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找了娴娴咱们不是也吃亏,她就不该这样一声不吭的就走,这样的不把我们看在眼里,还一副大小姐脾气,也不拿镜子照照自己那个德行!”
爱玲说完就去儿子的屋,见晓川正躺着睡觉,欣慰的拍了拍儿子“是该这样子对她,不然她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晓川不吭声,闭上眼睛假寐。
儿媳一走全是自己的儿女,刚好碰上晓辉过星期天,爱玲便准备再过两天去打工,好好在家支应着孩子们。
难得的兄妹三个在一起,嘻嘻哈哈的笑闹,冲散了晓玉这些日子的坏情绪,远离了学校,再不用起早贪黑,她渐渐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
晓川让妹妹在家先暂时歇着,他在县里看着有合适的工作了再说。
“还是哥哥惦记我,不像她,妈那样低三下西的求她,她还摆起谱来。”
“你还是小,长大了你就知道了亲兄妹就是亲兄妹,想靠外人难啊!”爱玲拍着女儿,“你在家没事了去你姑家看看,让她给你参谋参谋,哪怕花些钱也学个啥,总之不要盲目的出去打工,一辈子也没个前途。”
建民觉得豁然一亮,找小好!妹子幸好现在越发的出息,去年调到乡教育办了。要说这家里祖坟所有的运气都让幸好占尽了,咋一辈子这么顺风又顺水的。
别人难张嘴,自己家妹子有啥不好意思说的,她在乡里人面广,让她为晓玉找个事干干!只是此事暂时不能对刘爱玲说,万一没办成,省的她又埋怨幸好不用力,等她出去干活,我自去问问,成不成的他们兄妹好说话。
爱玲在一边不停的给儿子说着夫妻相处之道,不能一味的委屈求全,不然就会惯的娴娴目中无人,暗地里存些私房钱,可不能什么都由着她胡闹胡管,你是男人家她得怕了你才行。
建民愈发的听不下去,喊了晓辉一起去大哥家看母亲。建民喜欢小儿子听话也懂事,除了性子软弱些是个极好的孩子,不似那两个大的那般冷血,天天的都不愿意看奶奶。
为了伺候老娘,建囯又回来了。两个闺女在乡里给月竹帮忙,晓刚星期天了同哥哥晓辉一起回来了,堂兄弟两个对脾气,虽然不一个年级,但关系特别的好。
建国娘照旧是老样子,到底年龄大了她是极少出屋,不怎么见日头,她银发鹤颜,气色很不错。看了儿子和孙子过来,她的眼里就有了泪,人老了总是泪多,不论谁来看她,她总是要掉泪。
拉过晓辉的手问东问西,晓辉一一回答,说了一阵便和晓刚一起出去玩了。留下两个儿子陪在母亲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晓玉那闺女不上学了?”建国娘问。
“不上了。”
“孩子都是不听话,不上就不上了,女娃娃家的也够用了,该好好把晓辉供出来。”
两兄弟都是不喜欢母亲老爱在这儿女之事上指手画脚,建民长叹“我倒是想供她出来,奈何她不争气啊。”
管她呢,儿孙自有儿孙福,建民的原则向来如此。
在家待了两天,爱玲便和儿子各自出门挣钱,让晓玉暂且在家。
建民抽空去找了妹子幸好,让幸好看看能不能给女儿找了活。
“二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来教育办也是普通的办事员,你还不如让孩子趁着她小,还能学进去,好好学个技术啥的。”
“学个啥技术?”
“其实不如说说让她好好上学,哪怕上个中专学个护理啥的,也是技术。”
“她不想上了你有啥法,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上。她出去打工我和你嫂子也不放心,好歹近处给她找个活让她干着,找个婆家早早出门子,省得跟着她劳心。”
幸好其实有个好事头,她的好朋友在乡政府计生办上班,她们前些天一起去吃饭说起话来,说乡里计生办想找一个临时工,每个月三百块钱,她就跟同学说了想让侄女晓雪初中毕业了去,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她朋友满口答应。
幸好得到了好事第一时间就和大嫂说了,她们现在都在乡里,总是能时不时的碰到。大嫂人好,自己风吹日晒的卖个水果,也不知道能挣几个钱,见到她总是往她的踏板摩托车上搁,让她捎回去。大嫂待她好,她自然也想着大嫂。
月竹听了自然是开心的不行,不管这临时工咋样,至少听着体面,那是计生办呀。月竹连连感谢,打消了让晓雪初中毕业跟自己学卖衣服的打算。
自己己经给了晓雪,自然就不能对二哥说,只说让二哥劝劝侄女,能考上县高中,晓玉也是聪明的,不如再找个学校上学是正理。
建民无功而返,跟女儿说起了妹子的打算,他费些劲花点钱转到县中专学个护理。晓玉这些日子在家自由惯了,竟是死了心再不想上学这回事,建民见劝不动,只得作罢,再不提上学之事。
可有些事偏偏就是这么巧,隔了些天乡里的计生专干去林家庄办事,去找大富家里却没人,门口的人说是去县城儿子家里了,他们就开车径首去建民家,反正建民家也不远,找了他一样能办事,就是找他带领着,去违反计划生育的村民家追要罚款。
他们在门口喊建民,晓玉打开了门对几个人说道“俺爸去地了。”
“你去喊你爸回来,我们是乡里计生办的找他有些事。”
晓玉只得关好了门,骑自行车去地里喊父亲回来。
“建民家的闺女长的真不赖,可不上学了?”计生办的几个人望着晓玉骑车离去,都站在车前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