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养成》
森淼鑫,一个原本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懒汉的呢?这是一个充满无奈、纵容与自我放纵的故事。
森淼鑫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他的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人,对他也是疼爱有加。小时候的森淼鑫其实是个很机灵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跟着父母到处跑,帮着做一些小事情。
然而,一切的转变发生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学校的跑步比赛中不小心摔倒受伤了。父母心疼不已,对他呵护备至。从那以后,只要有一点累或者困难的事情,森淼鑫就开始退缩,而父母因为心疼他之前的受伤,总是轻易地就允许他放弃。
例如,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森淼鑫刚拿起小铲子挖了几下,就喊着手疼。父母知道后,不仅没有鼓励他坚持,反而告诉老师说森淼鑫受伤还没好全,不能做这种体力活。就这样,森淼鑫第一次成功地逃避了劳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淼鑫发现逃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还能让自已很舒服。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他开始找各种借口不写作业,一会儿说头疼,一会儿说作业本子丢了。刚开始,老师还会严格要求他,可是父母总是站在他这一边,为他开脱。久而久之,老师也无奈地放松了对他的要求。
到了中学,森淼鑫的懒病已经开始深入骨髓。他每天早上都会赖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他总是充耳不闻。父母叫他起床,他就哼哼唧唧地说自已还没睡够。最后,父母只好帮他把早餐打包好,让他带到学校去吃,只为了让他能多睡一会儿。
在学校里,他对学习更是毫无兴趣。上课的时候,他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偷偷地看小说。老师提问他,他总是一问三不知。他也从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或者小组活动,总是找个角落躲起来,盼着时间快点过去。
有一次,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手工制作作为作业。森淼鑫完全不想动手,他从网上找了一些图片,然后随便拼凑了一个简单的说明,就交了上去。老师看出他是敷衍了事,给了他一个很低的分数。但森淼鑫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做手工这种事情既麻烦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睡一会儿或者看会儿小说。
回到家里,他更是把懒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房间乱得像个猪圈,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桌子上堆满了垃圾食品的包装纸和没喝完的饮料瓶。父母让他收拾一下,他就不耐烦地说:“等会儿再收拾,我现在很累。”可是这个“等会儿”永远都不会到来。
他甚至连自已的个人卫生都懒得打理。头发经常油腻腻的,衣服也是好几天才换一次。他的朋友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又懒又邋遢的人在一起。
森淼鑫对这些变化却毫不在意,他沉浸在自已的懒惰世界里。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游戏或者看视频。他不再有任何追求,也不知道自已未来要做什么。
高中毕业后,森淼鑫没有考上大学。他的父母想让他去学一门手艺,可他却嫌累,不愿意去。他说:“学手艺多辛苦啊,还不如在家里待着舒服。”父母无奈,只好由着他。
森淼鑫就这样整天待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如从前,可是森淼鑫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已应该承担起一些责任。
有一天,他的父亲在工作中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说他的父亲是因为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才会这样的。这时候,森淼鑫才突然意识到,自已一直以来的懒惰给父母带来了多么大的负担。
他看着病床上虚弱的父亲和满脸疲惫的母亲,心中涌起一股愧疚感。他开始反思自已的行为,意识到自已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森淼鑫决定要改变自已。他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每天按时起床,自已整理床铺。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很困难,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和自已的懒惰做斗争。但是,他一想到病床上的父亲和操劳的母亲,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他开始学着打扫房间,把堆积如山的垃圾清理出去,把衣服洗干净叠好。他还主动帮母亲做饭,虽然一开始做出来的饭菜难以下咽,但他没有放弃,不断地学习和尝试。
在学习方面,他报名参加了一些线上课程,想要提升自已的知识水平。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学习,尽管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但他告诉自已一定要坚持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淼鑫的改变越来越大。他的房间变得整洁干净,他也学会了做很多美味的饭菜。他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开始对未来有了一些规划。
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森淼鑫也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努力和改变带来的成就感。他知道,自已曾经是一个懒汉,但现在,他要告别过去的自已,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森淼鑫的故事告诉我们,懒惰是可以养成的,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也是可以被克服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已的生活负责,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更不能因为一时的舒适而放弃自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