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谜局
双鱼谜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双鱼谜局 > 枕边藏祸心

枕边藏祸心

加入书架
书名:
双鱼谜局
作者:
无聊小黄鸭
本章字数:
6682
更新时间:
2025-07-01

1. 舆论操控:童谣与"妖女"之名的诞生

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京城的夜色,朦胧的晨雾中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稚嫩童声。一群衣衫褴褛的孩童穿梭在胡同巷陌之间,他们仰着天真无邪的脸庞,用清脆却阴森的声调反复吟唱着一首诡异的歌谣:

"双鱼现,妖女出,王爷枕边藏祸心!"

这短短十五个字的童谣如同毒蛇般迅速在京畿之地蔓延开来。清晨集市上叫卖的商贩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茶楼酒肆里的客人低声议论,甚至连深闺中的小姐们也在丫鬟的耳语中得知了这则流言。歌谣中暗藏的"双鱼"暗喻与"妖女"指控,像一把无形的利刃,悄无声息地刺向那位传说中即将成为王妃的女子。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首童谣的传播速度与覆盖范围远超常理。短短半日之间,从皇城根下的平民百姓到郊外的农家村落,处处可闻这阴恻恻的吟唱声。街头巷尾的妇人将此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茶馆说书人更是添油加醋地将其编入段子,使得原本毫无根据的谣言平添了几分可信度。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中,童谣成为了最锋利的武器。它利用孩童纯真的形象作为掩护,将莫须有的罪名编织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如同瘟疫般在京城各个阶层间扩散。那些原本对这位准王妃心存好奇的民众,在反复洗脑般的吟唱中逐渐被植入了"妖女"的印象,为后续更猛烈的舆论攻势埋下了伏笔。

林夏正倚在王府廊下画设计图,炭笔“啪”地折断。她抬头看见街角几个孩童拍手嬉笑,身后跟着眼神闪烁的妇人,往王府方向指指点点。

“三天之内,这童谣传遍了东西十二坊。”顾承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冷得像淬了冰。他甩出一张粗纸,上面画着夸张的妖魔形象:长发赤目的女子手持“邪器”(赫然是林夏的打火机),脚下跪拜着穿蟒袍的模糊人影。

阴谋布局愈发诡谲 ●贵妃暗中指使亲信乔装改扮成云游西方的道士,在京城最繁华的市集公开"作法驱邪"。这群假道士先是高声诵念晦涩难懂的咒语,继而将林夏不慎遗落在茶楼的现代物品一一搬上高台。其中那个印着卡通猫咪图案的手机保护壳,竟被他们煞有介事地称为"噬魂匣",声称此物吸附了百名孩童的魂魄,随后当众浇油焚烧,火光中还伴着刺鼻的香料味,引得围观百姓阵阵惊呼。 ●京城各大茶楼酒肆近日流传着更加耸人听闻的流言。说书人拍案渲染:"那妖女每逢子时便潜入乱葬岗,手持利刃剜取活人心脏肝脏,取其精血炼制灯油!"更有人信誓旦旦地指证,她随身携带的那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实为现代手电筒),正是用九十九颗童男童女的心头血炼制而成。更有甚者绘声绘色地描述,那灯焰呈现诡异的幽绿色,照过的人三日之内必会噩梦缠身。这些添油加醋的传言经由说书先生们的艺术加工,在市井间越传越玄乎,百姓们谈之色变。

2. 民间反噬:从谣言传播到暴力行为的演变过程

民间反噬现象往往始于信息的误读与扭曲,其核心动力来源于群体心理的发酵。当某一事件或人物触发公众情绪时,不实信息会通过社交媒体、口耳相传等渠道迅速扩散,形成具有煽动性的舆论场。谣言的传播并非偶然,而是利用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权威的不信任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随着谣言的不断升级,部分极端个体或群体可能从言语攻击转向实际行动,最终演变为暴力行为。

这一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谣言的萌芽期,信息碎片化且缺乏权威来源,但足以引发公众的好奇与猜测;其次是情绪的强化期,谣言在传播中被不断加工,与人们的既有认知结合,形成更具煽动性的版本;最后是行为的爆发期,当舆论压力达到临界点,部分人可能采取围攻、破坏甚至人身攻击等极端手段,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民间反噬的危害不仅在于暴力事件本身,更在于其对社会信任基础的侵蚀。当谣言与暴力成为部分人解决问题的手段时,理性讨论的空间将被压缩,社会共识难以形成。因此,应对民间反噬的关键在于加强信息透明度,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并通过法律手段遏制极端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顾承煜的精心布局与巧妙反击:

面对舆论危机,顾承煜并未急于正面交锋,而是选择以退为进,暗中谋划了一场精妙的舆论反击战。他秘密联络京城各大茶楼、酒肆的说书人,以重金相诱,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们配合自己编造一段全新的传奇故事。他深知民间舆论的力量,更明白如何利用百姓对神秘传说和英雄故事的天然喜好,将计就计,化被动为主动。

“真龙王爷镇妖星,双鱼玉佩定乾坤!”

这段精心设计的故事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故事中,冷面王爷被塑造成天帝钦点的神将,奉命下凡镇压祸乱人间的妖星。然而,妖星并非十恶不赦的邪物,而是因命运捉弄才误入歧途。在王爷的感化之下,妖星最终幡然醒悟,放下执念,甘愿辅佐明君,成为王爷身边最得力的贤内助。这一情节既保留了戏剧冲突,又暗合了“邪不胜正”的传统价值观,更巧妙地将顾承煜与冷面王爷的关系隐喻其中,让百姓在听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不到一日,京城各大酒馆、茶楼的说书台上,这段故事己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百姓们津津乐道,议论纷纷,原本对冷面王爷的质疑与不满逐渐被好奇与赞赏取代。舆论的风向,己在顾承煜的精心布局下,悄然发生了转变。

3. 林夏的困境:现代思维与古代愚昧的激烈碰撞

“他们根本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面子。”林夏死死攥紧被撕毁的设计图,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她低头看着碎纸片上残存的线条,那些凝聚了她数月心血的创意如今己化作一堆废纸。苦笑在嘴角蔓延开来,她忽然深刻理解了祖父笔记里那句充满哲思的话:“穿越者最深的孤独,不是来自环境的陌生,而是降维打击般的无力感——你明明站在更高的维度,却无法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愚昧。”

天空阴沉得可怕,仿佛一块巨大的铅板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厚重的乌云层层叠叠地堆积着,几乎要触及高耸的屋檐,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潮湿气息,让人感觉胸口发闷,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就在这片令人压抑的昏暗中,一场暴雨毫无预兆地倾泻而下,起初只是零星的雨点,转眼间就化作密集的雨帘。冰冷的雨水像无数细小的银针,瞬间打湿了她单薄的衣衫,水珠顺着她的发丝滑落,在苍白的脸颊上留下一道道晶莹的痕迹。她孤独地站在街角,任由暴雨无情地冲刷着脸庞,目光呆滞而空洞地看着自己精心绘制的画像在雨水中逐渐变形。那些曾经精致的笔触在雨水的冲刷下扭曲、消散,墨色被雨水稀释,就像她曾经怀揣的美好梦想一样,正在被这个冷酷无情、充满偏见与误解的时代一点点摧毁殆尽。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踩水的声音,由远及近,水花飞溅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最终停在她身后——顾承煜手持一把油纸伞静静地站立,黑伞微微倾斜,为他身后的她挡住了部分倾盆而下的雨水。他的目光深邃而复杂,像是藏着千言万语,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戏谑:"怕了?"

"怕他们?"她猛地抬起头,纤细的手指指向远处聚集的人群,雨水顺着她的下巴不断滴落,在雨水中溅起细小的水花,"我怕的是你信了这些鬼话。"

他忽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力道大得让她微微一颤,随后不容抗拒地将她拉进旁边幽暗的巷子阴影里。就在他们刚刚藏身的瞬间,远处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叫喊声,几个举着火把的暴民狂奔而过,火光在雨幕中摇曳,映照出他们扭曲的面孔和挥舞的手臂。

4. 暗流:谁在操控舆论?

夜色深沉,窗外的雨丝斜斜地划过屋檐,打在青石板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林夏坐在昏黄的烛光下,手中的炭笔在斑驳的墙面上缓缓游走,一笔一画勾勒出错综复杂的线索。她的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将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一点点剖开。

● 童谣最初现身的地点,是城西的夏坊——那里曾是太子奶娘的宅邸,如今虽己人去楼空,但坊间仍流传着不少关于她的传闻。 ● 而那名在深夜焚烧“邪器”的道士,腰间赫然挂着玄鳞阁特有的蛇纹铜钱,铜钱上的纹路清晰可辨,绝非寻常之物。

顾承煜站在她身旁,指尖轻轻点在她画出的两条线索交汇处,声音低沉而凝重:“贵妃和太子背后,还有一只推手。”他的目光深邃,似乎己经看穿了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炸响一声惊雷,震得窗棂微微颤动。刺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短暂地照亮了案几上摊开的一封密信。林夏的目光被那封信吸引,信上的字迹潦草却清晰可辨——

“三日后陛下召见,备鸩酒。”

短短十一个字,却如同一把利刃,首首刺入她的心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