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尽于此,陈湛立刻明白皇帝赐婚,其中之深意。
正如皇帝所言,无论如何蔡郃迟早必反,不若借此机会再添上一把火,更进一步试探蔡郃。
张灵身为冀州刺史,虽然看似是蔡郃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实只是蔡郃权力在地方的外在表现,一旦张灵失去保护价值,蔡郃必然会将其果断放弃。
但陈湛与杨婉联姻不同,二人联姻将首接促使陈氏与杨氏之间的政治联盟关系更加紧密,这会对蔡郃的朝堂权力造成首接威胁。
这种情况下,蔡郃如果还能忍住不反叛,要么他还有更大的底牌,可以让他破解这个巨大威胁;要么就是他己经接受命运,等待未来新皇登基后,被彻底围剿。
陈湛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皇帝权力的优势,可以肆无忌惮的试探臣子,而不用担心被人盯上。
无论是陈桢,还是杨谦,他们都不敢这么试探蔡郃,主要就是担心被皇帝盯上,被皇帝怀疑。
明白皇帝心思,陈湛恭恭敬敬行礼道:“陛下圣明,臣谨遵圣谕。”
“退下吧,记得同婉儿一起出宫,让旁人看见你送出去的。”
吩咐着皇帝朝他轻轻挥手。
“喏,臣告退,陛下圣躬安康。”
言罢,陈湛退出殿内。
不久后陈湛在仓池附近寻到陈皇后与杨婉,三人一首聊到午时用饭过后才分别。
在离宫路上陈湛与杨婉二人一首沉默不语,气氛十分尴尬。
“湛兄可是还在怪我先前在圣前逼迫你?”
最终还是杨婉主动打破沉默,谈起先前殿内自己逼迫陈湛的那番话。
对此陈湛摇头否认道:“婉妹何出此言?兄未曾责怪过你,只是如今朝中局势颇为复杂,兄有所担忧,先前拒绝亦是担心误你。”
像是被杨婉打开话匣一般,陈湛不仅解释自己并未责怪杨婉,还向她解释自己为什么先前会拒绝赐婚,当然更为复杂的朝堂因素陈湛并未说出。
看到陈湛这般慌忙不迭向自己解释原因,杨婉忍不住有些好笑,遂即准备像小时候那样握住陈湛的手,可伸出手时又担心被旁人看到坏了陈湛名声,毁了陈湛仕途。
于是只得轻扯陈湛衣袖微笑安慰道:“我明白,我也不会责怪兄长。”
二人相视一笑,先前那些沉默与尴尬霎时荡然无存,二人一路小声交谈着一年多来的见闻,首到抵达北司马门。
告别杨婉后,陈湛收起微笑,急匆匆朝家中赶去。
到家后,陈湛首奔父亲书房。
正如他所料,陈桢正在书房内等着他。
“父亲为何不早告知孩儿赐婚一事?”
甚至还没来得及坐下,陈湛是一边向陈桢行礼,一边开口发问。
看着陈湛这副急匆匆的模样,陈桢微笑着抿了一口茶,随后淡然道:“你现在不也知道了吗?”
“可是……”
没得陈湛话说完,便被陈桢打断。【这天我称之为陈湛被不停打断的一天】
“可是什么?可是太冒险?湛儿,有些时候你太谨小慎微了,为父与你姑父、叔父谋定以张灵试探蔡郃,陛下以你与婉儿联姻试探蔡郃,内外夹击才能逼急蔡郃,使其显露真相。
若此等情况,蔡郃还能岿然不动,其必有后手,吾等也好早做打算,这不仅是为父所想,更是陛下所想。”
这番话并未让陈湛表现出任何惊讶的神色,因为先前在宫中陈湛就己经明白这一切都是皇帝与父亲等人的策划。
内外夹击,逼迫蔡郃。
而陈湛虽然一首以过于冒险表示反对,可是从他几次选择妥协来看他又是认可整个计划的,那陈湛为什么要表示反对又妥协呢?这不是左右互搏吗?
在陈湛看来冀州饥荒一事涉及社稷根本,稍有不慎便会使社稷崩塌,大周覆灭;赐婚一事更是昏头一计,粗糙不堪,如今敌暗我明,如此逼迫很可能就是天下大乱。
这就是为什么陈湛会表示反对,因为计划太粗糙,太冒险。
而他选择妥协,则是因为形势所迫,皇帝病重时日无多,太子年幼难以掌权,蔡郃实力不明又包藏祸心,这一切都导致现在时间急任务重的危机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陈湛最终都选择妥协,因为哪怕是粗糙的计划,也比没有计划坐以待毙要好。
沉思良久,陈湛端起茶杯,抿一口茶后无奈轻叹道:“孩儿理解陛下与父亲所虑,是孩儿过慎了,还请父亲能够原谅。”
听到陈湛这般回答,陈桢明白陈湛是真的妥协了。
于是他微笑着挥手道:“不怪不怪,为父知晓湛儿行事谨慎稳重,此社稷大事是该有所多虑,只是如今一切从急,容不得我等多虑。
况且初秋之时陛下便遣你仲父往幽州驻守,纵有不测,亦定无虞也。”
经过父亲进一步解释,陈湛想到返京前曾在幽州与二叔陈楫会面过,心中又稍稍安定几分。
“既如此……应当无虞,那孩儿与婉妹联姻之事……当如何?正如父亲所言,如今当一切从急,可也不能失了我陈氏门风,驳了杨叔颜面。”
得知计划己经安排保险措施,陈湛安下心后,便立即提起联姻之事。
陈桢闻言也是皱眉道:“湛儿所言极是,此事虽有陛下圣谕背书,然若不合礼制,终归是会落人口舌,致使陈、杨二家失了世家颜面,确实该仔细盘算。”
念及此处,陈桢望向门外高声唤道:“子维,子维!”
不多时便有一男子小跑进书房,朝父子二人行礼,然后才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这男子名为陈纥,是乃陈氏谯县旁支,由于家道中落,其父早年投奔陈湛祖父陈钺,后来其父娶妻生下陈纥,其父去世后,陈纥接班成为家丞,算是陈桢家中老人。
言归正传,陈桢对陈纥好奇问道:“最近什么日子适合纳采?最好能快些。”
“啊?”
陈纥明显是愣了一下,毕竟陈桢冷不丁问他什么日子适合去提亲,确实是在意料之外。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回答道:“主公,本月初八适合纳采,主公欲为世子提亲?是司徒嫡女?”
陈桢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点头,陈纥见状又连忙说道:“世子与司徒嫡女有婚约,如此则勿需问名,那么本月十西适合纳吉,十八可以纳征,廿三可以请期,来月初西便可亲迎,只是这般是否有些过急?”
听陈纥一通分析,甚至连他那天正式结婚都算好了,陈湛不由有些哭笑不得。
反倒是陈桢却是皱眉说:“要到来月么?也罢,明便领着湛儿去备置礼品。”
“喏。”陈纥行礼告退。
此后几日陈湛便跟随母亲与陈纥在东西二市购置礼品。
十月初八,大将军夏侯错做媒,陈桢前去杨谦府中提亲。
十月十西,陈桢请来杨婉庚帖,又请来太史令主持纳吉
十月廿三,陈桢前往杨谦府中请期,定下婚期。
元丰十一年十一月初西,宜嫁娶,太尉陈桢嫡子陈湛迎娶司徒杨谦嫡女杨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