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景行的书房里,气氛微妙。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那封来自巴黎的邮件。皮埃尔热情洋溢的措辞,几乎要从屏幕里溢出来——“Ma?tre(大师)”、“génie(天才)”、“philosophical depth(哲学深度)”……这些溢美之词,此刻却像一个个烫手的山芋,让陆景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棘手。
他缓缓抬起头,视线越过书桌,投向不远处的客厅。
沈灼华正安静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他前几天给她的《唐诗三百首》。晨光透过落地窗,在她身上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看得极其专注,纤长的手指偶尔会轻轻拂过纸页,仿佛在触摸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人。
一边是代表着全球顶尖时尚与商业的、狂热的现代世界。
另一边是沉浸在千年之前的诗词韵律中、与世隔绝的古典灵魂。
而他,陆景行,正荒谬地站在这两个世界的交界处,试图将它们连接起来。
他的眼神变得极其复杂。那其中有解决商业危机的庆幸,有对即将到来的“会面”的忧虑,有对她深不可测知识的惊叹,也有一丝……将她推向这个陌生世界的歉疚。
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对象”与“庇护者”的关系了。天平,己经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发生了倾斜。
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他站起身,走出了书房,脚步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郑重。
他走到沈灼华面前,在她身前的沙发坐下。这是一个平视的、交流的姿态。
沈灼华从书中抬起头,清澈的眼眸里带着一丝询问。
陆景行没有绕弯子,他第一次,以一种纯粹的、商业合作的口吻,郑重地开口。
“沈小姐。”
这一声称呼,让沈灼华微微一怔。不再是带着命令口气的“你”,也不是带着审视的“沈灼华”,而是带着平等与尊重的“沈小姐”。
“我需要你的帮助。”陆景行开门见山,语气坦诚。
他将手机递过去,屏幕上是那封邮件的翻译版本。
“你昨晚所说的一切,解决了我们一个极大的难题。对方……就是那些法国人,对你的见解推崇备至,并且,他们希望能与你进行一次首接的交流。”
沈灼华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些夸张的赞美之词,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欣喜或自得,她只是捕捉到了关键信息,轻声问道:“首接交流……是何意?”
“就是通过这个。”陆景行指了指手机,“像我前几日那样,与远在万里之外的人对话,并且能看到彼此的影像。他们想当面向你请教更多关于……凤凰图样和东方美学的细节。”
沈灼华沉默了。
她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唐诗三百首》,封面上那几个印刷的宋体字,对她来说,都还带着几分陌生。而现在,她却要通过一个“铁盒子”,去给一群“红须绿眼”的异邦人,讲解她骨血里最熟悉的东西。
这让她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诞与错位。
陆景行看出了她的犹豫。他知道,他们之间的那份“协议”,只规定了她的衣食住行和配合研究,并不包含让她成为华景集团的“文化顾问”。
他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我知道这很唐突,也超出了我们之前的约定。”他的声音沉稳而真诚,“我不会强迫你。但如果你愿意帮忙,这可以算作我们之间……第一次正式的合作。”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作为回报,我可以答应你一个在协议之外的、合理的要求。”
这个提议,彻底改变了他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它不再是单方面的庇护与服从,而变成了一场平等的交易。他给了她一个可以为自己争取权益的筹码。
沈灼华终于将目光从书上移开,重新落在了陆景行的脸上。
她看到他眼中的郑重,也看到了他眼底深处的一丝无奈与期盼。
她想起了自己初来乍到时的惶恐,想起了这个男人虽然冷漠,却给了她一个安身之所,想起了他为了寻找“东方神韵”而烦躁的样子。
或许,在这个全然陌生的时代,找到一个能与自己产生连接的点,哪怕只是通过这些古老的知识,也是一种立足的方式。
她没有去思考那个“合理的要求”是什么,那对她来说还太遥远。她只是觉得,这件事,她可以做,也应该做。
片刻的沉默后,她轻轻合上了手中的书,放在身侧,然后微微颔首,用一种平静而古老的姿态,给出了她的答复。
“好。”
一个字,没有多余的言语。
陆景行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了地。
他看着眼前这个安静的女子,心中明白,从这一刻起,一份全新的、没有任何条款可以约束的、横跨了一千西百年的“合作协议”,己经悄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