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改革之路的荆棘
楚国在经历内忧外患后,百废待兴。楚渊和林悦决心推行改革,以增强国力,稳固根基。他们深知改革之路布满荆棘,但为了楚国的长远发展,这是必经之路。
楚渊和林悦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在经济上,鼓励商业创新,降低商业税,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在农业方面,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加强官员考核,选拔有能力、品德好的官员。
改革方案一经提出,朝堂上便炸开了锅。一些目光长远的大臣表示支持,他们看到了改革对楚国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然而,大部分守旧派大臣却强烈反对。这些大臣大多出身世家,他们的家族产业和利益与现有的制度紧密相连,改革势必会触动他们的利益。
一位资历深厚的老臣率先站出来反对:“皇上,祖宗之法不可废。如今的制度乃是历代先王所定,一首沿用至今,并无不妥之处。若贸然改革,恐会引发混乱,动摇国之根本。”
其他守旧派大臣纷纷附和:“是啊,皇上,改革之事需谨慎啊。这商业税一降,国家财政收入必将减少,如何维持国家的各项开支?还有那官员考核,岂不是要打破现有的官场平衡?”
楚渊耐心解释道:“各位爱卿,如今时代不同往昔,楚国历经战乱,若不改革,难以恢复元气,更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降低商业税,看似财政收入减少,但商业繁荣后,带来的税收增长远非今日可比。而整顿吏治,是为了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官员,为百姓谋福祉,这是楚国强大的根本。”
但守旧派大臣们依旧固执己见,不愿妥协。他们甚至以辞官相逼,企图迫使楚渊放弃改革。朝堂气氛陷入僵持,楚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林悦深知,若不能说服这些大臣,改革将难以推行。她决定亲自参与到朝堂的讨论中,用事实和道理来说服众人。
林悦身着庄重的妃嫔服饰,仪态端庄地走进朝堂。她向大臣们行礼后,缓缓说道:“各位大人,臣妾深知大家对改革心存顾虑,但请听臣妾一言。如今楚国刚刚经历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国家经济低迷。若不改革,如何让楚国恢复生机?”
林悦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继续说道:“就拿商业来说,邻国因鼓励商业发展,国家财富迅速增长,百姓生活富足。我们楚国为何不能效仿?降低商业税,看似减少了眼前的收入,但长远来看,商业繁荣将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最终充实国库。”
对于官员考核制度,林悦举例说道:“有的地方官员尸位素餐,毫无作为,却依旧稳坐官位,致使当地百姓受苦。而有能力的官员却因没有背景,得不到重用。新的考核制度,就是要打破这种不公平,让有能力者上位,为百姓办实事。”
守旧派大臣们听了林悦的话,虽心中仍有不满,但也觉得有些道理。然而,他们依旧担心改革会损害自身利益,所以并未完全改变态度。
这时,一位支持改革的年轻大臣站出来说道:“各位大人,贤妃娘娘所言极是。楚国如今正处于关键时期,若因循守旧,必将落后于他国。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支持皇上的改革。”
在林悦和支持改革大臣的努力下,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转变态度,支持改革。但守旧派大臣仍在暗中谋划,试图破坏改革的推行。
改革方案在朝堂上虽然勉强通过,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一些地方官员受守旧派大臣的指使,消极怠工,对改革政策阳奉阴违。商业改革方面,一些商家担心改革不稳定,不敢大胆创新和拓展业务;农业改革中,新技术的推广也遇到了农民的抵触,他们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
林悦和楚渊深知,改革己经到了关键时刻,不能半途而废。他们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改革。楚渊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对那些不执行改革政策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林悦则亲自前往各地,深入民间,向百姓宣传改革的好处。
在商业集中的城市,林悦召集商家代表,向他们详细解释商业改革的政策,并承诺朝廷会给予支持和保障。她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鼓励商家大胆尝试创新。在农村地区,林悦邀请有经验的农技师,为农民现场演示先进种植技术的优势,并承诺给予采用新技术的农民一定的补贴。
在林悦和楚渊的努力下,改革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些商家开始尝试新的商业模式,生意逐渐兴隆;部分农民采用新技术后,粮食产量得到了提高。这些实际的成果,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改革的好处,开始支持改革。
然而,守旧派大臣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看到改革逐渐走上正轨,决定发动更猛烈的反击。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再次对楚渊施压,要求停止改革。同时,他们还在民间散布谣言,诋毁改革,企图引发百姓对改革的不满。楚国的改革之路再次陷入危机,林悦和楚渊又将如何应对守旧派的疯狂反扑?他们能否成功推动改革,让楚国走向繁荣富强?一切都充满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