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 第58章 桂芬说,梅花开的好

第58章 桂芬说,梅花开的好

加入书架
书名:
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作者:
飞泉碧峰
本章字数:
5416
更新时间:
2025-06-16

太医令的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指尖从桂芬枯槁的手腕上移开,对着周临深深一揖,声音沉重而悲悯:“丞相……老夫人脉象如游丝悬于秋毫,元气耗尽,非药石可挽……恐……就在旦夕了。”

这消息如同寒冬最凛冽的朔风,瞬间吹散了周临心中所有关于泰山封禅的宏图伟略与朝堂纷争。他身形微微一晃,几步抢至母亲榻前。

桂芬静静地躺在那里,面色蜡黄,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

她似乎感受到了儿子的到来,眼皮艰难地颤动了几下,终于缓缓睁开一条缝隙。

“明亮……”声音细若蚊蚋,却清晰地传入周临耳中,带着母亲独有的、穿越了数十年风雨沧桑的温柔。

周临猛地跪倒在榻前,紧紧握住母亲那只布满老茧、此刻却冰冷无力的手,仿佛想将自己的生命力渡过去。

他张了张口,喉头却被巨大的酸楚堵住,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哽咽的呼唤:“阿娘……儿子在!儿子在这儿!”

桂芬浑浊的眼中映出儿子悲痛欲绝的面容,费力地扯出一个极其微弱的、安抚的笑容,如同风中残烛最后一点摇曳的光。

她的目光艰难地转向窗外,那里栽着的是那棵从兰陵移来的梅树,此刻枝头己有零星花苞在寒风中顽强地孕育。

“那梅树……开花了……好看……”她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神开始涣散。

“阿娘!”周临的泪水终于汹涌而出,滴落在母亲的手背上。

桂芬的指尖在周临掌心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仿佛想最后抚平儿子的悲伤。

她的嘴角维持着那抹微弱的笑意,目光最终定格在周临悲痛的脸上,带着无尽的慈爱与不舍,如同燃尽的烛火,悄然熄灭。

那只被周临紧握的手,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丝温度。

“阿娘——!!!”

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嚎,如同受伤孤狼的哀鸣,骤然刺破了丞相府压抑的宁静,回荡在空旷的庭院上空。

府中上下,闻声无不垂首落泪。

翌日清晨,形容枯槁的周临,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将手中的《丁忧请辞疏》,递到了始皇帝的跟前。

“陛下……”周临的声音嘶哑干涩,每一个字都像从砂砾中磨出,“臣母桂芬,于昨夜亥时……病逝。臣……痛彻五内,神思恍惚,实难视事。臣自幼失怙,全赖慈母含辛茹苦,抚育。今慈母见背,臣为人子,当守孝庐墓,以尽人伦。恳请陛下……准臣解职去官,丁忧守制……以全孝道。”

他本可以不去丁忧,此时的丁忧并非强制,但为了桂芬,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丁忧。

因为,桂芬值得!!

始皇帝端坐御座,冕旒垂珠遮住了他的神情。

良久,始皇帝低沉的声音才缓缓响起,带着一丝罕见的复杂情绪:“赵卿……节哀。老夫人贤淑慈爱,抚卿成才,于国有功。卿纯孝之心,朕知之。然……”

他目光扫过案头堆积如山的封禅筹备奏报,话锋终究一转:“国事虽重,人伦为大。朕……准卿所请。即日起,免去丞相之职,归家丁忧守制。赐金五百,帛千匹,助卿治丧。”

“臣……谢陛下天恩!”周临的声音哽咽起来。

周临因丁忧去职,然泰山封禅之期己定,筹备事宜刻不容缓。

朝会时,始皇帝将此事宣于朝堂。群臣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一人。

公子扶苏。

始皇帝的目光在殿内扫视一圈,最终落在那位玄衣金绣、气度沉凝的长子身上。

“扶苏。”始皇帝的声音不容置疑,“封禅泰山,筹备诸事,由你总揽。今丞相丁忧,汝身为长公子,理政己有历练,此番筹备重任,便由汝一力承担!廷尉韩非、治粟内史丞萧何,辅佐襄理!”

“儿臣遵旨!”扶苏出列,深深一揖,声音沉稳有力,不见丝毫慌乱。

他抬起头,眼中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不容有失的决绝,“儿臣必竭尽心力,协同韩廷尉、萧内史,确保封禅大典如期顺利举行。”

韩非与萧何紧随其后出列领命。

韩非面色肃然:“臣韩非领命!必以律法为绳墨,严控用度,整肃沿途吏治,确保巡狩封禅不扰民生,不违国法!”

萧何则显得更加内敛:“臣萧何领命!必殚精竭虑,调度钱粮物资,厘清各项支用,协调郡县转运,确保大典所需供应无虞,行在安稳,民夫安置得当。”

一切妥当后,始皇帝又擢升治粟内史冯去疾任丞相之职,以便其东巡后,留守咸阳。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始皇帝的东巡封禅队伍,如同一条玄色的巨龙,沿着新修的宽阔驰道,浩浩荡荡驶向东方。

旌旗蔽日,车驾辚辚,甲士如林。

公子扶苏总揽筹备事宜,展现出了远超预期的成熟与才干。他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将韩非的严苛律令与萧何的精妙调度完美融合。

韩非以廷尉之威,坐镇后方,如同铁面判官。

他依据周临离任前定下的“务求以最小之耗费,达成最大之实效”原则,会同萧何制定了极其严密的《巡狩封禅律令》。

每一项开支、每一处行宫的建造规制、沿途郡县的接待标准、民夫的征调与安置、物资转运的路线与损耗……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违者严惩不贷。

韩非派出的廷尉御史如同鹰隼,巡视于沿途郡县。

数名试图借机摊派勒索、侵扰百姓的县令被就地免职;几个负责行宫营造的小吏因克扣民夫口粮被处以黥面流放。

铁腕之下,筹备事宜虽浩大繁巨,竟奇迹般地没有激起大规模的民怨,反而因驰道整修、物资流通,给沿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机。

萧何则在前方调度,将统筹之才发挥到了极致。

他精打细算,将庞大的物资需求分解、统筹,利用新修的驰道和日益完善的漕运网络,以极高的效率调配着粮秣、仪仗、建材。

他亲自核算每一笔账目,杜绝了虚报冒领和层层盘剥,硬是在保证始皇帝威仪所需的前提下,将预算压缩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扶苏居中协调,在威严与体恤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他时常亲临筹备现场,询问民夫疾苦,检查工程质量,批阅进度奏报,事无巨细。

当浩荡的仪仗终于抵达泰山脚下时,一切己准备就绪。

泰山之巅,云雾缭绕。

始皇帝身着玄衣纁裳十二章纹冕服,头戴通天冠,在文武重臣的簇拥下,一步步登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祭坛。

礼乐庄严,响彻云霄。

始皇帝亲手将书写着大秦功业的玉册埋入祭坛之下,点燃了告天的燎火。

熊熊火焰冲天而起,映照着始皇帝威严而满足的面容,也映照着山下万民仰望的身影。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五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寴?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这里是秦始皇泰山刻石,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看,不水字数了。)

洪亮的祭文在泰山之巅回荡,宣告着大秦帝国的无上功业与天命所归。

这一刻,始皇帝登临绝顶,睥睨天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千里之外的咸阳周临府邸,却是另一番景象。

周临一身粗麻孝服,在庭院倚庐内为母亲守孝。

身旁的案几上,摆放着扶苏命人送来的竹简帛书。

周临无心细看,只是偶尔在添灯焚香的间隙,草草掠过。

里面写的都是关于封禅大典的消息,描述沿途郡县如何筹备封禅事宜,如何的秩序井然。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