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青龙沟的残垣断壁间飘荡着缕缕炊烟。卫国站在镇口的石桥上,望着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缓缓走进曾经的家园。阿秀拄着树枝做的拐杖,一瘸一拐地跟在担架旁——老周的高烧还没退,在担架上昏睡不醒。
"卫司令!"张满仓老汉颤巍巍地迎上来,老泪纵横,"咱们...咱们真的回来了?"
"回来了。"卫国拍拍老人的肩,声音沙哑,"这次,谁也别想把我们赶走。"
眼前的青龙沟满目疮痍:房屋十不存一,街道上到处是弹坑和血迹,镇中心那棵百年老槐树被烧得只剩焦黑的树干。最刺眼的是旗杆上还挂着倭寇的太阳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他娘的!"李云飞一个箭步冲上去,三两下扯下那面旗,狠狠踩在脚下,"从今往后,这里只插红旗!"
重建工作立刻展开。战士们分成三队:一队清理废墟,一队警戒巡逻,一队帮助老乡搭建临时窝棚。卫国拖着伤腿,挨家挨户查看损失,在随身的小本子上记下每户缺什么、少谁。
走到镇西头时,几个妇女围在一处废墟前哭得撕心裂肺。卫国走近一看,胃里顿时翻江倒海——倭寇撤离前在这里埋了颗人头,正是留守青龙沟的老村长!
"畜生!"二虎一拳砸在断墙上,指节鲜血淋漓。
卫国默默脱下军帽,蹲下身用双手刨开浮土。当老村长那张熟悉的面孔完全显露时,他发现老人嘴里竟含着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是半张被血浸透的纸条。
"这是..."卫国小心展开,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字:"小心白...白..."
"白什么?"李云飞凑过来,"白军?"
"不,是白医生。"阿秀突然开口,"老村长一首说那个新来的白医生不对劲。"
卫国心头一凛。青龙沟沦陷前确实来了个自称游医的白先生,专治疑难杂症,很受老乡信任。这人现在在哪?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战士押着个穿白大褂的中年男子走来,那人满脸是血,还在拼命挣扎:"冤枉啊!我是好人!"
"报告!"领头的战士敬礼,"这狗汉奸躲在张大夫家的地窖里,还想用毒针伤人!"
卫国上前一把扯开白大褂的衣领——锁骨处赫然纹着个小小的樱花标记!这是倭寇特务的专属记号。
"搜他身上。"
果然,从白先生的鞋底夹层里搜出了一份名单,上面详细记录了青龙沟积极抗日的家庭和个人。更可怕的是,还有一张手绘的地道图——正是老周设计的秘密逃生通道!
"拖到镇口,公审后枪决。"卫国声音冷得像冰。
"等等!"白先生突然狞笑起来,"你们以为赢了?山本大佐早就..."
"砰!"一声枪响,白先生眉心多了个血洞,仰面栽倒。众人回头,只见阿秀举着一把还在冒烟的手枪,小脸煞白:"他...他想掏暗器..."
卫国走过去,轻轻拿下她手中的枪:"做得对。"
公审大会在镇广场举行。当白医生的罪行被一一公布,群情激愤。受害家属冲上来要撕碎尸体,被战士们拦住。卫国当众宣布:从今天起,青龙沟实行"五户联保",严防敌特渗透。
中午时分,总部派来的工作队到了。带队的竟是赵政委,他康复归来了!同行的还有十几名医护人员和一批急需的药品。
"老赵!"李云飞冲上去就是一个熊抱,"想死老子了!"
赵政委笑着和大家寒暄,随即转入正题:"总部通报表扬了我们收复青龙沟的胜利,但也带来了坏消息——倭寇正在调集三个联队,准备反扑。"
临时指挥部设在了半毁的镇公所。会议上,干部们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死守,有人建议再次转移。卫国一首沉默,首到所有人说完才开口:
"守,但不是死守。"他指着沙盘,"我们要把青龙沟变成一座堡垒,让倭寇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
具体方案很快敲定:依托地形构筑三道防线;挖掘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在倭寇必经之路埋设地雷和陷阱;组织神枪手小组专打军官...
"最关键的是粮食。"赵政委推推眼镜,"秋收在即,倭寇肯定会来破坏。"
"那就先下手为强。"卫国敲了敲桌子,"派小分队主动出击,骚扰倭寇的运输线,让他们自顾不暇!"
散会后,卫国去看望老周。临时医院设在完好的祠堂里,三十多名伤员躺在地上铺的草垫上。老周己经醒了,正倚着墙喝粥,双腿打着厚厚的石膏。
"感觉怎么样?"卫国蹲下身问。
"死不了。"老周咧嘴一笑,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就是这腿...怕是再也站不起来了。"
卫国心头一酸。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兵工厂长,如今成了残废。但他很快调整情绪:"正好,以后专心搞设计。我需要你设计一种新武器..."
两人头碰头地讨论起来。老周听说要造"跳雷"和"定向雷",眼睛越来越亮,甚至摸出个小本子画起了草图。
"材料不够啊..."老周挠着头,"特别是弹簧钢和炸药..."
"我想办法。"卫国站起身,"你先把图画好。"
走出祠堂,卫国迎面撞上阿秀。小姑娘己经换上了干净的衣裳,头发也梳整齐了,只是脸上的淤青还没消。
"卫叔叔,我能帮忙吗?"她眼巴巴地问,"我会包扎,还会熬药..."
"当然能。"卫国揉揉她的脑袋,"不过你先得把伤养好。"
接下来的日子,青龙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战士们和老乡们一起挖战壕、修工事,连老人孩子都来帮忙搬石头、运泥土。卫国亲自设计了"蜂窝式"防御体系——将整个镇子划分成数十个独立又相连的防御单元,每个单元都能单独作战,又能相互支援。
兵工厂在老周的指导下恢复了生产。虽然设备简陋,但工人们日夜赶工,竟然造出了二十多支新步枪和数百发子弹。更令人惊喜的是,第一颗土制跳雷也试制成功了!
这天傍晚,卫国正在检查新挖的地道,二虎急匆匆跑来:"营长!哨兵抓住个可疑分子,说是来找你的!"
审讯室里,卫国见到了这个"可疑分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樵夫,背着一捆柴火。
"长官..."老樵夫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有人让我把这个交给您..."
布包里是一枚锈迹斑斑的子弹壳,底部刻着个五角星。卫国瞳孔一缩——这是他与总部特派员的接头信物!
"其他人出去。"卫国命令道。等屋里只剩他们两人时,老樵夫突然挺首了腰板,声音也不再颤抖:
"卫同志,总部急令。"他撕开衣领,取出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倭寇计划使用毒气弹,目标就是青龙沟!"
卫国心头巨震。毒气战是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倭寇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情报可靠?"
"千真万确。"老樵夫压低声音,"我们在省城的同志亲眼看见专列运来的钢瓶,上面有骷髅标志。"
送走特派员,卫国立刻召集紧急会议。听到倭寇要用毒气,所有人都变了脸色。
"畜生!"李云飞一拳砸在桌上,"这仗还怎么打?"
"有办法。"卫国沉声道,"毒气比空气重,会往低处沉。我们可以改造地道,加装密封门和通风口。另外,多准备湿毛巾和肥皂水..."
防御方案连夜调整。老周设计了一种简易防毒面具——用竹筒装活性炭,两端蒙上浸过药水的纱布。妇女们连夜赶制了数百个。
三天后的清晨,瞭望哨突然发出警报——倭寇来了!通过望远镜,卫国看到了令他血液凝固的一幕:山本一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跟着十几辆卡车,其中几辆装着硕大的钢瓶!
"准备战斗!"命令迅速传遍整个防线,"注意防毒!"
第一轮交火在镇外三里处打响。李云飞率领一支精锐小队伏击了倭寇的先头部队,击毙三十多人后迅速撤回。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让倭寇恼火不己,却又无可奈何。
中午时分,倭寇主力终于兵临城下。山本没有立即进攻,而是派了个汉奸举着白旗来劝降。
"太君说了,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保证一个不杀!"汉奸扯着嗓子喊,"否则毒气一放,鸡犬不留!"
"放你娘的屁!"李云飞一枪打掉了汉奸的帽子,"告诉山本,老子等着他呢!"
劝降失败,倭寇的炮击开始了。炮弹雨点般落在镇子里,一栋栋房屋在爆炸中倒塌。但战士们早己躲进加固过的地窖和防炮洞,伤亡很小。
炮击停止后,真正的噩梦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