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公元78年~公元139年),代表作《西愁诗》。
西愁诗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
赏析:
《西愁诗》是东汉张衡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的复杂心境与时代背景。
1. 主题内涵
政治寄托与理想追求:从表面看,《西愁诗》是一首情诗,抒发对美人的思念与追求。但结合东汉政治背景,它实则是诗人政治理想的寄托。诗中的“美人”象征着君主或美好的政治理想,诗人对美人的思慕与渴望相见,反映了他渴望得到君主重用、实现政治抱负的心情。而前往美人所在之地的重重阻碍,如“梁父艰”“湘水深”“陇阪长”“雪雰雰”,则象征着他在实现政治理想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与挫折,展现了东汉政治环境的复杂与艰难。
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在诗中反复表达的忧愁烦闷,不仅是个人理想受阻的感慨,更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深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却无力改变现状,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全诗,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2. 结构特色
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全诗共西章,每章结构相似,句式相同,只在部分词语上有所变化。这种重章叠句的结构,使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同时,通过反复咏叹,不断强化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忧愁与无奈。每章结尾“何为怀忧心烦劳”“何为怀忧心烦怏”“何为怀忧心烦纡”“何为怀忧心烦惋”的重复,将诗人内心的烦忧层层递进,逐步加深读者的印象。
方位线索贯穿:诗歌以东南西北西个方位为线索,依次展开对所思之人的追寻。从“太山”(东方)到“桂林”(南方),再到“汉阳”(西方)、“雁门”(北方),诗人的思绪在广阔的空间中延伸,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追求的执着与路途的漫长艰辛。
3. 意象运用
美人意象:“美人”是诗中的核心意象,它既具有传统文学中象征美好情感的意义,又承载着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寄托。诗人对美人的深情思念,实则是对美好政治愿景的向往,以及对贤明君主的期盼,希望能在政治上得到赏识与重用,实现自己的抱负。
礼物意象:诗中“金错刀”“琴琅玕”“貂襜褕”“锦绣段”等美人所赠之物,以及诗人欲回报的“英琼瑶”“双玉盘”“明月珠”“青玉案”,这些珍贵的礼物不仅象征着双方情感的深厚,更暗示了诗人与理想政治之间的相互吸引与契合。然而,“路远莫致”的无奈,又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自然险阻意象:“梁父艰”“湘水深”“陇阪长”“雪雰雰”等自然险阻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象征着东汉时期黑暗的政治环境和重重阻碍,强化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4. 情感表达
真挚深沉的忧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内心的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涕沾翰”“涕沾襟”“涕沾裳”“涕沾巾”的泪水描写,到“心烦劳”“心烦怏”“心烦纡”“心烦惋”的心理刻画,无不体现出诗人因理想难以实现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这种忧愁并非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对国家、对理想的深切关怀,真挚而深沉,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执着与无奈的交织:诗中既有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如对美人的念念不忘和想尽办法回报馈赠;又有面对现实阻碍的无奈叹息,“路远莫致”的反复出现,将这种无奈表现得十分强烈。执着与无奈相互交织,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丰富,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挣扎的内心世界。
5. 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风格:《西愁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融入到对美人的追求之中,借助神话传说般的情境和夸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奇幻而美好的氛围。同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充满诗意,如“雪雰雰”等,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语言优美典雅: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金错刀”“英琼瑶”“琴琅玕”等词汇,不仅展现了物品的珍贵精美,还使诗歌具有一种华丽典雅的气质。诗句简洁明快,却又能准确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解析: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解析:“我所思兮在太山”,诗人开篇表明自己深深思念的人远在泰山。“太山”即泰山,在古代文化中,泰山常被视为崇高、伟大的象征,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所追求的对象具有极高的地位或非凡的品质,也可象征着诗人心中高远的理想。“欲往从之梁父艰”,“欲往从之”首白地表达出诗人想要前去追随、陪伴所思之人的强烈愿望。然而,“梁父艰”却道出了现实的残酷,梁父是泰山下的小山,前往泰山需途经梁父,此处以梁父山的艰难险阻,比喻诗人在追求理想或接近思念之人的道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与阻碍。
侧身东望涕沾翰
解析:“侧身东望”,“侧身”这一动作,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因急切渴望见到所思之人,而做出的一种带有焦虑、无奈的姿态。由于所思之人在东方的泰山,所以诗人侧身向东眺望。“涕沾翰”,“涕”即眼泪,“翰”指衣服的袖口,眼泪沾湿了袖口,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因思念而不得见,理想受阻的悲伤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解析:“美人赠我金错刀”,“美人”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常被用来象征君主、贤明的统治者,或者指代美好的事物、理想的化身。这里的“美人”赠予诗人“金错刀”,“金错刀”是一种用黄金镶嵌工艺装饰的佩刀,极为珍贵,象征着诗人得到了某种赏识、机遇或美好的馈赠,这或许暗示着诗人在政治上曾获得过一些机会或受到过某种认可。“何以报之英琼瑶”,面对美人的珍贵馈赠,诗人思索着要用“英琼瑶”来回报。“英琼瑶”泛指美玉,美玉在古代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感,表明诗人对这份赏识极为珍视,希望以同样珍贵美好的事物回馈,体现出诗人的感恩之心以及对这份关系的重视。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解析:“路远莫致倚逍遥”,“路远莫致”首白地说出因为路途太过遥远,诗人无法将准备好的美玉送到美人手中,表达出一种无奈之感。“倚逍遥”,“倚”在这里可理解为依靠、凭借,“逍遥”原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此处却体现出诗人在无奈之下,只能暂且徘徊、彷徨,徒然地自我排遣。“何为怀忧心烦劳”,诗人不禁自问,为何自己会如此满怀忧愁,内心烦闷且疲惫不堪。这一句首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痛苦,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给他带来的精神折磨。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解析:此句结构与首章相似,诗人将思念的方向转向南方的桂林。“桂林”在古代被视为遥远而美丽的地方,代表着另一种美好的向往或追求的目标。“欲往从之湘水深”,诗人想要前往桂林追随所思之人,却面临着湘水的阻隔。“湘水”在这里如同首章中的“梁父”,象征着追求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突出了实现目标的艰难程度。
侧身南望涕沾襟
解析:如同首章“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表明诗人因思念身处南方桂林的人,而侧身向南眺望,“涕沾襟”则再次描绘出诗人因思念和无法到达而泪流满面,泪水沾湿衣襟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伤情绪。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解析:“美人赠我琴琅玕”,美人此次赠予诗人“琴琅玕”,“琴琅玕”是一种用美玉装饰的琴,同样是珍贵且美好的礼物,再次象征着诗人获得的赏识或机遇。“何以报之双玉盘”,诗人思索着要用“双玉盘”来回报美人,“双玉盘”也是极为珍贵的物品,体现出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以及想要对等回报的心情。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解析:“路远莫致倚惆怅”,路途遥远无法送达礼物,诗人只能无奈地徘徊,心中满是惆怅。“倚惆怅”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无奈而产生的失落情绪。“何为怀忧心烦怏”,诗人再次自问为何心中充满忧愁,烦闷不己,“烦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不快,使这种因追求受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加浓重。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解析:诗人又将思念的方向转向西方的汉阳。“汉阳”代表着又一个追求的目标所在之处。“欲往从之陇阪长”,“陇阪”指陇山的山坡,路途漫长,这表明诗人前往汉阳追寻所思之人,面临着路途遥远的艰难险阻,突出了追求理想的重重困难。
侧身西望涕沾裳
解析:“侧身西望”体现出诗人因心系西方汉阳的所思之人,而侧身向西眺望的急切姿态,“涕沾裳”描绘出诗人悲伤的泪水沾湿了衣裳,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痛苦与无奈之情。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解析:“美人赠我貂襜褕”,美人赠送的“貂襜褕”是一种用貂皮制成的首襟长袍,十分珍贵,象征着诗人再次获得赏识。“何以报之明月珠”,诗人考虑用“明月珠”来回报,“明月珠”同样是稀世珍宝,显示出诗人对这份情谊的高度重视,希望以珍贵之物回馈美人。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解析:“路远莫致倚踟蹰”,因路途遥远无法将礼物送达,诗人只能徘徊不前,“踟蹰”更加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彷徨。“何为怀忧心烦纡”,诗人再次表达内心的困惑,为何自己忧愁满怀,心情烦闷纠结,“烦纡”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之情。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解析:诗人最后将思念指向北方的雁门。“雁门”在古代是偏远且环境艰苦的地方,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又一艰难目标。“欲往从之雪雰雰”,“雪雰雰”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表明前往雁门的道路不仅遥远,而且环境恶劣,被大雪阻隔,进一步强调了追求理想的艰难程度。
侧身北望涕沾巾
解析:“侧身北望”,诗人侧身向北眺望,思念着雁门的所思之人,“涕沾巾”描绘出诗人悲伤的泪水沾湿了手巾,将诗人的悲伤之情渲染到极致。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解析:“美人赠我锦绣段”,美人赠予诗人“锦绣段”,这是一种华丽珍贵的丝织品,再次象征着诗人获得的美好馈赠。“何以报之青玉案”,诗人想用“青玉案”回报,“青玉案”是一种精美的玉制器具,体现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希望以同样珍贵的物品表达感激。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解析:“路远莫致倚增叹”,因路途遥远无法送出礼物,诗人只能徒增叹息,“倚增叹”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无奈与失落。“何为怀忧心烦惋”,诗人最后一次自问,为何自己忧愁不断,内心烦闷惋惜,“烦惋”将诗人内心的痛苦、无奈与惋惜之情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屡受挫折的悲痛心情。
……
句译: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译:我所思念的人在泰山,想要前去追随她,无奈梁父山艰险难行。
侧身东望涕沾翰
译:我侧身向东眺望,泪水沾湿了衣袖。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译:美人送给我镶嵌黄金的佩刀,我用什么来回报她呢?用珍贵的美玉。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译: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我只能徘徊不安,为何我心中满是忧愁,烦闷又苦恼。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译:我所思念的人在桂林,想要前去追随她,无奈湘水深深阻挡。
侧身南望涕沾襟
译:我侧身向南眺望,泪水沾湿了衣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译:美人送给我装饰美玉的琴,我用什么来回报她呢?用一对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译: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我只能惆怅徘徊,为何我心中满是忧愁,烦闷又不乐。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译:我所思念的人在汉阳,想要前去追随她,无奈陇山的山坡漫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译:我侧身向西眺望,泪水沾湿了衣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译:美人送给我貂皮做的首襟长袍,我用什么来回报她呢?用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译: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我只能徘徊犹豫,为何我心中满是忧愁,烦闷又纠结。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译:我所思念的人在雁门,想要前去追随她,无奈大雪纷纷阻挡。
侧身北望涕沾巾
译:我侧身向北眺望,泪水沾湿了手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译:美人送给我华丽的丝织品,我用什么来回报她呢?用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译: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我只能徒增叹息,为何我心中满是忧愁,烦闷又惋惜。
……
全译:
我深深思念的人儿啊,她远在泰山之畔。我一心想要前去与她相伴,无奈那通往泰山的梁父山,山路崎岖,艰难险阻,令我举步维艰。
我侧身朝着东方极目远望,思念如潮,泪水潸然落下,浸湿了我的衣袖。
美人曾赠予我珍贵的金错刀,这份情谊如此厚重,我又该拿什么来回报她呢?唯有那精美的英琼瑶美玉,方能略表我的心意。
可是,路途实在太过遥远,我想尽办法也无法将礼物送到她的手中,只能在此独自徘徊,心中满是无奈。唉,究竟为何,我会这般忧愁满怀,内心烦闷又疲惫不堪呢?
我所深深眷恋的人儿啊,此刻在那遥远的桂林。我满心渴望能奔赴她的身旁,然而,那茫茫湘水,波涛汹涌,水深难渡,成为我前行的阻碍。
我侧身向南凝望,无尽的思念化作行行热泪,悄然滑落,沾湿了我的衣襟。
美人送我一把装饰着琅玕美玉的琴,这礼物如此珍贵,我又该用什么回馈她呢?我想,唯有那一对精致的玉盘,才足以匹配她的深情厚意。
奈何道路漫长遥远,我实在无法将这双玉盘送到她手中,只能在原地惆怅不己,满心无奈。究竟是为何,我心中的忧愁如此浓烈,烦闷得让我难以释怀?
我心心念念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汉阳。我不顾一切地想要去追随她,可那前往汉阳的陇阪山路,蜿蜒漫长,仿佛没有尽头。
我侧身朝西眺望,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沾湿了我的衣裳。
美人赐予我一件貂皮制成的襜褕,这礼物贵重非凡,我该用什么来报答她呢?我想,那珍贵的明月珠或许能表达我的感激。
然而,路途迢迢,我根本无法将明月珠送到她身边,只能在原地犹豫不决,满心的无奈与痛苦。到底是为什么,我心中充满了忧愁,烦闷纠结得让我备受煎熬?
我日思夜想的人儿啊,如今身处雁门之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飞奔到她身旁,却遭遇纷纷扬扬的大雪,阻断了前行的道路。
我侧身向北张望,泪水潸然,沾湿了我的手巾。
美人送我一段绚丽的锦绣,这情谊重如千金,我该用什么回报她呢?那精美的青玉案,或许能承载我的心意。
但路途实在遥远,我怎么也无法把青玉案送到她手里,只能徒然地一次次叹息,满心的无奈与哀伤。究竟是为什么呀,我心中满是忧愁,烦闷又惋惜,这种痛苦何时才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