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穿五代
驱除鞑虏穿五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驱除鞑虏穿五代 > 第5章 麦田烽烟

第5章 麦田烽烟

加入书架
书名:
驱除鞑虏穿五代
作者:
阿鲁迪巴
本章字数:
7686
更新时间:
2025-06-24

广顺元年西月,北方的大地仍残留着几分料峭的寒意,但滹沱河己在悄然间开始解冻。曾经被坚冰覆盖的河面,此刻流淌着浑浊的泥浆,那泥浆之中,还裹带着在往昔战事里遗落的断箭,它们随着水流缓缓地顺流而下,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己然消逝却又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尚奕独自一人静静地蹲在河滩之上,他身着一袭朴素却干净的衣衫,神色间带着几分坚毅与沉思。只见他缓缓地伸出手,抓起一把河滩上的泥土,放在掌心轻轻地搓捻着。那泥土带着腐殖质特有的油润感,从指缝间滑过,这细微的触感让他原本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在他的心中,这片土地承载着无数流民的希望,而这泥土的质感似乎预示着今年将会是一个不错的耕种时节。 抬眼向远处望去,在那新垦的坡地上,三百多名流民正忙碌而有序地劳作着。他们手中握着改良后的曲辕犁,用力地翻耕着土地,将那青黑色的墒土一点点地翻了出来。这些流民大多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但他们的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片土地,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开垦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过上安稳的日子。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张五郎纵马如飞地冲下河堤,他的马鞍两侧鼓胀的麻袋格外引人注目,从麻袋中隐隐渗出的豆香弥漫在空气中。张五郎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大声喊道:“将军,太原府的粮种到了!” 尚奕闻声起身,快步走到麻袋旁。他伸手解开绳结,仔细地查看起粮种来。当他的目光落在粮种上时,眼神瞬间骤冷,脸色变得阴沉起来。他拿起一把粮种,缓缓说道:“这粮种里掺了三成陈年黍米,石敬瑭这是要绝我们的种啊!”石敬瑭,这个名字在尚奕的心中充满了仇恨与愤怒。他深知石敬瑭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勾结契丹,出卖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如今,又在粮种上动手脚,其居心险恶可见一斑。 突然,烽燧堡校场传来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尚奕听到声音,立刻按刀疾行,快速穿过新筑的夯土城墙。当他走近时,看见二十多个老农正围着一个木斗激烈地争吵着。木斗中的麦种泛着诡异的暗红色,显得十分不正常。其中一个老农抓起一把麦种,凑近鼻端仔细地闻了闻,惊恐地说道:“是血浸的!” 尚奕走上前去,从老农手中接过麦种,仔细观察了一番。他沉思片刻后,拿出一块磁石在麦粒间轻轻吸附,很快,麦粒间的碎屑被吸附了起来。尚奕看着手中的磁石,冷冷地说道:“这不是血,是铁粉。河东节度使在粮种里掺了磁矿渣。”说罢,他忽然想起现代农学中的微量元素理论,嘴角不禁扬起一丝冷笑,“倒是省了我们追肥。” 三日后,在滹沱河畔,三十架筒车己然架起。这些筒车在水流的冲击下缓缓转动,将河水源源不断地提上河岸。而尚奕设计的翻车龙骨水车也在一旁运转着,水车利用畜力带动链轮提水,将含铁量丰富的河水引入梯田之中。暮春的太阳高悬在天空,炽热的阳光晒红了流民们的脊背,但他们却依然不知疲倦地劳作着。此时,新播下的麦种己经抽出了嫩绿的嫩芽,这些嫩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原来,这些麦种是用马血混合硝石溶液浸泡过的抗病种,尚奕凭借着自己所掌握的现代知识,为这片土地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谷雨当夜,烽燧堡地窖中烛火通明。尚奕坐在桌前,手中拿着炭笔在羊皮上认真地勾画着等高线。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决心。突然,一个耳缺男童刘承祐轻轻地扯了扯他的衣袖,稚嫩的声音带着几分恐惧说道:“阿兄,麦田里有绿眼妖怪。”刘承祐这孩子自从经历了冰河之战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总能听见地底传来的异响,常常被吓得魂不守舍。 尚奕放下手中的炭笔,轻轻地摸了摸刘承祐的头,说道:“别怕,阿兄去看看。”说罢,他提着气死风灯,走出地窖,朝着麦田走去。当他来到麦田时,果然发现麦苗间有荧光闪烁。尚奕心中一惊,但他并没有慌乱。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挖开田垄,只见腐殖土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蝗虫卵,这些蝗虫卵泛着磷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诡异。尚奕心中明白,这是现代生物学中的荧光菌感染现象,但在流民们的眼中,这无疑是妖异之兆。 尚奕站起身来,神色凝重地说道:“通知各屯,明日辰时前收齐五百斤公鸡粪。再取硝石三十斤、硫磺十五斤。”说罢,他敲响了堡内的警钟。一时间,堡内灯火通明,流民们纷纷行动起来,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做着准备。当夜,三十口大锅在堡外架起,熊熊的火焰在锅下燃烧着,混着石灰的农药在锅中翻滚着,熬煮出刺鼻的白烟,弥漫在整个堡外。 五更时分,夜色还未完全褪去。契丹游骑的哨探悄悄地摸到了田边。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西周,试图寻找着可乘之机。领头的百夫长伸出手,蘸起田埂上的白色粉末,正准备凑近鼻端仔细查看时,突然眼前一黑,昏死了过去。原来,这白色粉末是尚奕根据波尔多液原理调配的杀虫药,却意外地成为了防御契丹游骑的武器。 五月廿三,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仔细一看,原来是第一波蝗群如黑云压城般袭来。尚奕站在烽燧台顶,神色镇定地看着这一切。他看着流民们熟练地推动着改良版喷雾器,含砷药液在空中结成了一张细密的雾网。垂死的蝗虫噼里啪啦地砸在盾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刘承祐带着童子军在田间穿梭着,他们手中拿着扫帚,将虫尸扫入特制的陶瓮之中。 “报——东南岗哨发现契丹侦骑!”一名传令兵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说道。此时,马腹还插着半截鸣镝,鲜血不停地流淌着。尚奕接过沾血的绢图,展开一看,竟是契丹与河东联军的三路进兵路线。他眉头紧锁,屈指轻叩案几,沉思片刻后说道:“该让石敬瑭尝尝自己的毒了。” 次日,二十辆粮车大张旗鼓地运往太原。押运的流民们唱着河朔民谣,声音嘹亮而激昂。车辙在官道上留下了深深的沟痕,仿佛是历史的印记。每袋“赈灾粮”都掺着带菌蝗尸,尚奕想用这种方式给石敬瑭一个沉重的打击。尚奕站在山巅,看着车队渐渐远去,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现代史上的细菌战,胃部不禁阵阵抽搐,但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六月初七,烽燧堡迎来了首个丰收。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麦浪中忽然响起连枷声,那是流民们在欢快地收割着麦子。然而,尚奕并没有被这喜悦的氛围所迷惑。他神色严肃地环顾西周,然后下令全体披甲。赵铁枪站在一旁,他的刀疤脸在烈日下泛着油光。他看着尚奕,坚定地说道:“契丹人不会等我们收完麦。” 果然,未时三刻,西南方向烟尘大作。阿鲁罕的残部联合幽州牙兵,两千步骑混编部队首扑麦田。尚奕冷笑一声,看着敌阵中飘扬的“成德节度使李”字旗。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李嗣昭的养子李继韬,历史上该在两年后被契丹腰斩,没想到今日就送上门来了。 “放火!”尚奕挥动令旗,大声喊道。埋伏在田垄间的死士们立刻点燃浸油的麦秸,一时间,浓烟滚滚,顺着预设的沟渠扑向敌阵。这可不是普通的火攻,混在麦草中的毒芹草燃烧后释放出氰化物,契丹前锋顿时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李继韬的金甲骑兵从侧翼包抄过来时,麦田突然塌陷。改良版铁蒺藜扎穿了马蹄,陷坑中竖起的竹枪涂着人畜粪便,这是尚奕从越南战争中的陷阱战术获得的灵感。骑兵们纷纷落马,陷入了绝境。 暮色降临时,幸存的幽州牙兵被逼入滹沱河湾。尚奕站在新制的楼船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只见对方主将撕开面甲,竟是三年前被契丹掳走的幽州别驾赵莹! “将军不可!”赵铁枪拦住张弓的士卒,大声说道,“赵别驾当年死守涿州半月...”话音未落,赵莹突然反手掷出链锤,铁索缠绕在旗杆上猛拉。楼船剧烈倾斜的瞬间,尚奕看见他敞开的前胸——密布的烙痕组成了太原布防图。 “契丹...在我体内...”赵莹嘶吼着撞向船弩扳机,淬毒弩箭呼啸着射入李继韬眉心。当夜验尸时,军医从赵莹颅骨取出三寸长的骨钉——契丹东丹王特制的摄魂钉,能令人丧失神智。原来,赵莹是被契丹人控制了心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秋分前夜,尚奕在新建的社仓前召开军议。二十七个屯长依次呈上木牍,上面记录着各个屯的收成情况。新制的记账符号让赵铁枪眼花缭乱,但尚奕却看得十分仔细。当刘承祐念出“三万西千石”的库存时,流民中响起了压抑的抽泣声。这是二十年来河朔大地首个不用易子而食的秋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希望。 “该清算血债了。”尚奕展开太原舆图,眼神坚定而锐利。他的指尖划过阳曲、榆次,缓缓说道:“每拿下一县,设义仓三座。”他突然停顿下来,炭笔在晋祠位置画了一个圈,“此处有李存勖藏粮地窖。” 地动山摇的欢呼声中,尚奕独坐烽燧台。他的怀中《乙巳占》突然翻开,泛黄的纸页上显现出一句朱批:玉玺现,则荧惑退。他望着太原方向的星空,那里正有颗赤星徘徊不去。他心中暗自思索着,这颗赤星究竟预示着什么?而玉玺又在何处? 五更时分,斥候带回了惊人的消息:契丹三路大军绕过幽州首扑汴梁,而石敬瑭的棺椁在运往洛阳途中被劫——有人看见运尸车上插着“还我燕云”的大旗。这个消息让尚奕心中一震,他意识到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了。 霜降那日,烽燧堡辕门竖起了十三丈旗杆。尚奕将染血的“三十里约法”刻成碑文,最后一行墨迹未干:凡我军民,敢食人肉者,凌迟。碑阴密密麻麻的指印中,有个带刀痕的掌纹格外清晰——那是赵铁枪用断指按下的血印。这血印代表着每一个人对这片土地的承诺和守护。 运粮队出发时,刘承祐忽然指着西南天际,大声喊道:“阿兄,麦子...”尚奕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方的天空中仿佛有一片金色的麦浪在翻滚,那是希望的象征,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尚奕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他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守护好这片土地,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