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问被俘的俘虏的程中,墨渊注意到一名年轻的俘虏始终沉默不语,眼神中透着不安与恐惧。与其他俘虏不同,他没有参与任何攻击,只是被动地跟随队伍。
“你为何不说话?”墨渊通过翻译问道。年轻俘虏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又低下头。
墨如玉突然走上前,轻轻握住年轻俘虏的手:“别怕,我们不会伤害你。”她用温和的语气说道,试图缓解他的紧张。
年轻俘虏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突然开口说道:“我……我会说大明话。”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清晰可闻。
墨渊一愣,随即大步上前:“你会说大明话?你是哪里人?”
年轻俘虏颤抖着说道:“我……我是佛朗机(葡萄牙)人,但曾在大明生活多年,学过你们的语言。我是被他们胁迫来的,不想参与这些侵略之事。”
墨渊心中一动,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可能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他转身对翻译说道:“带他去休息,给他食物和水。我要单独与他谈谈。”
墨渊在帐篷内与年轻俘虏面对面坐下。他取出一本《墨子》,轻轻放在桌上:“你可知道,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主张和平与互助。你若愿意加入我们,可免你一死。”
年轻俘虏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我叫曼努埃尔,本是商人之子。因家道中落,被他们强行征召。我……我愿意为和平出力。”
墨渊点了点头:“曼努埃尔,你可愿用你的语言天赋,帮助我们与西方各国交流?”
曼努埃尔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我愿意。”
墨如玉在门外听到动静,轻轻推门而入。她看到曼努埃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父亲,他是谁?”
墨渊微笑着介绍:“这是曼努埃尔,他将协助我们翻译西方文字。”墨如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立刻拉着曼努埃尔的手:“你能说大明话,太好了!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翻译天才。”
曼努埃尔被墨如玉的热情感染,紧张的情绪逐渐缓解。他轻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
随着曼努埃尔的加入,墨渊的团队如虎添翼。他不仅帮助墨渊翻译俘虏提供的航海图,还分享了许多关于西方国家的信息,为后续的旅程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父亲,曼努埃尔说,欧洲人对东方的香料和丝绸非常渴望。”墨如玉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用这些来换跟他们进行交换!”
墨渊点了点头:“玉儿说得对。西方也有很多的先进技术值得我们学习,不能自大。”
朱棣得知墨渊的功绩后,不得不承认墨家机关术的价值。他下诏褒奖墨渊,并赐予“大明西行使”的称号,全权代表大明与西方各国的外交,并在好望角建立大明的补给点,命郑和船队与非洲的部落建立贸易往来,命他继续西行,传播大明的智慧与文化。
随着船队再次启航,墨渊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部落村落,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墨家的智慧与和平理念,正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而他们的旅程,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