更严峻。但有了林薇提供的证据,书源反而镇定下来。他连夜与团队制定计划,决定主动出击。
第二天一早,正当营销号开始炒作“受害者发声”时,书源的工作室官方账号突然发布了一条长达十分钟的视频。视频里,他带着镜头走进工作室,展示从设计草图到成品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有时间戳为证。更震撼的是,二十多位参与制作的匠人依次出镜,讲述与书源合作的经历,甚至拿出了设计沟通时的聊天记录。
“此外,”书源对着镜头,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我们收到一份匿名资料,揭露了这场诬陷的真相。”他展示了林薇提供的证据截图,“我己将所有材料提交给警方,相信法律会还我一个清白。”
视频发布后,舆论瞬间反转。网友们开始深挖恒远集团的黑历史,发现这家公司惯用这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而那位“国外设计师”,很快被扒出根本没有任何设计作品,社交媒体上的“原创图”全是盗用他人。
张总监坐不住了,试图公关补救,却被林薇实名举报。原来,她早己暗中收集了他在职期间的多项违规操作证据。在警方介入调查后,真相大白于天下。
一个月后,书源的工作室举办了名为“正本清源”的设计展。展厅里,那套饱受争议的“云纹茶具”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循环播放着制作过程的纪录片。前来参观的不仅有业内同行,还有许多曾在网上攻击过他的网友。
“其实我该感谢这次诬陷。”面对媒体采访,书源微笑着说,“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设计价值不在于资本的认可,而在于能否打动人心。”
林薇也出现在展览现场,她递来一份辞职信:“我打算辞职,开一间专注传统工艺复兴的设计工作室。或许……我们可以合作?”
书源看着她,想起大学时两人并肩讨论设计的时光。窗外阳光正好,照在茶具的云纹上,泛起温润的光泽。“好啊,”他点头,“这次,我们为真正的设计而战。”
这场口碑重塑之战,最终以正义的胜利告终。但书源明白,在资本与理想的博弈中,这样的斗争或许永不会停止。不过他不再畏惧——因为他知道,只要坚守初心,总会有人与他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