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穿五代
驱除鞑虏穿五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驱除鞑虏穿五代 > 第15章 烽燧连城

第15章 烽燧连城

加入书架
书名:
驱除鞑虏穿五代
作者:
阿鲁迪巴
本章字数:
6422
更新时间:
2025-06-24

秋风萧瑟,寒意逼人,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无情鞭笞。滹沱河两岸,原本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此刻在秋风的肆虐下,变得枯黄而脆弱。那一根根芦苇,像是被抽去了生命力一般,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一首凄凉的挽歌。

这片广袤无垠的芦苇荡,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波涛汹涌。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芦苇荡里,却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三千精兵。他们身着黑色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宛如黑夜中的鬼魅,悄无声息地蛰伏其中。

这些士兵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他们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猎豹,耐心地等待着出击的最佳时机。他们的呼吸都变得极为轻微,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暴露自己的位置。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将如猛虎下山,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尚奕,这位年轻而果敢的将领,身姿挺拔地站在城墙上,身披一件沉重的鱼鳞甲。那甲胄上的鳞片紧密排列,犹如鱼鳞一般,每一片都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过的无数战斗。而在这清晨的雾气中,那些鳞片上还凝结着晶莹的晨露,使得整件甲胄看起来更具威严。

尚奕的面色冷峻,犹如寒铁一般,没有丝毫的表情。然而,他的眼神却异常锐利,透过手中那精巧的千里镜,紧紧地盯着对岸的契丹大营。那大营中,五万皮室军正忙碌地拆卸着云梯。这些云梯巨大而笨重,在晨雾中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是契丹人嚣张气焰的象征。

而在那大营的边缘,数十架回回砲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它们就像是蛰伏的猛兽,静静地等待着时机,一旦被唤醒,便会发出致命的一击。而令人发指的是,炮梢上竟捆着啼哭的汉民幼童,那凄惨的哭声在冷冽的空气中回荡,刺痛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将军,地穴己通!”浑身沾满泥土的赵铁枪,如同从地底钻出的幽灵一般,从地道中钻了出来。他那缺了无名指的右手,紧紧地攥着半截焦黑的木桩,气喘吁吁地说道:“契丹人在护城河底埋了火油,这木桩是唐时幽州城门的门闩……” 尚奕缓缓地抚过木桩上的鱼鳞纹,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沧桑。原身的记忆突然如潮水般翻涌而来。天祐年间,这坚固的城门曾挡住了十万沙陀骑兵的疯狂进攻,而守将正是尚氏先祖。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猛然挥剑劈断木桩,大声喝道:“传令,子时三刻以唐弩齐射,着火的箭矢全部蘸城南柏油!” 在幽州城南的柏树林里,一片忙碌的景象。三百妇人正围着一口口巨大的陶瓮,用木柴熬煮着黑稠的树脂。周娘子,一位面容坚毅的女子,熟练地掀开瓮盖,一股热浪裹着刺鼻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尚奕按唐代《火攻要术》复原的“石脂水”,混入硫磺后遇水不灭,是对抗契丹人的秘密武器。 “阿姊,北门流民抢粮!”一位少女惊慌失措地扯着周娘子的衣袖,哭喊着说道。众人听闻,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奔至粮仓。只见数十饥民正用石块疯狂地砸开陶瓮,瓮中赤麦粒混着血水淌了满地。这是三日前契丹屠村时,尚奕带领死士冒着生命危险抢回的种粮,是幽州军民生存的希望。 “都住手!”尚奕大喝一声,他的陌刀如闪电般插入青石板,溅起一片火花。“粮仓后巷埋着百具契丹尸首,尔等若想食人,先从我尸身上踏过!”饥民中一位老者忽然跪地,从怀中掏出一块黢黑的麦饼,声音颤抖地说道:“将军,这是用契丹人烧焦的骨头磨粉……” 陌刀寒光闪过,麦饼瞬间裂成两半。尚奕毫不犹豫地割破掌心,将鲜血滴入赤麦瓮中,庄严地说道:“自今日起,幽州军民同饮此血,若违《禁屠令》,天地共诛!”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虫鸣声打破夜的宁静。突然,契丹大营里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尚奕站在重修后的幽州箭楼上,身姿挺拔,看着蘸满柏油的火箭如流星般划破夜空。这些箭矢经过三弓床弩的改良,射程较寻常硬弓远出百步,精准地落入敌阵的粮草垛。熊熊大火迅速蔓延,照亮了整个夜空。 “将军,火势不对!”赵铁枪突然焦急地指向东南方向。众人定睛一看,本该燃烧的粮车竟腾起绿焰,火中隐隐显露出人形轮廓。原来,契丹人将汉民尸首浸透磷粉,充作诱敌的傀儡。尚奕的指节捏得发白,记忆瞬间闪回到现代战场上的自爆卡车。他猛然抢过鼓槌,急促的揭鼓声震碎了夜空:“快撤!地道里有……” 话音未落,城墙根传来闷雷般的爆响。二十处地穴同时喷出火柱,炽热的火焰如同恶龙一般,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契丹人竟反向利用唐弩的射程规律,将火药埋在了预判的撤退路线上。幽州城头乱石崩飞,尚奕被强大的气浪掀下箭楼。在坠落的瞬间,他眼疾手快地抓住半截燃烧的床弩弓弦,腰间的鱼符令牌却不慎落入火海。那是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密信凭证,至关重要。 “取沙袋!堵住西侧缺口!”尚奕在浓烟中声嘶力竭地嘶吼着。三百陌刀手迅速列成楔形阵,用刀背有节奏地拍打墙面,声波如同无形的巨锤,震塌了契丹工兵新挖的潜道。混战中,有士兵被火药灼伤,痛苦地惨叫着。尚奕突然想起晋祠地宫里的硝石,急忙喊道:“赵铁枪!带人去地宫取冰!” 五更时分,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契丹鸣金收兵。尚奕瘫坐在瓮城血泊中,满身疲惫。他看着医士用冰镇法处理烧伤士卒,心中五味杂陈。这时,赵铁枪捧来破损的鱼符,说道:“将军,刘崇的密使到了,说要验符……” “不必验了。”尚奕扯开领口,露出胸膛的狼头刺青。那刺青狰狞可怖,是原身被契丹掳为奴隶时的烙印。他眼神坚定地说道:“告诉刘崇,若再坐视幽州被围,明日这刺青就会拓印在河东各州城门!” 七日后,契丹大营飘起黑旗,这是再次进攻的信号。尚奕站在新筑的瓮城上,看着敌阵推出百架裹着生牛皮的攻城槌。那攻城槌如同巨大的怪兽,缓缓向城墙逼近。他忽然轻笑一声,自信地说道:“放他们近到三十步。” 当第一架攻城槌触及城墙时,守军突然倾倒滚烫的柏油。滚烫的柏油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契丹人惊恐地发现,这些黑胶遇水反而粘性倍增,将他们的皮甲与攻城槌牢牢地黏在墙砖上。尚奕挥动令旗,三百支蘸着赤麦粉的火箭齐发,幽州城头刹那间燃起青色炎龙。这是硫磺与麦粉混合的窒息毒火,所到之处,契丹人纷纷倒地,痛苦地挣扎着。 “将军!北门有变!”亲卫突然焦急地指向城楼。尚奕转身时瞳孔骤缩,只见本该镇守北门的周娘子被契丹细作挟持,细作手中的短刀正抵在她隆起的腹部。那锋利的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都会夺去两条生命。 “放我们出城,否则……”细作话音戛然而止。周娘子突然后仰,用头槌撞向身后敌喉,同时袖中滑出半截剪刀。那剪刀原本是她为未出世的孩儿缝衣用的,此刻却成了杀敌的利器,精准地刺入细作眼窝。尚奕的陌刀随后而至,刀背狠狠地拍碎细作膝盖,大声喝道:“留活口!他身上的狼头刺青是耶律部的嫡系!” 当夜地牢,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尚奕将契丹贵族按在冰墙上,目光如炬地问道:“说,你们如何绕过紫荆关天险?” 俘虏狞笑着吐出半截舌头,拒不交代。尚奕却注意到他耳后的黥印,那是云州匠户的标记。他猛然撕开俘虏衣襟,胸口赫然是用烙铁修改过的刺青。尚奕恍然大悟:“原来你是刘崇的牙兵!” 黎明前,夜色依旧深沉。三百轻骑带着契丹俘虏奔出幽州,他们的马蹄铁上裹着麻布,以免发出声响。鞍袋里装满从敌尸身上剥下的皮甲,那是胜利的象征。七日后的河东边境,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照亮了城下堆积如山的“契丹战利品”。刘崇站在太原城楼上,凝视着这些战利品,心中的忧虑终于稍稍缓解。他深吸一口气,下令打开紧闭多日的城门。

九月九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凉爽。幽州的军民们忙碌地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收割着赤麦。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欢快地舞蹈,诉说着胜利的喜悦。

尚奕走在田间,手中握着第一把收割的麦穗。他来到重修后的太庙前,将麦穗轻轻放入香炉中。香炉中升起的青烟,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一条腾飞的龙形,首冲云霄。这是一种特殊的香料,混入了柏油,燃烧时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象征着希望与复兴。

在晋祠地宫的深处,三百具唐代铁甲静静地矗立着,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战争的洗礼。甲缝间,新播下的赤麦种己经悄然萌发,嫩绿的麦芽从甲片中探出,仿佛在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新的生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