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常朝是五日举行一次,官家会在这一天与大臣们商议重要政务,此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一般会举行朔望朝,这是固定的朝会时间。
俗话说的好,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除了朝会时间,官员们每天都要在自己的办公场所办公,至于休息时间就是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假。此外,法定节假日正常放假。
按照惯例,知制诰江屿虽品级未达三品,却因其职司起草诏令、参与机要的特殊性,得以列席常朝。
江屿在朝堂上算是见到的了赵祯的好脾气,哪些强势的大臣有事是真怼他啊,赵祯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生气,会和大臣们讲道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另外江屿观察到一点,赵祯生气时,会双耳发赤,也就是耳朵会红。
江屿表示有这样好学深思、通情达理、依法办事的官家,真是这一朝官员的福气啊!也正是这样,大宋朝的文人政治制度在赵祯的手里的到了完善,文人的开明政治发挥到了极致。
这不,今天的朝堂上又吵了起来,江屿也是被整无语了,原因是昨天郭皇后捉了皇帝的奸。
对!您没看错,是捉皇帝的奸,原因是这个郭皇后很会吃醋,昨天赵祯去其他妃子的寝宫休息,郭皇后居然冲过来捉奸,把那个妃子当小三了,还要动手打她。
赵祯上前劝架,还被殃及池鱼,头颈上被划出两道长长的血痕。
后宫闹着这样,赵祯今天上朝说什么都要废了郭皇后,赵祯目光扫过群臣,宣布道:“朕意己决,郭氏失德,不堪为后,即日起废黜!”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范仲淹率先出列,长揖至地:“陛下,皇后执掌中宫多年,虽偶有失当,然并无大过。废后之举关乎国本,还望陛下三思!”
江屿就在一旁看着,把自己代入赵祯的角度,心中不禁想到,老子家里事也要你们来管,还有没有自由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包拯激动的说道:“古往今来,废后之举皆震动国本,汉武帝废陈皇后致后宫纷扰,汉光武易后亦引朝堂议论,此皆前车之鉴。今若无故废后,必遭天下非议,
动摇皇室根基,更令臣民惶惑,有损官家仁德之名。愿官家三思,以江山社稷为重,莫因一时之念,而酿无穷之祸!”说着说着,他情绪愈发激动,口中的唾沫竟飞溅到赵祯脸上。
赵祯无奈地擦拭着脸,心中满是憋屈:“朕的家事,你们也要横加干涉,朕这个官家,当得还有何威严?”他的目光突然落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江屿身上,心中一动:“江知制,你来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置?”
江屿心中一惊,指着自己,难以置信地问道:“我?”
宋仁宗目光灼灼,坚定地说:“对,就是你!”还不着痕迹地眨了眨眼,那眼神分明在说:替朕好好辩驳一番,事后必有重谢。
那怎么办呢?顶头上司都发话了,硬着头皮上呗,于是说道:“诸位大人,在说我的观点之前,下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各位大人,如果是你家里的大娘子,不准备你们去小妾房里睡觉,并且还打了你们,你们会作何处理?”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陷入诡异的沉默。赵祯看着江屿说的大臣们哑口无言,高兴的快要跟江屿鼓掌庆祝了,忍不住附和道:“对呀,换成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处理。看着我的眼睛,说!”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个个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们谁没有几房姬妾?平日里后院争风吃醋的事也没少发生,只是从未有人将皇家之事与自家私事相提并论。
就在这时,一名御史挺身而出:“回禀官家,江知制简首强词夺理!陛下乃一国之君,一举一动皆为天下表率,岂可比照寻常百姓家!”
江屿不慌不忙,继续说道:“诸位大人,设身处地想想,若换作是你们,恐怕行事只会更决绝。官家不仅是万民之主,更是个有血有肉的男子,男女之情,人之常情,又有何不同?”
赵祯更来劲了,似笑非笑地看向方才发言的李御史:“李爱卿,听闻你前些日子刚纳了第十八房小妾,家中妻妾和睦,不知有何秘诀,不妨与朕分享分享?”
李御史脸色瞬间煞白,扑通跪地:“官家,微臣有罪!”宋仁宗摆摆手:“今日不论君臣,只以男子身份闲聊,不必拘谨。”
在江屿的一番“搅局”下,局势逐渐朝着宋仁宗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在一众大臣的无奈叹息中,宋仁宗如愿以偿,下诏废黜郭皇后。
这一日的早朝,于赵祯而言,可谓是执政以来最畅快淋漓的一天。即便脖颈伤口隐隐作痛,他脸上却始终挂着笑意。
诸位大臣看江屿的眼色都变了,仿佛在说你江屿就是个奸佞小人,看我们不参死你。
江屿摊摊双手表示,来吧,来吧,参死我吧,反正小爷我不在乎。
下朝后,宋仁宗特意将江屿留下,眼中满是赞赏:“江爱卿,此番助朕一臂之力,想要何种赏赐?但说无妨。”
江屿恭敬行礼:“回禀官家,微臣别无所求,只是……”江屿欲言又止。
宋仁宗催促道:“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江屿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只是恳请官家日后莫再让微臣出面与大臣争辩,微臣身子骨弱,实在经不起弹劾啊!”
江屿这么顺手的武器,赵祯还没有用尽兴了,于是说道:“欸,他们参就让他们参呗,你又不是犯了什么错,朕不同意就是了。”
“微臣.....”江屿还准备说些什么。
赵祯一把打断道:“不用说了,朕准备赏你1000贯大钱,你下去吧。”
“谢官家赏,微臣告退。”
走出宫门的江屿,晚风掀起他的衣角,曾以为朝堂是金戈铁马、帷幄千里的壮阔舞台,却未料更多时候,是天子为家事皱眉,臣子为后宫纷争红脸,
满朝冠冕在柴米油盐般的琐碎里,交织出王朝最真实的肌理。那些被史官凝练为"废后之争"的寥寥数语,背后竟是这般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