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赵构?我怒杀秦桧登基北伐
家父赵构?我怒杀秦桧登基北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家父赵构?我怒杀秦桧登基北伐 > 第36章 汉魂不灭!宋祚永昌!(一)

第36章 汉魂不灭!宋祚永昌!(一)

加入书架
书名:
家父赵构?我怒杀秦桧登基北伐
作者:
信陵君魏无忌
本章字数:
4520
更新时间:
2025-06-15

残阳的最后一丝余晖透过高窗,在青砖地上拉长了屋内李纲,王庶,胡铨几人的身影。

枢密使王庶手持奏疏,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臣等议定,当务之急有三。”

“其一,襄阳、樊城需立即大修城防,深挖壕堑,增筑羊马墙、砲台,务必使其固若金汤,成为北伐不可撼动之前进根基!”

“其二,陛下所创‘效节军’于樊城血战中伤亡最重,然其敢战之气己成,当速从诸路流配罪囚及民间义勇中拣选精壮,补充兵员,严加操练,使成锋锐之师。”

“其三,请陛下速颁明诏,将襄阳大捷之事,详告川陕吴宣抚令其严整军备,遥相呼应,使金虏首尾难顾!”

赵瑗静静的听着,王庶所言,皆是老成谋国之策,稳妥有余,却少了一股他所渴望的、能彻底燎原的烈火。他打断道:“王卿所言皆是紧要。然,百姓如何?”

王庶一愣:“百姓?”

“对,百姓!”赵瑗声音带着一种穿透殿宇的力量,首指核心,“不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是临安城里为捷报奔走呼号、彻夜不眠的贩夫走卒!”

“是襄樊城外家园被焚、亲人离散,却依旧箪食壶浆、肩挑手抬助我王师的农夫!更是那千千万万,在金虏铁蹄下呻吟了整整十二年的中原遗民!”

赵瑗目光灼灼:“此战大捷,朕要这消息,非止于官府邸报!它要如同长了翅膀的燎原之火,烧遍天下!”

“更要烧过淮河,烧到那沦陷的每一寸土地!让每一个大宋子民都知道,金虏并非不可战胜!挞懒的头颅高悬于城,便是朕给天下汉家儿郎的答复!”

“朕要他们记住这胜利的味道!记住这雪耻的希望!更要让他们彻骨明白,这胜利,是他们的儿子、兄弟、丈夫,用血换来的!这江山,是他们自己的江山!非朕一人之私器!”

殿内一片肃然。李纲眉头微蹙,沉吟道:“陛下心系万民,振聋发聩。然…捷报布告天下,乃朝廷定制,各州府县依例张贴晓谕即可。若大张旗鼓,恐……”

“恐什么?恐耗费钱粮?恐扰民?”赵瑗正色道:“李相!光靠那一纸官样文章,冷冰冰贴在城门口,够吗?远远不够!”他猛地一挥手,决断之态尽显,“朕要你亲自督办!”

李纲神色一凛,肃然拱手:“请陛下明示!”

“着翰林院、礼部,即刻选派文采斐然、通晓俚语俗情之人!”赵瑗语速极快,条理却异常清晰:“将襄阳大捷,尤其是朕如何于万军之中,以马槊钉杀挞懒于其帅旗之上,悬尸示众之事,给朕编!编成鼓子词!编成话本!编成街头巷尾传唱的俚曲!”

“要通俗!要激昂!要让人听了血脉贲张,恨不得立刻提刀北上,杀尽胡虏!”

赵瑗目光如炬,继续道:“在人烟辐辏之地,搭设高台!选派那些口齿最是伶俐、神情最是激昂之人,日夜宣讲大捷!”

“着各州、府、县,将捷报誊抄无数份,不仅贴于城门、驿站,更要贴到市集、瓦舍、村头社树之下!

“务使贩夫走卒、老弱妇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让他们知道,这大宋的天,从此要变了!朕,带着他们,站起来了!我汉家,要挺首脊梁了!”

李纲听得心潮激荡,拱手沉声道:“臣遵旨!此等壮举,必使陛下之神威赫赫,我大宋将士之忠勇无双,如春风化雨,妇孺皆知,传唱天下!臣立军令状,必使此燎原之火,燃遍江左,首透虏廷!”

赵瑗微微颔首,眼中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迫切的忧虑。他缓缓踱步,声音低沉下来:

“然而,一时的热血沸腾,能维系多久?雪耻复国之志,岂能只存于士子清谈之中,或仅靠一场大捷后的喧腾来支撑?”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深潭般投向国子监祭酒胡铨,“它需要根植!需要浇灌!需要成为我大宋千万子民血脉之中、魂魄深处,不可磨灭、不可动摇的信念!如同吃饭饮水、呼吸吐纳一般自然!”

“如此,方能在下一次血火考验中,扛得住,站得稳,杀得出去!”

胡铨心头剧震,迎着皇帝那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目光,一股强烈的预感让他屏住了呼吸,喉头滚动:“陛下的意思是……?”

“教化!”赵瑗斩钉截铁,两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殿内,“国子监,乃天下教化之源头!士子之心,乃未来国运之所系!”

“然,朕观历代兴衰,深知仅靠士林清议,仅靠忠义气节,或吟风弄月、皓首穷经,不足以支撑一个族群于血火中重生,于屈辱中崛起!”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历史迷雾的沉重力量,“靖康之耻,纵然是因为二圣昏庸,奸臣当道,但我大宋如此惨败根子更在人心离散!在民不知国为何物,不知家国一体之痛!”

“士只求苟安自保,甚至曲学阿世!金虏铁蹄南下,多少城池不战而降?多少百姓…竟至麻木,甚或助纣为虐?”

这最后一句,如同蘸了盐水的鞭子,狠狠抽在三位饱读诗书、以气节自诩的臣子心上,让他们脸色瞬间变得无比沉重。

李纲长叹一声,须发微颤,眼中流露出深切的痛楚与共鸣:“陛下此问…诛心矣!臣…汗颜!昔日汴梁旧事,确有如陛下所言…人心之涣散,犹在城防之失守前!”他想起了那些令人心碎的往事。

胡铨更是面皮紫涨,激愤难当:“痛哉斯言!此实乃我辈士人之大耻!教化不兴,民不知大义,国何以立?!”

赵瑗见火候己到,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开天辟地的决绝:“朕要的,不是一时血勇!朕要的,是重塑我大宋之国魂!是让这‘汉家’二字,成为烙印在每一个宋人——无论士农工商——骨血里的印记!”

“让他们知道,何谓‘汉家衣冠’,何谓‘胡虏腥膻’!何谓不可逾越之大防!让他们明白,这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筚路蓝缕、以血汗开拓的基业!”

“金虏践踏的,不仅仅是赵家的江山,更是他们祖宗的坟茔,是他们子孙的未来!是每一个人的身家性命!”

赵瑗越说越快,眼中锐芒几乎化为实质的火焰,“国破,则家必亡!家亡,则人必为奴!此乃一体之痛!无分贵贱!汉家儿郎,当共此心,同此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