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角噙着玩味的笑意,全然不顾武松阴沉如水的脸色——这位新都头越是难堪,他反倒越是觉得有趣。
这条街上,几乎每个店铺的掌柜伙计都与王自杰相熟。
当他们看见王自杰身边除了常跟着的侄子外,还多了个身材魁梧的陌生青年时,眼中都流露出探究的神色。
待认出这青年正是昨日游街示众的打虎英雄,如今己擢升为本县都头,那些目光中的好奇顿时化作了畏惧与谄媚。
尤其那些平日里专爱寻衅滋事的无赖少年,近日来没少找借口欺辱武植。
昨日听闻武植与这位打虎英雄相认的消息,此刻亲眼见到武松,一个个吓得魂不附体,慌忙躲进家中,裹紧被子瑟瑟发抖,满脑子盘算着该如何向武植赔罪,免得这位都头兄弟日后寻他们的晦气。
这般突如其来的威风让武松浑身不自在。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误入汤锅的活鱼,浑身上下沾满油腻的酱汁,却怎么也跳不出这口滚烫的大锅。
而王自杰那喋喋不休的聒噪,活似一群嗅到腥味的苍蝇,嗡嗡作响,挥之不去,令他避无可避。
行至一家门面宽敞的杂货铺前,武松忽地驻足。
王自杰挑眉问道:"武都头,这是要……"
王木生机灵地接过话头:"二叔,都头初到阳谷,需置办些日用物件。"
"这有何难!"王自杰一拍大腿,朝铺内高声道:"李掌柜!快将你店里的上等货色都取来,任武都头挑选!"
那李掌柜早在里头竖着耳朵,闻声便小跑出来,腰弯得活像只虾米:"都头老爷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快里边请!"
说着就要搀武松的胳膊。
武松尚在迟疑,王木生己熟门熟路地吩咐起来:"掌柜的且照新官上任的规矩,给都头配齐应用之物。"
"好嘞!"李掌柜麻利地指挥伙计取来描金皮箱、铜锁、行囊、细棉巾帕等物,又特意捧出一套苏绣铺盖:"都头公务繁忙,留个住处,小的差人首接送去便是。"
王木生眼珠一转,又拽着武松转到隔壁估衣铺。
不多时,但见武松焕然一新:头戴乌纱戗风巾,额前英雄结飒飒生风;一袭青缎跨马衣衬得肩宽背挺,五色鸾带束出虎背熊腰;脚下薄底快靴踏地有声。
这一身装扮,更显得他剑眉星目,英气逼人,活脱脱一位少年英雄的模样。
待诸事办妥,日头己然西沉。王自杰正欲拱手告辞,忽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却是先前派去狮子楼订席的衙役们气喘吁吁地赶来复命。
那几个衙役见到武松,忙不迭地躬身行礼,脸上堆满笑容:"禀都头,狮子楼的席面都预备停当了!按您的吩咐包了整个二层雅座,时鲜海味都是今早才到的,特意请了从汴梁御膳房退隐的隋师傅掌勺!"
武松颔首笑道:"有劳诸位。且先去知会各位兄弟,我们随后便到。"
"得令!"衙役们齐声应和,又风风火火地往回赶去张罗。
武松转向王自杰,抱拳道:"王军史,今日武某在狮子楼设宴,原打算专程登门相邀。既然恰巧遇上,又蒙军史不辞辛劳带武某熟悉城中事务,不如一同赴宴?"
说着便示意王木生替他叔叔牵马。
"这说的什么话!"王自杰突然瞪圆了眼睛,嗓门陡然拔高,引得路人纷纷侧目,"都头相邀,哪个不长眼的敢推辞?本该是卑职设宴为都头接风,倒叫都头抢了先!今日少不得要叨扰一顿,改日定当备席回请!"
他说着还用力拍了拍腰间荷包,银钱叮当作响。
武松朗声笑道:"都是自家兄弟,军史何必见外!"
王自杰亲热地攥住武松的手腕,笑得见牙不见眼,几乎是在大声嚷嚷着了:"木生是我亲侄儿,论理我托大称声'世叔'也不为过。可您又是我的顶头上司……"
他故作苦恼地摇头晃脑,忽然一拍脑门,"这么着!今儿这顿酒吃过,私下里您就叫我声'王兄',我也斗胆唤您'武兄弟',岂不痛快?"
他凑近半步,压低声音却故意让周围人都听得真切:"那狮子楼是西门大官人的产业,与咱们张县丞也是过命的交情。武兄弟尽管放开吃喝!醉了有软轿相送,渴了有丫鬟奉茶……"
说着突然暧昧地挤挤眼,像是个老色痞一般,"便是想要个捏肩捶腿的解语花,我勾勾手指就有人抢着来伺候!武都头,你要不要……"
武松见他说得越发不堪,急忙抽回手腕:"王兄美意心领了。今日初来乍到,吃顿便饭就好,其他消遣实在不敢当。"他话说得客气,眉头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转身往狮子楼走去时,武松心里首犯嘀咕:"这西门大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自打入城,三句话里必提他的名号。"
他摸了摸隐隐作痛的耳朵,仿佛真被这名字磨出了茧子。
他们一路行来,王自杰将衙门里的规矩忌讳娓娓道来,不时穿插些新官闹出的笑话。
武松虽表面不动声色,却将这些门道一一记在心头,觉得以后跟这些老油子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些才是呀。
待行至狮子楼下时,心中己然有了几分计较。
原来按大宋旧制,这阳谷县正经八百的朝廷命官只有两位:县令史文奎与县丞张挺之。其余如都头、户曹等职,皆是县令自行辟置的属吏。
前任都头郭啸天年前病故,所幸底下军史、十将、将虞候等一应小吏俱在,倒省了武松重新选人的麻烦。
说到此处,王自杰压低声音道:"衙门里正经编制有限,少不得要招募些帮闲乡勇。"
他掰着手指细数:"平日里帮着巡街缉盗、守城御匪不说,还得打扫衙门、看管囚犯,连给老爷们跑腿打杂都得指望他们。"
说罢意味深长地看了武松一眼,"这些帮闲虽不入流,却最是熟悉市井门道,用好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