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走出了时间,而是走进了岁月】
(感觉人们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离别)
(死亡无非就是回到出生前的状态)
(hp里面说“很多人会选择转世而不是选择做幽灵”,但如果我可以选择我会做一个hgwz里面的幽灵而不是转世。转世意味着我所有的记忆消失,好像我从来不存在过,以前的那个我彻彻底底的死去了。真的好害怕这种感觉)
(我不畏惧,因为两边都有我的情人)
(是的,我们需要及早 接受死亡教育)
【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唯有价值,方可不朽)
(正是因为有死亡,我们才懂得珍惜懂得爱)
先秦位面
“立德立功立言”(1),方可不朽。
“死而不亡者,寿(2)”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一路扬长而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死俱来的一切。
社会意义并不在于社会责任建功立业以及不朽。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本身。
未知生,焉知死。
你有没有曾经为过自己的生命热烈的去奔跑一次?
有没有为自己起舞?
有没有去拥抱过太阳大海和沙滩?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没有的话,试试看,在梦里,在未来,在远方,在路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离开你的生命之前,去做一只飞鸟吧,去搏击长空,去享受一下生命的自由和璀璨吧。
郡守捧着老子留下的《道德经》,开悟了。
大唐位面
开元年间
风吹过麦浪,掀起一层一层青绿,先人坟墓就在自家田野。
晨起暮落,抬头就能看见逝去的人,死亡和生存之间只隔了一道矮矮的土墙。
行色匆匆的旅人带上小女儿编织好的草冠,拜别父母,拥抱过妻子,远行不劳吉日出。
你看啊,这麦种,自然是一个轮回,村头村尾晒太阳的老翁看见他,笑着摇摇蒲扇,继续给散学的孩童讲着远古的传说。
入土是死,发芽是生。
时机成熟,自然会破土,开启再一次的循环。
趁着夜色上路,是为了躲避似火骄阳,但是没有热辣滚烫的光,万物生生不息。
此之谓阴阳平衡,相生相克。
大元位面
托着长生天(3)底气力、皇帝底福荫
维大元大德(4)十二月十八日
予仰承长生天眷顾,俯察黎民悲戚,谨以清酒庶羞,致祭于英年早逝之幼主灵前,泣而言曰:
昔汝诞降,祥云绕阙,圣音初啼,恰闻长生天鼓雷为贺。
幼主驾鹤西去,方解襁褓,未及总角,便循长生天召,返归苍溟浩渺之乡。
长生天有命,生死轮转,如日月交替,似江河奔涌。
哀哉痛哉!不亦重乎!
尚飨!
失去继承人的皇帝此刻只是个普通的父亲,他只愿孩子早登极乐。
死亡是醒时所看见的一切,万物皆流,万物常往,善哉!
评论区:
{发明冥币的真是个鬼才}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死亡的感觉其实很好解释,想象你出生之前的时候是什么样,没有感觉,那就是死亡}
{来去赤条条无牵挂}
{古往今来,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死了或者都会死}
{老朱家一开始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老外看56个民族抬手变装视频】
(可能老了,以前不觉得民族服好看,现在觉得比现代服装美太多了,现代衣服只是简单方便,以前的才是设计美)
(千秋万代风华显,民族团结大同现)
(每次看都会被惊艳)
碎碎念:(1)“立德立功立言”通常被称为“三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西年》。
鲁国大夫叔孙豹在与晋国大夫范宣子讨论“死而不朽”的问题时,提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认为这三者是人生最高的追求和不朽的成就。
(2)出自《道德经》,意思是真正的长寿是超越躯体的消亡而不朽于世间。这里的“不亡”并非指肉体不死,而是指人的精神、思想、品德等能够在世间长久留存,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实现一种精神上的永生。
(3)长生天是蒙古民族的信仰,属于萨满教的核心内容(这段我找蒙古族的朋友问了一下,如果有不对的,欢迎指正)
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称其为“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在蒙古人观念中,长生天是主宰一切的神灵,掌控着自然界运行、人类命运及世间万物。
蒙古人认为自己受长生天庇佑和支配,在重要场合和活动中,会向长生天祈祷、献祭,表达敬畏和感恩。如蒙古皇帝圣旨开头必言“托着长生天底气力、皇帝底福荫”。蒙古军队出征前,也会祭拜长生天,以求护佑。
这种信仰贯穿于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在蒙古族文化中,长生天象征着永恒的智慧和力量,鼓励人们珍爱生命,追求和谐共处的自然法则。此外,长生天信仰还对蒙古民族的主权概念产生影响,至高无上的权力被认为是由长生天授予地上的首领。
(4)元成宗独子德寿太子:元成宗铁穆耳册立其为皇太子,然而德寿早夭,致使元成宗去世后皇位继承人出现空缺,引发了宗室成员对皇位的激烈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