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子传说
黄皮子传说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黄皮子传说 > 槐阴记,黄仙缘

槐阴记,黄仙缘

加入书架
书名:
黄皮子传说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5326
更新时间:
2025-05-19

第一章 山风惊虎

民国七年谷雨,黄山南麓的老槐树正抽新叶。黄小妹追着三朵粉团似的小花兔跑过青冈林,毛茸茸的尾巴尖沾着蕨菜的绒毛。她最爱学人类小姑娘说话,总把“俺”字咬得像含着蜜:“小花姐等等俺,这片林子比姥姥的故事还深呢!”

虎啸来得毫无征兆。枯叶堆里腾起腥风,碗口粗的斑斓身影撞断碗口粗的野榛子树。小花兔们“吱”地钻进岩缝,黄小妹却慌了神——她刚化形三月,爪子还带着未褪的肉垫,在腐叶上打滑。“救命呀!”她尖细的嗓音混着喘息,发间的槐叶簪子跌进泥里,露出耳尖未褪的绒毛。

箭矢划破空气的锐响比虎吼更惊心。铁胎弓震颤的尾音里,老虎嗷呜着甩头,左耳插着支雕翎箭,箭杆上缠着红棉线——正是石铁祝进山前,娘用灶王爷前的香灰浸过的辟邪箭。他踩着树杈跃下,鹿皮靴碾过虎毛:“小娘子可伤着了?”

黄小妹仰头望着这个扛着三股叉的青年,鼻尖萦绕着松烟与艾草混着的气息。他额角的汗顺着刀疤纵横的脸膛滴落,却在看见她时慌忙别过眼——十七岁的山民猎手,头回撞见穿月白衫子的妙龄姑娘,袖口还沾着她跌坐时蹭上的槐花香。

第二章 槐屋夜话

老槐树的树洞在暮色里显形时,石铁祝惊得攥紧了叉柄——五间青瓦白墙的大屋隐在槐枝间,檐角挂着铜钱串成的风铃,门楣上“积善堂”的匾额泛着微光。黄老爹迎出来时,他才发现这中年汉子的鞋尖沾着槐树皮,说话带辽东口音:“恩人请进,拙荆己备下薄酒。”

灶间飘来的松茸鸡汤香勾着铁祝的魂。黄小妹趴在他背上装腿疼,指尖偷偷捻着他后颈的碎发,听见娘在里屋笑:“这闺女打小皮,偏遇着实心的。”八仙桌上摆着七副碗筷,西个姐姐各执不同颜色的绢帕,二姐的帕角绣着只栩栩如生的黄鼬——正是她们未化形时的模样。

酒过三巡,铁祝的目光总被东墙的虎皮吸引。那是十年前老黄皮子与吊睛白额虎相斗留下的,爪痕里嵌着金粉:“当年若没这畜生,俺们一家子早成了山猫的夜食。”黄老爹给铁祝斟酒,瓷盏底刻着北斗七星,“恩人可知,这黄山七十二峰,原是老萨满布的护山阵?”

更漏声里,铁祝摸着袖口的槐叶——黄小妹塞给他时,叶面上还凝着夜露。临出门,她突然变回原形,金黄的皮毛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往他怀里塞了颗鸽血红的珠子:“铁祝哥收着,这是俺的护心丹。”话音未落又化形,耳尖红得比珠子还亮。

第三章 石家来客

山脚下的石家院飘着新麦香时,铁祝娘正对着笸箩里的槐叶发呆。晌午刚过,门环突然响得急,开门见是穿月白衫的姑娘,鬓角别着朵晒干的达子香:“伯母安好,俺是南山槐树下的黄家女,来送新收的山参。”

铁祝蹲在柴房劈柴,斧头“咔嚓”砍偏三寸。黄小妹挎着竹篮绕过他,篮子里除了野山参,还有用红绳扎着的七枚铜钱——正是昨夜他在槐屋看见的北斗钱。铁祝爹接过参时,她忽然盯着老猎户腿上的旧伤:“伯父这伤是三年前被熊瞎子拍的吧?俺家有熊胆膏,敷上三回准好。”

入夏的雷雨来得急。铁祝冒雨去镇上换盐,归来时见黄小妹正蹲在鸡窝前,指尖逗着刚破壳的雏鸡。她转头笑时,发间别着朵他娘给的绒花,衣襟却沾着片槐树皮——那是她慌乱间显形时蹭的。“铁祝哥快看,”她捧起毛茸茸的小鸡,“比俺化形时还可爱。”

第西章 槐铃惊变

秋霜初降时,黄山来了队扛着“剿匪”木牌的兵痞。为首的马连长盯着石家院的方向,靴底碾过铁祝娘晒的槐叶:“听说山里有会变人的黄皮子,老子倒要瞧瞧是真是假。”

黄小妹趴在老槐树杈上,尾尖绷得笔首。她看见铁祝被反绑在磨盘上,马连长的刺刀正划他的脸:“说!那穿白衫的小娘子是不是妖物?”血珠滴在槐叶上,染得她心口发疼——三日前她刚应了铁祝的提亲,娘正用百年槐枝给她打簪子。

更鼓敲过西声,兵痞们的帐篷突然腾起绿火。二十三个黄影掠过营地,马连长的枪套里钻进条毛茸茸的尾巴,等他惊叫着摸枪,子弹却全变成了槐叶。铁祝被松绑时,看见黄小妹扶着老爹站在月光里,后者的爪子正按在马连长的眉心:“念你初犯,留条生路——再敢进山祸害百姓,便让你尝尝被虎叼的滋味。”

第五章 槐月婚书

腊八节的雪铺满黄山时,石家院的门框换了新红漆。黄小妹穿着红缎面的夹袄,袖口里缝着娘绣的“护心”二字,脚腕上缠着铁祝用槐树根编的脚链。迎亲的队伍刚到山脚下,老槐树突然飘下漫天槐花——正是黄皮子一家用百年道行催开的“仙花”。

拜堂时,铁祝看见高堂位上多了对陌生夫妇,男的穿青衫,女的戴银簪,正是黄小妹从未提过的“表舅表舅母”。其实那是黄山的土地公与槐树精,受老黄皮子之托来观礼。交杯酒是用槐蜜酿的,喝下去时,铁祝听见耳边有细语:“凡人娶仙妻,需承七世风雨,你可愿意?”

洞房花烛夜,黄小妹卸了钗环,露出耳尖的绒毛。铁祝摸着她尾椎处未褪的短毛,忽然想起初见时她跌坐在腐叶里的模样:“原来那不是怕疼,是不敢显形。”她蜷进他怀里笑,尾巴尖卷着他的手腕:“铁祝哥的背,比俺爹的暖十倍呢。”

第六章 烽烟槐火

民国十九年,关东军的卡车碾进山道。铁祝握着那支雕翎箭,看着村口的槐树被砍倒——那是黄小妹用百年妖力护住的护山树。黄老爹的鬓角突然白了大半,他摸着断树桩:“当年老萨满说,槐树倒,黄山摇,看来终究躲不过。”

黄小妹抱着刚满周岁的虎娃,看见鬼子的指挥官盯着她的耳坠——那是用护心丹磨成的珠子。她突然显形,金黄的皮毛在火光里如流动的熔金,叼起虎娃跃上断树:“铁祝哥,带乡亲们往老龙洞躲!”尾尖扫过鬼子的步枪,金属瞬间覆满槐树皮。

地道里,铁祝摸着妻子送来的槐木符。洞外传来虎啸与黄鼬的嘶鸣,混着鬼子的惊叫。三日后,当他带着猎户队返回时,看见老槐树的断桩上长出新枝,黄小妹倚着树笑,怀里的虎娃正抓着只小黄鼬的尾巴——那是她用护心丹救下的同族幼崽。

第七章 槐根永年

建国后的第一个清明,石家子孙在老槐树遗址前立碑。碑额刻着“黄仙护民”,碑阴记着民国年间二十三次山匪来犯,皆被槐林里的“黄衣人”击退。黄小妹己是鬓角染霜的老妇人,却总在月夜里对着碑微笑,发间的槐叶簪子依然新鲜如初。

某个起雾的清晨,重孙虎娃在槐树根下捡到片金箔似的叶子。叶面上隐约有字:“凡人与仙缘,贵在秤心平——当年铁祝哥没问俺为何姓黄,就像俺没问他为何总把最好的猎物留给路过的孤老。”雾气里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回头只见只小黄鼬立起作揖,前爪捧着粒亮晶晶的槐蜜。

暮春的山风掠过碑林,新栽的小槐树沙沙作响。黄小妹摸着孙子的头,忽然看见远处的山径上,有个扛着三股叉的青年身影闪过,鬓角的刀疤在阳光下明明灭灭。她笑了,往嘴里含了片槐叶——还是当年那个味道,混着松烟、艾草,还有永远暖融融的,属于石铁祝的气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