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七年,秋风送爽。郑和率领的船队在满剌加稍作休整后,再次扬帆启航,目标首指锡兰山。宝船巍峨如山,船首的螭龙雕饰破浪前行,船舷处的铜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郑和站在望台上,手持墨家“千里镜”眺望远方,海天一色,视野尽头隐约可见锡兰山的轮廓。
“报!前方发现异常!”瞭望手的呼喊打破了海上的宁静。郑和放下千里镜,只见海平线上出现数艘小船,船上的土著居民正向船队投掷石块。他沉声下令:“准备迎船,展示大明旌旗!”
随着宝船靠近,那些土著小船纷纷散开,但岸上却聚集了大量手持武器的士兵。郑和皱了皱眉,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命人展开《诸藩国图志》,查看锡兰山的记载,发现当地国王近期受奸臣挑拨,对大明船队产生了敌意。
“郑公,此行怕是有变。”墨渊身着青袍,腰间悬挂青铜机关盒,快步走来。他与苏瑶一同登上旗舰,带来了一些特制的机关装置。
郑和点了点头:“墨大人所言极是。我己收到线报,锡兰山国王意图劫掠我船队财物,甚至可能发动攻击。”
墨渊微微皱眉:“若以武力应对,虽能震慑一时,却会破坏我大明与南洋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下愿前往谈判,以墨家‘兼爱非攻’之理念,化解此次危机。”
郑和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同意:“墨大人,此事就拜托你了。我率船队在海上接应,若谈判失败,只能以武力自卫。”
墨渊带着苏瑶和几名墨家弟子登岸。他们行至沙滩,只见锡兰山国王头戴金冠,身披华贵的织锦长袍,手持一柄镶满宝石的权杖,身旁站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国王的眼神中透着警惕与敌意,显然对墨渊一行人的到来并不欢迎。
“远方来客,我锡兰山乃神圣之地,不容外人随意践踏!”国王的声音洪亮而威严,“若想在此停留,需先献上宝物,否则休想离开!”
墨渊微微躬身,态度谦和:“在下墨渊,来自大明。我等远道而来,本为与贵国交流文化、互通有无。不知何故,竟惹得国王陛下如此不满?”
国王冷哼一声:“大明船队声势浩大,必有不良企图。我己听闻,你们欲劫掠我国财物,岂能善罢甘休?”
苏瑶突然上前一步,手中托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她轻轻打开木盒,里面是一颗晶莹剔透的蓝晶,在阳光下闪烁着幽蓝的光芒。她柔声说道:“这是我大明的珍宝——蓝晶,可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我等愿以蓝晶为礼,表达友好之意。”
国王的目光被蓝晶吸引,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他挥手示意士兵退后几步,但警惕之色并未完全消退:“此物当真如你们所言那般神奇?”
墨渊见状,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型机关装置,这是他特意为此次谈判准备的。他将蓝晶嵌入装置中,装置瞬间发出柔和的蓝光,并开始自动旋转,展示其精妙的机关结构。
“此乃我大明的机关术,以蓝晶为引,可驱动各种器械。”墨渊解释道,“若陛下愿意与我大明交好,我等愿助您改善民生,建造水利设施,提升国力。”
国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好奇,但身旁的奸臣却低声进言:“陛下,此乃诡计,万不可信!大明之人必有后手,若不趁早驱逐,恐生后患!”
国王犹豫不决,墨渊心中暗自焦急。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转身对苏瑶使了个眼色。苏瑶心领神会,从药囊中取出一粒特制药丸,轻轻放入国王的茶杯中。
“陛下,请尝尝我大明的香茗。”苏瑶微笑着递上茶杯。国王疑惑地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药丸的作用很快显现,国王感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流转,疲惫尽消。
“这……这是何等奇妙的感觉!”国王惊讶地说道。墨渊趁机说道:“这是我大明特制的醒神丸,能提神醒脑,强身健体。陛下若与我大明交好,此类珍宝将源源不断。”
国王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既如此,我愿与大明结为友邦。但望尔等言行一致,莫要欺我。”
墨渊与苏瑶相视一笑,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这场危机总算得以化解。郑和在海上看到岸上局势平稳,也率领船队缓缓靠岸。
朱棣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悦。他亲自下诏褒奖墨渊与苏瑶的功绩,并赐予“护国墨使”的封号。然而,墨渊心中明白,这场危机虽暂时平息,但锡兰山国王的反复无常,以及奸臣的挑拨,仍可能引发新的变故。
当晚,墨渊在灯下撰写奏折,建议朱棣在锡兰山建立民间贸易据点,而非军事要塞,以巩固两国友谊。朱棣阅后,深以为然,决定采纳墨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