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完成进度100%
减少女真军队的前锋部队至少40%。√
在七天内,成功稳固明军防线并取得一场阶段性胜利。√
激励士气,确保在战场上的士兵士气值维持在80%以上√
这场胜利让李熙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值,屏幕再次浮现系统提示:
“任务达成。经验值+500,解锁能力:武器大师。”
选择“武器大师”之后,李熙感到脑海中一阵酥麻,仿佛成千上万的武器图纸和结构设计流入意识。细致入微的金属零件、火药比例、战术用法都在他眼前飞速闪现,熟悉又陌生。
他意识到,这些知识并不是瞬间让他掌握一切,而是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厚知识的大门。
要想真正使用这些设计,他还需因地制宜,利用古代的材料和资源来实现。
李熙心中激荡,这种力量不仅让他在军阵中独占先机,甚至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在临时驻地的一间简陋工坊中,李熙带着几张图纸找到了工匠们。为确保顺利制造,他决定从最基础的火绳枪开始。
“我们先从枪管入手,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李熙指着图纸解释道。他先在桌上摊开一根粗铁棒,示意铁匠们将铁棒切割成合适的长度,“长度不能太短,否则射程不足。大家按照这个尺寸来,每根管子要尽可能均匀。”
工匠们纷纷拿起锤子和凿子,开始削铁棒,费力地将其铸成一根粗糙的管状。李熙观察他们的进度,又指示道:“接下来要在枪管内部打磨得光滑一些,这样火药爆炸时,子弹才不会卡住。”
打磨枪管内壁是个细致活,铁匠们用砂石一点点打磨,几名年轻铁匠的手掌很快被磨出了血泡,但他们在李熙的指挥下咬牙坚持。
李熙也不吝亲自上手示范,耐心调整角度与力度,确保枪管的内部足够平滑。
接着,李熙指导大家制作击发装置。他拿起一根细铁棒,将其一端打磨成锥形,用来制作火绳枪的击发钩。“把这个钩子放在这里,火绳点燃后卡住这里,扣动扳机就能引燃火药。”
李熙指着图纸解释道,几名工匠按照指示,小心翼翼地将铁钩装上枪托,并用铜片固定。
经过连续数日的努力,第一支火绳枪终于成型。尽管粗糙,但火绳、枪管、枪托一应俱全,勉强算得上是“上阵武器”。
初步试射与改进
试射当天,李熙将工匠和几名选出的士兵召集在山谷口。他亲自装填火药和弹丸,命士兵们先保持距离,然后稳稳地端起火绳枪,点燃火绳,将其放置在击发钩上。
“大家看清楚了,这就是开火的流程。”李熙示意大家聚精会神。他深吸一口气,瞄准前方的树干,扣动扳机。
“砰——!”伴随一声震耳欲聋的爆响,火绳枪喷出浓烟,弹丸直直地打在树干上,尽管偏了些许,但足够让观众震惊。士兵们围上前,啧啧称奇,眼中满是兴奋之情。
李熙冷静地分析试射效果,对工匠说道:“击发速度还可以,但火药燃烧不够稳定,爆炸力量有些偏低。我们需要细化火药的配比和枪管的密封性。”
他指示工匠们根据试射效果进行改进。一边调整火药比例,一边不断试验加固枪管,用更好的铁片来缝焊枪身接缝处,确保火药爆炸时不会泄漏。
工匠们耐心调整,花了三四天时间,终于制成了一批更为精密的火绳枪。
在装备略微改良后,李熙挑选了一队精锐士兵进行火绳枪训练。训练场上,他将火绳枪分发给士兵,并仔细演示了装填和开火的步骤。
“先把火药填进枪管底部,压紧,然后放进弹丸,最后用棍子再压一遍。确保弹丸不会松动。”李熙亲自示范一遍后,士兵们开始学着操作。
一些士兵因手劲不足,装填速度缓慢,但李熙并不急躁,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正确姿势。
接着,他让士兵们练习瞄准和击发。士兵们站成一排,将火绳卡在击发钩上,按李熙的指示屏息瞄准靶子,扣动扳机时,一声接一声的枪响在山谷回荡。
有人因后坐力退了一步,站不稳摔倒在地,引来旁人笑声不断。
李熙走上前,扶起摔倒的士兵,认真说道:“别小看这后坐力,开火时要把枪托紧贴肩膀,脚下站稳,这样才不会被震得后退。
”他握着士兵的手纠正了姿势,直到每人都能稳定射击为止。
士兵们在李熙的指导下反复练习,从开始的生疏到逐渐熟练。两周后,基本的火绳枪操作已熟稔于心。
在火绳枪的基础上,李熙开始着手火炮的制作。火炮需要的材料更多,因此他首先选定了一个宽敞的工坊。
李熙从各地搜集粗壮的铁棒作为炮管,将其锻造成适合装填火药和炮弹的管状结构。他向工匠详细讲解如何加装炮架以便于调整角度。
“炮口必须足够厚,否则炸膛会重伤炮手。”李熙指着炮管示意工匠们焊接时注意焊点的牢固性。他还安排工匠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炮架,用木条和绳索将炮身固定,这样在发射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冲力。
数日后,火炮试射成功。李熙命几位士兵将火药和炮弹装入炮管,点燃导火索。一声巨响,炮弹击中远处目标,场面震撼无比。
士兵们看到炮火威力纷纷惊呼,李熙叮嘱他们要保持冷静,务必遵循装填流程,以免发生意外。
在火器基本列装后,李熙组织了多次火绳枪与火炮协同作战的训练。
他将士兵分为火绳枪小队和火炮小队,每队配有冷兵器士兵保护。李熙指示火绳枪手在敌人靠近时射击,炮手在更远处支援,而冷兵器士兵负责掩护。
训练中,李熙仔细观察火器的射程和攻击间隔,合理安排每一队的攻击顺序。他让火绳枪手列成两排,前排射击后后排掩护,轮流换位,以保持火力的连续性。
火炮则用来打击密集的敌军阵型,造成最大范围的震慑效果。
通过多次演练,士兵们逐渐掌握了这种新的作战方式,能在李熙的指挥下配合默契。
他们在实战模拟中见证了火器的威力,信心倍增,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期待。
此时,明军不仅完成了火器的初步列装,士气也已大幅提升,全军上下准备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