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公元153年~公元208年),代表作 《杂诗二首?其一》、《杂诗二首?其二》等。
杂诗二首?其一
孔融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
赏析:
孔融的《杂诗》其一,以宏大的视野、深刻的典故和激昂的言辞,展现了诗人在东汉末年动荡社会背景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功业的坚定志向。
1. 主题思想
积极入世与追求功业:此诗核心主题是诗人对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在东汉末年,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寒门之士出头艰难,但孔融通过对吕望(姜子牙)和管仲等历史人物的引用,表明即便出身平凡,只要时机恰当,就能成就非凡事业。他鼓励自己及同阶层人士,不应被眼前困境束缚,要积极进取,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反映出对改变社会地位、建立丰功伟绩的强烈追求。
对世俗观念的批判与超越:孔融表达了对世俗行为和观念的不屑,如“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体现他不愿随波逐流,受世俗常规的限制。他认为因不拘小节而被庸夫嘲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追求,超越世俗的短视,展现出一种特立独行、追求高远目标的精神境界。
2. 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营造社会氛围:“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诗人借助“钟山”“炎天”等自然意象,描绘出一幅宏大且具有强烈反差的画面。高耸的钟山和炎炎烈日,象征着上层社会的显赫与威严;而“远景灼寒素”则暗示寒微之士在这种强大光芒下的渺小与艰难,生动地展现出当时社会阶层差距巨大的现实,为全诗奠定了对社会不公批判的基调。
历史人物意象传递信念:诗中引入吕望和管仲的历史人物意象,他们分别以年老普通百姓和小小囚犯的低微起点,最终成就非凡功业。这两个意象成为诗人激励自己的榜样,象征着只要有才能和机遇,不论出身如何都能成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未来成就功业的坚定信念。
3. 艺术特色
对比鲜明,增强感染力: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将居高位者的显赫与寒微之士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社会阶层的差异,引发读者对不公平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又如“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所体现的坚定之士与“庸夫笑我度”中的平庸之人相对比,凸显诗人对坚定追求与世俗短视的不同态度,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思想深度。
用典巧妙,丰富内涵:对吕望和管仲典故的运用巧妙而贴切。通过这两个典故,不仅简洁地阐述了诗人关于人生境遇与机遇的观点,还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典故的使用使诗歌表达更为含蓄,让读者在联想历史人物事迹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志向与情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4. 情感表达
自信与豪迈之情:“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诗人虽谦称自己并非杰出之才,但仍决心如猛虎般大步前行,充满自信与豪迈。这种情感表达展现出他在困境中不气馁,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强大力量与追求功业的坚定决心。
愤懑与超脱之意: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世俗的嘲笑,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愤懑之情,如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描绘以及对庸夫嘲笑的提及。然而,他并未被这种情绪所困,而是以“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表达出超脱的态度,表明不会因外界因素改变自己的追求,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
解析: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解析:“岩岩”形容钟山高耸险峻的样子,突出钟山的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威严、庄重之感。“钟山”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高位、权势或社会的上层阶层。“赫赫”描绘出炎天之路的炽热、显赫,“炎天路”可理解为在炎炎烈日下的道路,暗示着通往高位、成功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同时也象征着社会上层人士所处的炙手可热的环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宏大、壮观且具威慑力的景象,为后文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描述做铺垫,营造出一种震撼的氛围。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解析:“高明”指代那些处于高位、地位显赫的人,他们的光芒照耀着“云门”,“云门”通常给人高远、神秘的感觉,这里进一步强调高位者的权势和影响力如同光芒穿透云层,首达高远之处,极其耀眼。“远景”指远处的景象,代指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寒微之士。“灼寒素”表示寒微之士被这光芒所灼,形象地描绘出在高位者的强大光芒与权势之下,寒微之人的渺小与艰难处境,形成鲜明的阶层对比,揭示出当时社会阶层差距巨大的现实,表达诗人对这种不公现象的感慨。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解析:“昂昂”刻画了那些历代贤能之士气宇轩昂、不凡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他们的自信与骄傲。“累世士”强调这些贤能之士并非个例,而是代代相传,他们有着共同的特质。“结根在所固”运用比喻,将这些贤能之士比作树木,其根基牢牢地扎在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之上,表明他们不会因外界的困难、诱惑或社会阶层的差异而动摇,突出了他们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品质,同时也暗示诗人对这种品质的认同与追求。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解析:“吕望”即姜子牙,他在遇到周文王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老者,所以称其为“老匹夫”,强调其出身平凡。“苟为因世故”表明姜子牙能成就一番伟业,是因为顺应了时势和各种机缘。这里诗人以姜子牙为例,说明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其最终成就,只要时机合适,平凡之人也能创造非凡业绩,为后文表达自己的志向做铺垫,激励自己在困境中等待机遇,相信自己也能像姜子牙一样有所作为。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解析:“管仲”原本是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的争位中失败,沦为囚犯,所以称其为“小囚臣”,突出其曾经卑微的身份。“独能建功祚”指管仲后来得到齐桓公的重用,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诗人通过管仲的例子,再次强调出身低微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有才能并能抓住机遇,就能建立不朽的功业,进一步表明自己对出身与成就关系的看法,鼓励自己积极进取,不要因当前的困境而放弃追求。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解析:“人生有何常”感慨人生充满变数,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世事无常。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认识到人生境遇的不确定性。“但患年岁暮”则表达出诗人真正担忧的是岁月的流逝,年华老去。在这动荡的社会中,诗人深知时间的宝贵,担心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无法实现抱负,体现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励自己要珍惜时光,积极追求理想。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解析:“幸托不肖躯”是诗人的自谦之词,说自己有幸凭借这不肖之身,“不肖”并非真的认为自己毫无才能,而是一种谦虚的表达。“且当猛虎步”表明诗人决心要像猛虎一样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展现出一种豪迈、自信的姿态。尽管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天赋异禀,但依然充满信心,要以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体现出诗人的进取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解析:“安能”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态度,即怎么能甘愿让自己一生困苦。“苦一身”体现出诗人对一生碌碌无为、困苦度日的不甘。“与世同举厝”中,“举厝”意为行为、举动,此句表明诗人不愿与世俗之人采取相同的行为方式,不愿随波逐流,在平庸中度过一生,体现出诗人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对世俗常规的挑战,追求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解析:“由不慎小节”表明诗人因为不拘泥于琐碎的小节,“由”表示原因。在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过程中,诗人更注重长远目标和大的方向,而不在意一些细枝末节。“庸夫笑我度”指那些平庸的人因此嘲笑诗人的行为和处世态度。然而,诗人并没有因这些嘲笑而改变自己,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体现出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坚持自我追求的决心。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解析:“吕望尚不希”,诗人说连姜子牙这样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值得特别仰慕,并非真的轻视姜子牙,而是借此表达自己追求的高远,不满足于仅仅以姜子牙为榜样,有更宏大的志向。“夷齐”指伯夷、叔齐,他们是古代著名的隐士,坚守自己的气节,不食周粟而饿死。“何足慕”表明诗人认为像伯夷、叔齐这样的隐士也不值得羡慕,体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与隐士的出世形成鲜明对比,强调自己要在现实社会中积极作为,追求功业,而非选择逃避现实,进一步突出诗人追求积极进取人生的决心。
……
句译: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译:那巍峨高耸的钟山之巅,那烈日炎炎下的漫长道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译:高位者的光芒照耀着高耸的云门,远处寒微之士被这光芒所刺痛。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译:气宇轩昂的历代贤能之士,他们的根基扎在坚定的信念之上。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译:姜子牙曾是个年迈的普通老头,只因顺应时势和各种机缘。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译:管仲曾是个小小的囚犯,却能独自建立伟大的功勋。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译:人生哪有什么永恒不变,只担心岁月匆匆,年华老去。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译:有幸凭借我这不才之身,且要像猛虎一样昂首阔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译:怎能让自己一生困苦,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译:因为不拘泥于琐碎小节,平庸之辈嘲笑我的行事态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译:姜子牙这样的人我都不特别仰慕,伯夷、叔齐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
全译:
那高耸险峻的钟山之巅,烈日高悬,照耀着漫长且炽热的前行之路。
高高在上的权贵,光芒耀眼,照亮了巍峨云门,而远处的寒微之士,却被这光芒刺痛。
气宇轩昂的历代贤才,他们将根基牢牢扎在坚定的信念之中。
就像姜子牙,曾不过是个年迈的平凡老者,只因顺应时势与机缘,终成大业。
管仲也曾是个小小的阶下囚,却能凭借自身才能,独自建立不朽功勋。
人生世事无常,变幻莫测,只忧虑岁月如流,转眼暮年将至。
所幸托身于这不肖之躯,且要如猛虎般,昂首阔步,勇往首前。
怎能让自己一生困苦,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只因我不拘泥于琐碎小节,那些平庸之辈便嘲笑我的行事风格。
可姜子牙这般人物,我都不觉得特别值得仰慕,伯夷、叔齐之类的隐士,又何足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