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 第45章 一生都要擦边的种花人

第45章 一生都要擦边的种花人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降临,老祖宗哭求多刷短视频
作者:
Jupiterly
本章字数:
5500
更新时间:
2025-06-06

【驾驶证考试现场】

(91分你是心高气傲,89分你是生死难料)

(感谢科二科三,这辈子有它们在,俺第一次做了擦边女孩)

(真的真的 看蛋团自驾游给我看燃了 咬咬牙跺跺脚就把驾照考了)

(哎呀 恭喜恭喜 我也今天过的 也是压线过)

“你就说过没过嘛?”朱元璋放松地仰头。

以为是什么奇巧东西呢,竟然是

“天幕上刚刚说的是车?”

“你们为什么不提醒咱啊?”

朱元璋有点崩溃,他自己光顾着听百出的笑料,忽略了关键信息。

刘伯温(1)欲言又止。

不是很想承认这是自己老板,说出去,骇死我了,丢人现眼!

宋濂(2)拉住了他的手。

兄弟,且让他发会疯,等会把东西呈上去给他。

这人就是个老农,什么都要搂到自己怀里才安心。

先让他崩溃一会,等会再给他希望,绝对会欣喜若狂!

嗯,知己啊!

知音啊!

呵呵,小小洪武帝,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才怪!

这二位还不知道,未来不久,宰相胡惟庸(3)会给他俩都来个大的!

【早八上课我7点59到,多一分钟浪费,少一分钟迟到】

(卡点之神竟在我身边!)

(卡点一时爽,考试火葬场!)

(不要轻易尝试,上次考试迟到差点给老师跪下了)

【请苍天辨忠奸!我写完800了!】

(报一丝,我以为是跑步)

(没关系,反正都是擦边过)

(好一把辛酸泪)

“听着就很命苦啊,后世之人不论身体健康好不好,考试时间一到,就得上,”杜甫咳嗽得厉害,家人们上山给他采来草药用水煎熬。

苦得很。

像是飘零客的心情,老病有孤舟。

他满心以为自己一身才干,定能叩开仕途坦途,哪料等来的却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漂泊。

他挣扎着起身,扶着竹篱望向夔州苍茫暮色,江面上孤舟随波摇晃,恰似自己被命运洪流裹挟的残躯。

荒凉的呼吸鼓动起来,当年做小吏,自己的孩子被活活饿死却无能为力的感觉像蛛网包绕着他的心扉,多年前那个“会当凌绝顶”的少年郎,正隔着漫漫岁月,向自己投来悲悯的目光。

(等我老了我也要当一个老太爷,现在不行,包袱太重)

(不道德肯定能多赚钱,如果眼红别人不道德赚钱,就说明对自己的坚守道德这个事情不太认同)

(低声些,难道光彩吗?)

(擦什么擦,只想扎死所有人,学这个针推就是想砂仁,很想砂仁)

【擦边六级】

(424哒咩,425昂首挺胸!)

(本人05大懒癌患者,想找一个同频的学习搭子一起学习西六级,不想摆烂了)

(主播主播听力有听谁的课吗)

(求阅读的方法)

(re:重点抓仔细阅读,它分值高: 做题时先看题干,圈出关键词(主谓),比如人名、数据,再回原文找对应关键句,对比选项和原文内容,同义替换考得最多,然后别被偷换概念的选项误导。还有考前一定要多练几篇,积累做题的感觉,手感好能帮助我们多选对题目拿分2、段落匹配就是拿题干关键词去原文找同义替换,像数字、人名这些显眼的信息首接圈出来;选词填空(小猫钓鱼)分值低,我的建议是考试时别死磕。先给选项标上词性,像名词、动词,再看空格前后需要什么词性的词,快速匹配,遇到不确定的先空着,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题。)

(坏了,这是真的想教会我!)

碎碎念:(1)刘伯温(1311年-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浙江青田人。他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被后人比作诸葛孔明。

刘伯温自幼聪颖,天赋极高,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皆熟悉,尤其精研天文、地理、兵法、术数。14岁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准备科举。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踏入仕途。但他的才能受朝廷压制,建议不被采纳,遂先后3次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隐居期间,刘伯温著有《郁离子》。当时反元起义风起云涌,他分析形势后认为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最具潜力。公元1360年,他应朱元璋邀请出山,提出“时务十八策”,深受朱元璋赏识,被视为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朱元璋依此战略,先诱敌大败陈友谅,后在鄱阳湖决战将其消灭,接着消灭张士诚势力,最终北上攻克北京,统一全国。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1370年),任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

然而,刘伯温深知“伴君如伴虎”,且得罪不少权贵,于洪武西年(1371年)主动辞官,告老还乡。但因名声太大,遭政敌胡惟庸诬告,被剥夺俸禄。他前往南京谢罪,后因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而忧虑成疾。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在皇帝使者护送下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刘伯温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他的著作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等,《郁离子》在中国思想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浦江(今浙江浦江)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自幼好学,记忆力强,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至正九年(1349年),他被推荐为翰林编修,但以奉养父母为由推辞,隐居于龙门山著书。

明朝建立后,宋濂应朱元璋之召,历任江南儒学提举、《元史》修撰总裁等职。他为明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奉命主持编纂《元史》,还参与制定了诸多朝廷礼仪制度。在文学上,宋濂主张“宗经”“师古”,强调文以载道。其散文风格简洁淡雅、雍容醇厚,代表作有《送东阳马生序》,通过自身早年求学经历,劝勉后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宋濂一生著述颇丰,有《宋学士文集》等。他在学术上也有很高造诣,对经学、史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然而,宋濂晚年因长孙宋慎牵涉胡惟庸案,被流放茂州,途中病逝于夔州。正德年间,他被追谥为“文宪”。

(3)胡惟庸(?—1380年),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是明朝开国功臣,也是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洪武三年(1370年),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后升右丞相,再升左丞相。随着权势增大,他日益专权跋扈,独揽中书省大权,生杀黜陟等大事有时不奏报朱元璋就自行处理,还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结成朋党,许多官员纷纷奔走其门下。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以“谋不轨”罪被诛,牵连致死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这一案件是朱元璋加强皇权的重要举措,借此机会,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首接对皇帝负责,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