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争与和平
新战争与和平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新战争与和平 > 第081章 列车过长城

第081章 列车过长城

加入书架
书名:
新战争与和平
作者:
曹尔曹
本章字数:
4546
更新时间:
2025-07-06

李开放和秦大川妥善安置好团结激光的主要技术工人后,带领81名铁军和团结中医院7名医护人员,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壮志,毅然踏上前往海参崴的路途,他们从江城登上火车。

车厢内,弥漫着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气息,还夹杂着淡淡的烟草味。铁军们有的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试图缓解旅途的劳累;有的三两成群,小声交谈着,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却也隐隐透露出对未知的担忧。

李开放和秦大川在狭窄的车厢过道中来回穿梭,轻轻拍拍战士们的肩膀,用坚定且温暖的话语给予鼓励,为这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远行加油打气。

车窗外,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绿色画卷,随着列车的前行不断延伸。偶尔出现的农舍,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给这片广袤的大地增添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

火车哐当哐当地开着,震得秦大川的手不自觉摸向背包侧面的口袋 —— 里面装着一串用子弹壳串的平安符,是退伍时连队兄弟们一人一颗凑起来送他的。车窗外,长城像道暗红色的伤疤攀在山梁上,清晨的阳光照上去,泛着青灰色的冷硬,让他想起西非荒原上的铁丝网,同样是把天地隔开的线,一边是祖国,一边是战场。

作为一个在西非参加过维和任务的特种兵班长,他对 “防线” 这两个字有着比普通人更深刻的理解。火车开进山海山时,他盯着车窗外凹凸不平的长城砖,眼睛猛地缩了缩 —— 每个墙垛都像天然的射击位,墙缝里卡着的碎石,简首就跟西非战场上狙击手用来稳枪的沙袋一模一样。他左手腕的旧伤疤突然开始发痒,那是 2007 年在利比里亚,为了掩护战友转移被弹片划的,缝了七针,当时军医说再偏半寸,这只拿枪的手就废了。

太阳从烽火台后面冒出来,秦大川扫了眼车厢里刚醒过来看长城的战友,突然想起带新兵时教他们认地图的情景。他总爱指着长城说:“看见没?这不是景点,是老祖宗画在山河上的战术图。”

有一回,他在雨夜的长城脚下带队拉练,雨水顺着头盔檐砸在明代的城砖上,听向导讲当年戚家军怎么用狼筅打退倭寇,他忽然就明白了什么叫 “钢铁长城”—— 那不是用钢筋水泥砌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把血肉填进砖缝里,才砌成了永远推不倒的墙。

火车转过鹰嘴崖时,一段塌了的长城露出里面的夯土层,颜色比周围深了不少,像块结了痂的老伤疤。秦大川摸出怀里的军用罗盘,指针在刻度盘上轻轻颤动,好像还指着西非荒原上的某个地方。

他想起退伍前最后一次巡逻,国境线上的界碑和远处的长城烽火台遥遥相对,当时有个列兵问他:“班长,咱们现在还需要长城吗?” 他用脚踢了踢界碑下的冻土,说:“长城在,人心就有依靠,就像这罗盘,指针永远指着家的方向。”

邻座的老周展开报纸,上面 “中俄联合反恐演习” 的标题一下子跳进眼里。秦大川的手指在膝盖上敲出了摩斯密码 —— 那是当年特种部队的暗语,意思是 “防线稳固”。车窗外,几个背着登山包的年轻人在长城脚下拍照,其中一个穿着印有 “退役军人” 字样的卫衣,背包侧袋露出半截迷彩水壶。阳光照在那人左肩上的伤疤上,角度跟秦大川的旧伤疤刚好一样,就像两道隔了好几年的枪眼,对着同一个方向。

火车鸣笛穿过隧道时,阳光和阴影在长城砖上切成一道一道的,像极了特种兵用的战术伪装网。秦大川闭上眼,却想起十年前退伍那天,老连长把绣着 “铁血长城” 的臂章摘下来塞给他,顿觉比任何勋章都重。远处的长城在晨光里仿佛伸了个懒腰,每一块砖都好像在说:老兵不会死,只是在山河间站成了永远的队伍。

抵达吉林后,众人换乘飞机,向着海参崴进发。

冬尼娅早早便等在机场国际到达接机口。当飞机降落在海参崴,眼前的一切都让大家感到新奇不己。

海参崴的天空格外湛蓝,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云朵如同蓬松的棉花糖般飘浮其中,悠然自得。远处的大海波光粼粼,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热情洋溢的欢迎曲。城市里,欧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尖顶、雕花等独特的建筑元素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

冬尼娅看到秦大川的那一刻,眼眶瞬间了,她激动地朝着秦大川挥手,眼神里满是久别重逢的喜悦。她不顾周围人来人往,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一把抱住秦大川,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秦,你终于来了!” 秦大川也被冬尼娅的热情感染,轻轻拍着她的背,笑着回应:“冬尼娅,好久不见!” 两人紧紧相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静止了,这一刻,他们眼中只有彼此。

铁军登上华信集团派来的三辆大巴,临时基地的铁门敞开着,车刚停稳,秦大川的哨声便透过车窗传来 —— 那是他在西非维和时用的高频哨,音浪撕开午后的静谧,团结中医院的医护人员率先下车,并进了医护室;铁军们下车后,迅速按房门上的姓名牌归位,帆布背包撞击床铺的声响此起彼伏。

一个小时后,车载喇叭播放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铁军在操场站成六列横队,每列13人,冬尼娅注意到他们的迷彩服洗得发白,却比华信集团的工人制服挺括得多。秦大川手持点名册走到队前,左腕的旧疤在阳光下泛着淡粉色,那是2007年利比里亚政府军伏击时留下的。

"立正!" 秦大川的口令让所有人脊椎绷紧,"根据任务需要,编制如下:一班为技术保障班,老周任班长,由李开放带队,配冬尼娅、弗拉基米尔,负责育种技术攻坚;六班为灌溉管网班由大刘任班长,由我带队,负责红薯地边界勘定和灌溉管网建设;二至五班编为一排,阿峰任排长并带队,执行垦荒任务。" 他从战术腰包掏出折叠地图,啪地抖开,"目标:50天内完成1万公顷荒地翻耕;每个班2500公顷,每天50公顷。"

这时有一个人对分工不满意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