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井下勾画的“西网”蓝图墨迹未干。甄嬛主笔的《慈幼局章程》终获皇帝“嘉其仁心”的朱批;宜修不动声色地将心腹嬷嬷安插进筹备司;华妃大手一挥,翊坤宫私库的金银砸在工部官员面前,堵住了所有质疑。
选址定在京郊一座废弃的亲王别院。昔日的朱门绣户早己颓败。然而此刻,沉寂的府邸迎来了喧嚣与生机。
仲春天光正好。明媚的阳光驱散阴霾。空气里混合着新刨木料的清香、泥土的腥气、炊饼的麦香。工匠们吆喝着,赤膊上阵,汗水晶亮。梁木吊起,榫卯咬合;瓦片覆盖,碰撞清脆;排刷挥舞,朱红取代斑驳。
庭院中央空地夯平。十几个穿着干净粗布衣的孩童,由和善嬷嬷带着玩“丢手绢”。笑声清脆响亮,撞在白墙上反弹,充满空间。小脸红晕,眼中是好奇与懵懂的快乐。稍大的孩子笨拙地帮嬷嬷抱被褥。
甄嬛站在修缮一新的垂花门下,静静看着。阳光透过嫩叶,在她素锦宫装上洒下光斑。她身侧站着皇后宜修与华妃年世兰,三人素雅常服,自成沉静气场。
“娘娘,”宜修的心腹姜管事快步上前行礼,“东厢己修缮完毕,今日安置第一批幼童。西厢后日完工。课室己备好,先生遴选。女学苑窗明几净,开蒙用具齐备便可启用。”
宜修颔首,目光扫过院落,落在孩童身上,声音沉静无波:“规矩立好,慈心不可无,慈幼非溺纵。章程是圭臬,一丝一毫不得走样。若有惫懒懈怠、苛待幼童者,严惩不贷。”姜管事凛然应诺。
年世兰抱臂而立,凤眸挑剔扫过,定格在几个帮工匠传递工具的健壮少年身上:“啧,这几个小子筋骨不错,眼神活泛。记下名字,演武场拾掇好,送赵铁鹰瞧瞧。”翊坤宫太监躬身记下。
甄嬛唇边噙着淡笑,目光落在嬷嬷身后一个怯生生探头的小女孩身上。孩子瘦小,攥着半块饴糖,眼睛亮晶晶望着同伴。甄嬛示意流朱。流朱取出松子糖,蹲身柔声哄她过来。
“贵人,”沈眉庄清越声音响起。她浅碧衣裙,白玉簪,温婉干练,快步走近福礼,“章程细则分发,名册造好。陵容妹妹在药房清点药材,小儿防治春瘟的柴胡、薄荷、连翘库存吃紧,需尽快采买。”
甄嬛点头:“辛苦眉姐姐。药材让陵容列详单,银钱从华妃娘娘捐资支取,采买门路…”她目光转向不远处,“曹贵人想必有稳妥商路?”
曹琴默身影出现在月洞门外。靛蓝细布旗装,素银扁方,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关切。身后仆妇抬着簇新的细棉布和上好的白棉。“给皇后娘娘、华妃娘娘、甄贵人请安。”她声音清晰,目光飞快扫过嬉戏孩童和女学苑方向,带着审视与期待,“臣妾想着春日早晚寒凉,孩子们贴身衣物被褥紧要,寻了最柔软吸汗的松江细棉布和上好的白棉送来。新织新弹,浆洗几遍,绝无杂质,不伤孩子皮肉。”她眼神恳切望向甄嬛和眉庄。
甄嬛了然,温言道:“曹贵人有心了,正解燃眉之急。眉姐姐,快收下。”沈眉庄指挥仆妇接过,与曹琴默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阳光烘烤新漆木柱,蒸腾好闻气息。笑声、吆喝声、低语声交织。甄嬛、宜修、年世兰并肩立于垂花门下,望着废墟中新生的景象。
华妃抱臂,看男孩抢到手绢得意绕圈跑,嘴角勾起真实弧度:“哼,瞧着比宫里死气沉沉顺眼多了。筋骨练好,将来都是好兵。”
宜修目光落在药房窗棂,安陵容踮脚放草药,阳光勾勒纤细坚韧侧影。宜修眼中闪过一丝极淡满意。
甄嬛静静站着,感受阳光暖意。笑语喧阗,木香药气,曹琴默带着母亲私心的关切…枯井下冰冷的盟约己落地生根,抽出稚嫩希望的芽叶。慈幼局是同盟“仁心”所铸,亦是刺向腐朽的第一柄“软刃”。民心如水,可载舟,终覆舟。这份“仁心”,己悄然牵动更多心弦。
她微抬首,望湛蓝天空。薄云被风推开,炽烈阳光倾泻,照亮焕然一新的慈幼局,照亮女学苑明净窗棂,也照亮前路浓重阴云中透出的第一线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