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白鹭洲的天空灰蒙蒙的,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枯枝败叶,在暴涨的河道里奔腾,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腐坏的气息。
倒塌的茅草屋歪斜地浸泡在泥水里,断木和破碎的瓦罐散落在街巷各处,偶尔能看到灾民抱着仅存的家当,在废墟中艰难地穿行。
盛府的施粥棚就设在观音堂前的空地上。十口大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落在负责分粥的家丁肩头。灾民们排着长队,衣衫褴褛却秩序井然。队伍最前头是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孩子饿得小脸发白,却懂事地咬着嘴唇不哭闹。
"来,拿着。"盛府的家丁递过陶碗,浓稠的米粥上还飘着几片青菜叶,"不够再添。"妇人双手颤抖着接过,突然屈膝要跪,被家丁眼疾手快地扶住:"使不得使不得,这是主母的吩咐。"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听说盛家开了三个安置点,棉被、草药管够。"
“可不是,我家那口子在堤坝上干活,工钱比平日里还多三成。"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颤巍巍地说:"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头回见这么心善的主子。"
安置点里,郎中正在给患病的灾民诊治。盛府送来的草药堆成了小山,丫鬟们穿梭其中,帮忙煎药、换药。角落里,几个孩子围着炭火烤火,身上穿着盛府送来的旧衣裳,虽然有些宽大,却胜在干净暖和。
白砚之骑着马穿行在街巷间,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意外。原本以为洪水过后,定是哀鸿遍野、人心惶惶,却不想在盛家的帮助下,灾民们虽面带疲惫,眼中却还存着希望。路过绸缎庄时,掌柜的正踮着脚挂新招牌,见他路过,连忙招呼:"公子快请进!这月盛府主母采买得多,小人得了利,新到的云锦给您留了最好的!"
"盛家主母最近常来?"白砚之翻身下马。
掌柜的一边沏茶一边说:"可不是!三天两头来给小主子置办东西。上次瞧见她,还亲自给绣娘指点花样呢。说来也怪,自从主母来了,这店里的生意都跟着兴旺起来。"
堤坝上,加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盛府的家丁和佃户们混在一起干活,没人计较谁出的力多谁出的力少。
一个年轻的佃户擦着汗说:"跟着盛家干,心里踏实。主母说了,等堤坝修好了,还要带我们种新稻种,说是产量能翻一番。"
盛家施粥救民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白鹭洲。
听说盛家主母还怀着身孕后,泥泞的道路上,陆续出现三三两两的身影。
白发苍苍的老妪拄着竹杖,怀中揣着几个冷硬的窝头;衣衫褴褛的汉子扛着刚从河滩捡来的鲜鱼;还有孩童攥着从野地里采来的野花,露水沾湿了他们打着补丁的裤脚,他们皆是自发前往城隍庙,为盛家主母和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城隍庙的香炉前,香火比往日旺盛数倍。几个婆子将带来的鸡蛋供在神像前,嘴里念念有词:"菩萨保佑盛家主母平安产子,保佑小少爷平平安安..."其中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妪,颤抖着双手点燃香烛,浑浊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老婆子这条命,是主母给的。她怀着身子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苦命人,菩萨一定要护着她啊!"
庙祝看着源源不断涌来的人群,既惊讶又感动。平日里冷清的庙堂,此刻挤满了祈福的百姓。有人带来自家酿的米酒,有人将仅有的腊肉供奉在案上,还有人在庙门外的空地上,自发组织起诵经队伍。此起彼伏的诵经声中,不时夹杂着孩童清脆的祈愿:"希望小弟弟小妹妹快快长大!"
从京都派来查看的官员骑着马路过城隍庙,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庙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跪满了人,香烟缭绕中,百姓们虔诚地叩拜,额头沾满泥浆也浑然不觉。他勒住马缰,听见身旁两个汉子的对话:"听说主母怀着七个月的身孕,还天天派人来送吃送穿。"
“是啊,这样的主子,打着灯笼都难找!咱们可得好好祈福,保佑她母子平安。"
周御史望着白鹭洲残破的堤坝,脚下是还未完全退去的积水,淤泥裹着断木堆积在岸边,而不远处的安置点里,盛府家丁正有条不紊地分发棉衣。
去到州府县衙后,"大人,这是盛府送来的灾民安置详册。"随从递上厚厚的账簿,扉页上工整记录着每日施粥数量、救治人数。
周御史翻开内页,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突然顿住,盛家不仅开仓放粮,还自掏腰包补贴修缮堤坝的工匠工钱,甚至承诺减免受灾佃户三年租税。
"荒唐!"他将账簿重重摔在案上,却难掩眼中的震动,"一个深闺妇人,竟比我们这些朝廷命官想得还周全?"
他想起出发前陛下那句"务必妥善处置",此刻只觉脸上发烫。
"大人有所不知。"当地县丞小心翼翼开口,"盛家主母听闻水患,当日便开了三个施粥棚,又组织青壮劳力加固堤坝。那些灾民,如今都把她当活菩萨供着。"
他指向远处城隍庙方向,袅袅香烟正升向灰蒙蒙的天际,"自前日起,百姓们自发去庙里给主母和腹中胎儿祈福,香火就没断过。"
周御史望着不远处忙碌的身影,盛府的家丁与灾民混在一起搬运石料,吆喝声整齐有力。
自己赴任途中,所见其他州县官员推诿塞责,赈灾粮款层层克扣。而眼前这位怀着身孕的妇人,竟能在短短几日内,让混乱的局面重归有序。
"为官数十载,"他长叹一声,拾起账簿。
"今日才知,什么是真正的济世安民。"转身对随从道:"明日早上就给我备马,我要去盛府拜会。这般人物,即便身为女子,也当引为知己。"
夜幕降临时,城隍庙依旧灯火通明。盛府的家丁们奉命送来香油和供品,却被百姓们拦住。一个年轻的妇人红着眼眶说:"这是我们的心意,你们可别抢了我们报恩的机会。"家丁们无奈,只能将东西放下,看着百姓们继续在庙中守夜祈福。
夜里,盛府灯火通明。我坐在书房里,听着管事们汇报灾情。"主母,今日又有二十户人家来投靠,说是别处的亲戚听说了您的善举..."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点点头:"安排妥当,明日带他们去挑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