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吊儿郎当的何雨柱才醉醺醺的回来。
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床睡觉,一点也没有考虑何雨水的事情。
也许是忘记了,或者说喝醉不在意。
隔壁房间的何雨水默默的听着声音,心中忍不住的叹息。
同样是做哥哥的,如果自己的哥哥是赵光明那就太好了。
忍不住拿出一颗大白兔奶糖,小心的舔了几口。
“真甜。”
……
翌日。
早早的起来,生火热饭。
昨天晚上明显做多了,或者说,赵光明特意要求。
也不能总是去外面吃,加上雨水的手艺还挺不错,适当的换换口味,也很好。
“早,吃了吗?”
“吃了,上班去。”
“走着。”
路上零星的遇到同路人,大家都穿着轧钢厂的工作服,也许不认识,也许眼熟,总之就那样慢慢的汇聚到一起,如同河流汇聚到长江。
熟路的向组长报到,熟练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望着一边刚刚抵达的汪大鹏。
“汪哥,早啊。”
“光明,早。”
再次见到汪大鹏,赵光明敏锐的发现,汪大鹏好像有些变化。
变得有些小心翼翼,没有往日的那种随意,但很快就遮掩下去。
没有多想,拿出空白的纸张,双手忙碌起来。
先将太阳灶的简略图纸画出来,然后在写出如何实验,怎么使用等步骤。
忙碌让人忘乎所以,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流逝,不注意的话,根本无法发觉。
“光明,光明,总工来了,找你的。”
“啊?”
茫然的抬起头,脑海中的数据让他有些头大。
第一次弄这东西,要考虑的可不少。
等到朱总工和组长到来,赵光明这才反应过来。
“不用起身,图纸让我看看。”朱总工摆摆手,拿起还未完工的图纸。
一番观看,朱总工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光明的这份态度十分好,大家要向赵光明同志学习。”
“光明,经过技术科开会,太阳灶项目,现在由你负责,我批给你200元的经费,大胆去做。”
朱总工说完,笑呵呵的看着赵光明。
本来他打算批100元的,太阳灶这东西,做起来不贵,成本很低,无外乎就是反射太阳光。
但今天见到赵光明的半成品图纸,朱总工首接提到200元,希望赵光明不要让他失望。
200块不少了,作为启动资金,只要赵光明不浪费,做出一些成绩,后面可以再加。
“保证完成任务,朱总工,我可以再提一个条件吗?”
“什么条件?”
“我希望汪大鹏来协助我,我一个人太慢了。”
“没问题,不光是汪大鹏,让你组长给你找十个帮工,不够的话再来找我。人和钱我都给你,尽快做出成绩。”
“多谢朱总工。”
“好好努力,建设祖国。”
一番鼓励,朱总工离开研发组。
等到朱总工走后,赵光明这边被包围。
“光明要人不?我有亲戚在临时工那边,你开口我就喊来。”
“光明,我这边也有几个人手。”
“光明。”
小小的研发组,赵光明成为香饽饽。
偌大的轧钢厂,可不光是只有正式工,临时工什么的,也是不少的。
其中不少的临时工,都是正式工的亲属亲戚,真正的外来者很少很少。
满口答应,对于帮工他一点也不在意,只要听话干活就可以。
当然这只是赵光明不在意,其他人可是很在意的。
如果这次赵光明干好了,那是不是可以将临时工转正?
就算干不好也无所谓,临时工只要在干活,就不会被开除,而且看朱总工的模样,分明是很看好赵光明呀。
纷纷扰扰下,赵光明再次安静下来,先将图纸和计划书弄完,至于其他琐碎的事情,不是还有汪大鹏吗。
别说,汪大鹏对此那是得心应手。
从组长手中接过技术科的条子,飞速的奔向财务科,等到钱到手,又来回奔波,处理这种琐碎事情,对他来说熟门熟路。
其他技术员的亲属,就连组长那边的关系,也被他给弄顺了。
在赵光明的要求下,轧钢厂内某个临时仓库,成为实验的据点,甚至墙上还贴上了汪大鹏亲手书写的名头。
太阳灶实验基地!
看起来像模像样,众人立刻打扫卫生,除了这个,其他下午再说。
算上赵光明和汪大鹏,还有十个帮工,总计十二人,预算是200元。
下午一点半,吃过午饭休息过后,赵光明一行人汇聚起来。
站在众人面前,赵光明环顾一圈,这才看向汪大鹏。
“大鹏,这是计划清单,你先看看。”
将清单递出,赵光明看向另外十人。
“我叫赵光明,这次项目的负责人,我先丑话说了,听从命令,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谁阳奉阴违,那就给我滚蛋……”
对于临时工,赵光明可没有半点客气。
弄得不好,临时工也别干了。
强硬的语气,让一些人立刻精神起来,但是心中怎么想,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很快,汪大鹏带着人行动。
在赵光明的计划中,他的太阳灶,架子为木质,这样方便也简单。
等到几十次或者几百次的实验之后,有了充足的数据,在变成金属或者其他。
背靠轧钢厂,比其他厂子有不少优势,那就是金属好弄,甚至自己开炉炼钢也不是不行。
人一旦忙起来,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
这不,还没有怎么样呢,就下班了。
听着下班铃声,在看着堆放在仓库的木条,赵光明松了一口气。
“光明,镜子的事情估计要明天了。”
“明天?能弄齐?”
“当然可以,放心我给你搞定。”
“那就靠你了。”
“小事情。”
“等项目搞定,我请你吃烤鸭。”
“那我就等着你请我。”
“肯定的。”
汪大鹏抢下镜面的事情,这让赵光明更加轻松。
对于太阳灶来说,镜面至关重要,关系到是否能用。
这东西,一般的地方没有,要去专门定制,看汪大鹏的样子,对方有门路。
也是,怎么说对方也有一个在机械部的副处长父亲,这都搞不定的话,他就只能亲自上。
伴随着下班,关于赵光明的太阳灶项目渐渐地传开。
“太阳灶?什么东西,干什么的?”
“不知道啊,听说是用太阳做饭的。”
“太阳还能做饭?我怎么不信呢。”
“赵光明又是谁?谁知道呀。”
“依我看,这又是什么瞎搞。”
“对头对头,200块干什么不好,给什么太阳灶做实验,还不如改善改善咱们工人的伙食呢。”
工人们对此不解,小部分出言嘲讽,但大部分还是观望的态度。
对于不了解的事情,等待才是最正确的。
但其中一些人,却有些不想等。
这不,一封信件莫名其妙的寄出,目标正是轧钢厂的书记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