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70农家娇女
穿成70农家娇女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穿成70农家娇女 > 第24章 预防针

第24章 预防针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70农家娇女
作者:
胖儿墩
本章字数:
3374
更新时间:
2025-07-08

日子像食堂蒸笼里的热气,腾腾地往上冒,转眼又是大半年。

这段时间,唐宛每天踩着晨曦的微光起床,先往空间里转一圈,摘把带露的青菜,看眼灵泉边新抽芽的菜苗,再回到厨房和父母、王秀梅一起忙活。厂区和家属院两个食堂运转得越来越顺,王秀梅己经能独当一面,连新招的两个帮工也练出了快手,唐宛总算不用像最初那样连轴转,但每天收工后,核对账目、盘算次日的食材,仍是雷打不动的事。

这天晚上关了食堂门,唐宛在灯下对着一个旧账本算账。铅笔尖在纸上划过,最后算出的数字让她心头一跳——扣除给父母的家用、食堂的周转资金,她私下攒下的钱,己经悄悄突破了十万。

她把写着真实数字的纸撕下藏好,另取一张纸,重新算过,将数额改成一万五千八百多,这才拿着去找父母。

“爸,妈,这是我们承包食堂以来的结余。”唐宛把账本递过去,“除去开销,能存下这些。”

唐父戴上老花镜,手指点着数字反复看,唐母也凑过来,两人脸上都是掩不住的惊讶。“这么多?”唐母咂舌,“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们家能有这么些存款。”

“都是托厂里的福,大家肯来咱们食堂吃饭。”唐宛笑着说,心里却清楚,若不是空间里源源不断的优质食材和灵泉水的加持,单凭普通手艺,哪能攒下这么厚实的家底。

唐父着账本,叹了口气:“宛宛,辛苦你了。这些钱你自己存着,将来做嫁妆。”

“爸,说这个还早呢。”唐宛脸颊微红,赶紧岔开话题,“爸妈,我觉得现在政策开放了,高考恢复指日可待,我想报考京大,这个钱我先收着,到时候在京市买个小院,你们和我一起过去。”

唐母听到这话,手里的活计也放下坐了下来“宛宛,我和你爸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去京市怕是不习惯,再说了,我们的根在这里,在红旗大队啊”

“妈,您放心,也不是不回来了,以后也能回去看看的”唐宛宽慰唐母

“好了,听闺女的,她一个人去那么远,我们也不放心”唐父说到“我是要盯着,免得我们家被不长眼的小子欺负了去”

“爸,不和你们说了”唐宛经不住唐父打趣,回房间复习去了,唐宛提前给唐父唐母打预防针,也能给点时间让他们接受。

房间里堆着几个麻袋,都是从废品站淘来的旧书旧报。原主是高中毕业的,政策原因没办法参加高考,这事一首是原主的遗憾。唐宛穿来后,凭着后世的记忆,始终记着那个即将到来的大日子——高考恢复。

她蹲在麻袋旁,借着昏黄的灯光翻找。旧课本最是难得,偶尔能淘到几本缺页的高中数学、物理,她都视若珍宝,用浆糊小心翼翼粘好,再工工整整抄录补全。报纸也有用,上面的社论、通讯,她都逐字逐句读,既能了解时事,也能练笔。

“又在看这些?”唐母端着一杯热水过来,“累了一天,早点歇着吧。”

“妈,我再看会儿。”唐宛翻开一本泛黄的《高中语文》,“万一以后有机会考大学呢?”

唐母放下水杯:“别熬太晚,也不是一天能看完的。”

唐宛把每天睡前的时间都用来复习,从函数公式到古文释义,一点点捡起来。空间里的灵泉水不仅能让食材变好,似乎也能让脑子更清醒,那些拗口的知识点,她看两遍就能记个大概。

这天收工早,唐宛难得清闲,坐在灯下做习题。窗外传来王秀梅和帮工的闲聊声,说基地最近要派人来厂里交流,好像有周砚。

她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心跳莫名快了半拍。周砚上次离开后,只托人捎过一封信给周姨,说基地一切安好,不必挂心,之后便再无消息。算起来,己经快一年了。

“唐姐,你听说了吗?基地来的人里有个周技术员,听说是部队下来的,可厉害呢!”王秀梅推门进来,脸上带着兴奋,“是不是你认识的那个?”

唐宛点点头,假装镇定地翻着书页:“嗯,以前来过咱们食堂。”

“那太好了!”王秀梅笑得眼睛弯起来,“听说他这次来,是负责新设备安装的,要在厂里待一阵子呢。”

唐宛“嗯”了一声,目光落在习题册上,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了。她抬手摸了摸桌上的旧课本,京大的名字在心里愈发清晰。不管前路多难,她都要试试——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能离那个或许同样在远方努力的人,更近一点。

夜色渐深,食堂的灯熄了,只有唐宛小屋的窗,还亮着一盏昏黄的灯,映着她低头苦读的身影。账本里的十万块是她的底气,而书里的知识,是她奔向未来的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