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有皇子出现,大家快喊:国家危急,请大将军出来视事。”
刘怅的华盖一出现,立刻人潮涌动,嘶喊声更大。
“国家危急,请大将军出来视事。”
……
新赶到的太学生,那更是热血沸腾,高声呐喊。
人群中的许攸对袁绍道:“本初兄,看那不是王侯的华盖?二皇子应该不会出现,那肯定是大皇子?”
“大皇子出现了,十常侍肯定在附近?”
“本初兄,何不趁此机会,直接让他们冲击城门。”
“一旦流血事件发生,我看他们还稳得住吗?”
袁绍用手遮在眼前,道:“先等等,看他们如何处置?”
“本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呀!”
许攸急的跺脚:“不能再等了。”
袁绍摇头,道:“我就不信他们真的敢置这么多太学生于不顾。”
许攸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毕竟太学生的战绩很彪悍。
……
十常侍得知后,也商议对策:“不如等等看,看大皇子会如何处理?十几年前我们当了这个骂名,现在也该轮到他们了?”
“然也!”
“袁隗不是跟大皇子上了城墙,真不知道大皇子用了什么做交换,既然他选择了站队,那就得出力呀!”
“他舍得自已的名声吗?”
“到时候大皇子不还得靠我们血腥镇压。”
“就先让袁隗去碰碰壁,不行了,大皇子才会明白。只有我们这些没根的人才最无私,才能办成事。”
“是极,是极。”
……
曹操赶到后,看到这样的场面,也觉得焦头烂额。
他年轻的时候也参加过太学生请愿,那个时候觉得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能到他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头大呀!
大皇子,你该如何处理?
大学生不仅仅是太学生,每一个太学生背后都是一个世家,
在他们本地,都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也是大汉统治天下的基石。
难道真要掀起第三次党锢之祸?
……
“袁公,如此情形,何以教我?”
刘怅站在城头往下看。
袁隗待在刘怅身边道:“大皇子,依前例即可。”
刘怅眼睛一转。
依前例。
什么依前例?
要知道我之前可是装疯卖傻了十几年,你觉得我对外面的事情知道多少?
这时候袁术道:“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发生饥荒,人民流亡者数十万,中常侍赵忠在给其父下葬时僭越,冀州刺史朱穆掘其墓,并上书朝廷。”
“先帝听了大怒,把朱穆抓进监狱,罚做苦工。”
“太学生刘陶聚众千人,走到皇宫之前请愿,并上书为朱穆诉冤,朱穆被放。”
“延熹五年(162),皇甫规平定羌乱,宦官徐璜、左惋向其索赂,皇甫规不给。二人遂向皇帝进谗言,皇甫规被罚做苦工。”
“太学生张凤聚集太学生请愿,皇甫规被放。”
“延熹九年,党锢起,司隶校尉李膺下狱,三万太学生一起请愿。”
“李膺出。”
袁隗闭眼不语。
面对这帮不怕事的太学生,是真没有好办法。
虽然两次党锢之祸,太学生嚣张气焰大不如以前。
可依然强势。
常跟灵帝设立的鸿都门学学子大打出手。
“难不成孤要把大将军放出去吗?”
刘怅嘴角含笑道。
那这不就是妥妥的放虎归山吗?
何进出去后,肯定会奋力一搏。
哪怕刘辩死了,还可以立刘协。
大不了,把女儿嫁给刘协就行了。
认命,那就等于送死。
袁术露出凶狠的一幕,道:“还有本朝,先帝除窦武、陈藩…”
“够了。”
袁隗突然开口道。
彼时灵帝尚小,被十常侍裹挟。
这才大杀四方。
现在袁隗已经把内阁首辅这个位置,视为自已的囊中之物。
怎么可能放任刘怅大杀四方?
这样,汝南袁氏的名声不就臭了吗?
“大皇子,老夫还有些名声,要不老夫出去一趟?”
袁隗无非是想用自已的影响力解决这事。
毕竟这事不用想就知道是袁绍搞出来的。
袁绍这个人能力是有的。
可惜做大事而惜身。
成不了真正的大人物。
袁绍不在,下面是一盘散沙。
他用自已的身份,也许能够解决掉。
“袁公,不急,且等等。”
刘怅看了看日头,让人搬了凳子,就在华盖下坐着闭眼休息。
“袁公,也坐。”
袁术就没这待遇了。
袁隗坐下,想看看刘怅会怎么解决眼下的危机?
曹操得到消息,立刻带着司隶校尉麾下人马前来。
河南尹、执金吾都派人来了。
曹嵩、丁宫都来了。
十常侍差不多也来了。
一开始,他们还想等等。
看刘怅怎么处理?
可随着刘怅冷处理,
这些人就稳不住了。
城墙下的人,肯定是反对大皇子刘怅的。
出现在城墙上,那就是支持大皇子刘怅的呀!
你们迟迟不来,是不是想坐收渔利?
是不是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十常侍不得不来。
日头越开越盛,下面的声音越来越弱。
很多太学生都不得不坐在地上,以躲避毒辣的日头。
熬了一夜的袁术,都有些打瞌睡了。
“时候差不多了。”
刘怅摸着自已的下巴,看着下面微微一笑道:“给我朝下面喊话。”
袁术听到这,精神一振:“侯爷,喊什么?”
“就说孤尊重他们集会自由,言论自由,但他们诉求是什么?总得告诉孤吧!”
“这么多人,这么多声音,孤几天几夜都听不完,让他们派几个代表上来,亲自给孤说。”
袁术听完一愣。
大皇子这一手厉害呀!
直接让他们自已把领头的人给推举上来?
你这把领头羊一杀,人头往下一扔,大军出动。
这帮人没了组织,还不得抱头乱窜?
袁隗明显也想到这一点了。
这不就是第三次党锢之祸吗?
只是如今这个形势,大汉可遭受不起这种灾难了。
要是这些世家子跑出去之后,加入起义军,或者是羌胡。
大汉麻烦不断。
“大皇子,这样做恐怕有些不妥吧,不如让老夫下去……”
袁隗不得不站起来劝谏。
以杀止杀虽然能解决眼前的麻烦,但是随着蔓延的麻烦,可更大,更麻烦。
张让等人大喜,赶紧道:“袁公,大皇子都这么说了?我们听大皇子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