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巢把箱子拖进主巢核心区域时,天还没亮。
它没急着打开箱子,而是先让几只分析型虫围着箱子转了几圈。这些虫子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感知触须,能读取物体的能量波动和结构信息。箱子被它们绕了三圈后,虫巢的意识里就跳出一串数据——
“能量稳定,无外泄迹象。”
“材质未知合金,表面纹路与石板符号匹配度97.3%。”
“内部存在液体状物质,温度恒定,疑似药剂。”
虫巢的核心纹路微微亮起,“看来不是空壳。”
它回忆起昨晚隐形虫传回来的信息,那两个研究员提到“原始样本”、“基因灾难源头”,这玩意儿八成和那场大灾变脱不了干系。
但它现在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怎么开?
箱子没有锁孔,也没有电子接口,只有一个复杂的机械齿轮组嵌在表面。每个齿轮都刻满了细密的符文,排列方式像是某种密码。
虫巢沉默了几秒,然后指挥一只专门负责解谜的虫子靠近。这种虫子是它最近孵化出来的特殊品种,大脑构造比普通虫群复杂得多,擅长逻辑推理和模式识别。
这只虫子叫“小脑瓜”。
别问为什么叫这名字,它自己也想不通。
小脑瓜蹲在箱子前,用触须轻轻碰了碰其中一个齿轮。齿轮纹丝不动,但它的触须却传来一阵微弱的震动反馈。
“有点意思。”虫巢的意识波动了一下。
接下来半小时,整个主巢区陷入诡异的安静。除了偶尔有巡逻虫走过发出的窸窣声,其他所有虫群都被命令撤离到安全距离之外。
小脑瓜依旧蹲在原地,齿轮一个接一个地尝试转动,每动一次都要停下来分析反馈信号。
终于,在第十三次组合尝试后,箱子“咔哒”一声,表面的符文全部亮起蓝光。
虫巢的意识猛地一震,“成了?”
小脑瓜缓缓收回触须,身体轻微颤抖,显然刚才那一轮操作对它来说负担不小。
箱盖缓缓开启,一股冷气从内部涌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味和……腐烂的血气。
虫巢的感知网络瞬间收紧。
这不是普通的药剂。
箱子里静静躺着三支玻璃瓶,每支大约手掌大小,里面装着深蓝色液体,像是流动的夜空。液体中漂浮着一些不明颗粒,偶尔会闪烁一下红光,仿佛活物。
虫巢立刻调出之前隐形虫拍摄的画面,将这些瓶子和实验室里的记录做比对。
结果完全一致。
“这就是他们说的‘原始样本’?”虫巢低声自语。
它没有马上使用药剂,而是先进行了基础测试。派出几只低级工蚁型虫,小心翼翼地提取了一点液体滴在它们身上。
起初什么都没发生。
首到五分钟后,那些工蚁型虫的外壳开始泛起蓝光,原本脆弱的甲壳变得像钢铁般坚硬。更夸张的是,其中一只不小心撞上了墙壁,居然反弹回来,毫发无损。
虫巢的意识微微震动。
“强化效果……远超预期。”
它立刻下令暂停进一步实验,同时封锁整个主巢区域,防止药剂泄露造成意外。毕竟这东西连人类都不敢随便碰,它也不敢掉以轻心。
但虫巢知道,这是个机会。
如果能合理利用,虫群的整体实力将会迎来一次飞跃。
它开始制定分配方案。
第一瓶药剂被分成十二份,分别注入不同类型的虫群中进行观察。包括侦查虫、战斗虫、毒液虫、工蚁型虫等,每种类型各一份。
第二瓶则保留下来,作为后续优化使用。
第三瓶……暂时封存。
虫巢不傻,它记得隐形虫带回的画面里,那个实验室墙上贴的地图。地图上标注了多个类似箱子的存放点,而这只是其中之一。
它必须留一手。
接下来的几天,虫巢全神贯注于药剂的试验过程。
它发现,大部分虫群在接受药剂后,抗性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毒液虫,在注射后不仅腐蚀能力增强,还能短暂释放出高温蒸汽,对敌方造成额外伤害。
而最让虫巢惊喜的,是侦查虫的变化。
原本体型小巧、速度极快的侦查虫,在接触药剂后,竟然展现出一种奇特的能力——它们能在短时间内“隐身”于特定环境中,比如岩石、阴影、甚至水流之中。
虫巢立刻意识到,这种能力可以极大提升侦查效率,甚至用于潜行作战。
它决定优先为侦查虫群批量注射药剂,并调整孵化策略,使其后代也能继承这一特性。
但就在它准备继续推进试验时,警报响了。
侦查虫传回画面——避难所方向出现了大规模调动,大量装甲车正朝这边驶来。
虫巢的核心纹路瞬间亮起,“来得真快。”
它迅速做出判断:人类己经发现箱子失踪,这次来的恐怕不只是科研队,而是正规军。
而且,可能还带着新装备。
虫巢没有选择正面冲突,而是命令所有虫群进入地下通道,同时启动伪装系统,让主巢区看起来像是一片废墟。
它要争取时间。
一边躲避追击,一边继续研究药剂的秘密。
但它心里清楚,这场猫鼠游戏才刚刚开始。
箱子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答案,还在更深的地方等着它去揭开。
虫巢收回思绪,核心纹路缓缓暗下。
下一秒,它突然注意到一件事——
第三瓶药剂的标签上,隐约写着一行字:
“样本编号:X-01”
它愣了一下。
“X-01?”
这意味着……还有更多。
虫巢的意识微微一沉。
“你们到底制造了多少个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