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 第83 章 司马懿的去向

第83 章 司马懿的去向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作者:
喜欢都捻子的唐玉霜
本章字数:
4798
更新时间:
2025-03-31

豫州府邸内,烛火摇曳。庞统神色从容,踱步至曹操身前,微微欠身。曹操目光炯炯,紧盯着庞统,似要从他脸上寻出破局之策。

庞统轻捋胡须,缓缓开口:“曹公,南阳袁绍此举,目的颇为复杂。其一,袁绍久怀称霸之心,南阳之地物产丰饶、人口众多,乃是绝佳的根基。他图谋淮南,意在扩充实力,积聚粮草、兵力,为日后逐鹿天下增添底气。

其二,南阳地处要冲,战略位置极为关键。掌控此地,进可威逼荆州、豫州,退可据险自守。袁绍深知其重要性,一旦得手,便能在诸侯纷争中占据有利地势,左右局势。

其三,袁绍此举也有震慑其他诸侯之意。若成功重新拿下淮南,必能彰显其军威,令各路诸侯对他忌惮三分,从而在未来的谈判与争斗中,获取更大的话语权。”

曹操听闻,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思索。庞统的分析,如同一盏明灯,为他照亮了袁绍背后隐藏的心思。“依你之见,吾当如何应对?”曹操目光锐利地看向庞统,等待着他的回答。

庞统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沉声道:“曹公,在下以为,我方可按兵不动,佯装不知袁绍意图。待他重兵压向淮南之时,南阳必然空虚。

那时,我军便可暗中调集精锐,趁虚而入首取南阳。此乃声东击西之计。南阳既下,袁绍失其根基,犹如无根浮萍。即便他拿下淮南,亦是得不偿失。”

曹操双手背于身后,来回走动数步后停住。“此计虽妙,然行军打仗,变数颇多。若途中被袁绍察觉,设伏以待,吾军岂不危险?”

庞统拱手道:“曹公多虑矣。袁绍此人自负多疑,我等可先散布假消息,言称欲增兵守卫豫州边境,使其放松警惕。同时派出细作密切探查敌方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即可调整策略。”曹操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大笑道:“士元真乃吾之良谋。就依此计行事,此次定要让袁绍知晓吾之厉害。”庞统躬身应诺,室内烛光映照下,两人身影仿若己勾勒出胜利的蓝图。

江风猎猎,一艘快船破开层层波浪,缓缓驶入江东地界。船头站立着司马懿,他身披黑色长袍,衣袂随风飘动,目光深邃而锐利,静静打量着这片陌生又充满变数的土地。

眼前是朱元璋治下的江东,沿岸码头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吆喝声此起彼伏。远处,城镇错落有致,屋舍鳞次栉比。农田里,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片生机勃勃。

司马懿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片土地看似繁荣,却不知军事部署如何,百姓对朱元璋的拥戴程度又怎样。他深知朱元璋崛起迅速,是个不可小觑的对手。

正思索间,岸边巡逻的士兵发现了他的船只。一队士兵迅速赶来,严阵以待,目光警惕地盯着船上之人。司马懿镇定自若,示意随从表明来意,称只是路过此地,略作观察。士兵们虽未放松警惕,但在简单询问后,也未多加阻拦。

司马懿望着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心中对朱元璋又多了几分忌惮。在简单观察一番后,他决定返程。此次江东之行,虽未能深入了解,但这片土地的繁华与暗藏的力量,己深深印刻在他心中,他知道,未来与朱元璋之间,恐怕将有一场激烈的博弈。

司马懿回客栈之后,日夜研究朱元璋的江东势力。几日后,他再次登上船,向着江东进发。这一次,他带上厚礼并精心准备了拜帖,决心拜见朱元璋探个究竟。

船靠岸后,司马懿递上拜帖说:“司马懿求见明王朱元璋。”士兵通报之后,朱元璋倒是好奇,便应允相见。司马懿进入宫殿,只见殿内金碧辉煌,朱元璋高坐于宝座之上,眼神威严。

司马懿恭敬行礼,说道:“明王治理下的江东繁荣昌盛,实乃令人钦佩。吾今日前来,一是敬仰明王威名,二是想与明王探讨些治国理政之事。”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司马先生客气,朕之江东不过是百姓齐心所致。”二人随后交谈起来,话题涉及农桑水利、军事防御等诸多方面。司马懿暗自惊叹朱元璋的见识不凡,朱元璋亦觉司马懿非等闲之辈。但彼此心中也都怀着戒备,谈话间暗流涌动。末了,司马懿告退,离开时他回头望了一眼宫殿,深知这个朱元璋将会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而未来的局势更加难以捉摸了。

朱元璋一袭明黄长袍,身姿挺拔,双手背后,目光炯炯地叫住正稳步前行的司马懿。司马懿微微一怔,随即转身,神色从容,拱手行礼。

朱元璋目光望向远方,似要穿透无尽时空,开口道:“先生,说说天下诸侯。”司马懿抬眼,眸光深沉,略作思忖后缓缓说道:“大王,天下诸侯,各怀心思。乱世之中,有以武力称雄者,凭借兵强马壮,妄图割据一方,成就霸业;亦有以谋略见长之辈,于各方势力间纵横捭阖,谋取生机。”

他顿了顿,继续道:“有的诸侯秉持忠义,一心匡扶正统,只为天下苍生谋太平;而有的却只为一己私欲,不顾百姓死活,争权夺利,致使战火纷飞。”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如此乱象,该如何平定?”司马懿神色笃定:“乱世需用重典,以雷霆之势震慑宵小。大王当广纳贤才,善用谋略,恩威并施。先整合自身力量,稳固根基,再逐步蚕食各方诸侯,以仁义收揽人心,如此大业可成。”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光芒,似己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对司马懿微微欠身道:“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本王记下了。”

司马懿离去之后,站在一旁许久未语的朱升上前一步,低声对朱元璋说:“大王,臣观此人有鹰视狼顾之相,恐非善类。”朱元璋微微一凛,挑眉问道:“何为鹰视狼顾?”朱升解释道:“此人目光如鹰般犀利,且回首之时犹如野狼,这种面相之人往往野心勃勃,不甘人下。大王不得不防。”朱元璋听后沉默良久,凝视着司马懿远去的方向。“爱卿之言,本王会记在心中。然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环伺,司马懿之才若能为朕所用,自是一大助力;若是敌人,则确实堪忧。”朱升忙道:“大王圣明。但切不可给予其过多权力,以免养虎为患。”朱元璋微微点头,“咱家自有计较。传朕旨意,命密探暗中监视司马懿一举一动,事无巨细皆要上报。”朱升领旨而去。朱元璋则独自站在大殿之中,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江东的命运,无论是招揽贤才还是防范潜在威胁,都必须谨慎对待,而司马懿到底是助力还是隐患,还需时间来证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