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供销社财务科办公室
"小雨,你东西收拾好了吗?"方倩倩趴在沈小雨的桌边。
"好了,我只带了2套换洗的衣服,一些洗漱用品,我用小瓷瓶装的,一小块肥皂,就够几天的量"这不就是年代版一次性旅行包嘛,轻松拿捏,一个背包就够了"
"这么少?"
"这么热的天,而且还是坐火车,火车上人又多,你带多了还要分神看行李"
"那你哪里来的这么合适的小瓶子啊?"
"我哥给我做的,不怎么好看,但是还蛮好用的"
"你可以分我两个吗?"
"可以啊,给"从包里翻出来2个递了过去"她的东西基本都收进空间了。
第二天一早,沈小雨就背着包来到了火车站,和方倩倩他们汇合后,马志伟把车票,介绍信递给她们收好。等下会有人检查,越是临近上车,火车站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沈小雨从随身挎包里拿了两个橘子出来,递给方倩倩,这留着你坐车吃,要是火车上味道太大,还能闻一下橘子皮的味道压一压。
”谢谢”
经过两天两夜的路程,终于到达沪市,出了火车站,三人再度兴奋起来,这可是极具传奇色彩的大城市,以前看电视的时候总会幻想自己是黑帮老大的女儿,一枪一个小鬼子,哈哈!
1965年的上海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社会主义标语与租界洋房共存,梧桐树影里回荡着劳动口号。
跟沈小雨想的不一样,这时候黄包车己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周边大多是脚踏三轮车,方倩倩和冯志伟叫了一辆三轮车,正当要叫沈小雨上车时,沈小雨只听耳边传来老者的问话声。
"同志,要车伐?"灰布衫的老汉操着苏北口音招呼。车漆己经掉落得看不出原本的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斑驳,车把手上缠着发黄的布条,倒是和她书里读到的老上海对上了号,老者脸上岁月的痕迹似乎都带着时光的故事
”爷爷,我坐您的车”,沈小雨转过头朝方倩倩道“倩倩,我们在最近的永安招待所集合吧,我想坐这个黄包车”
”那好吧,你自己一个人注意安全,我们在那里等你”
“好”
车轮碾过马路,细碎的颠簸从木车框上传来。她一把抱住自己的随身行李,用心地感受这一刻,时光似乎为她停驻。
霞飞路的梧桐叶漏下碎金似的阳光,俄式面包房改成了国营粮店,转角飘来栀子香,穿着旗袍的老太太在树荫下乘凉,隔壁弄堂飘出评弹的吴侬软语,却被高音喇叭里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截去半截。
"这里从前叫拉都路。"车夫老吴忽然开口,汗巾在颈后晃荡,"喏,红砖阳台那个洋房,解放前住着的都是法国巡捕。"一辆辆自行车按着铃铛从身后穿来,越过黄包车,电影里见过的电车拖着长影掠过玉兰树树梢,玻璃窗里晃动着蓝灰制服的人影。(谁以前还没做过文艺青年的梦呢,只觉得这些人和物都特别美)
外滩的风突然开阔,浮雕群像上,底座却新刷了"劳动最光荣"的标语。
经过外滩,传来一阵《东方红》的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主席(名字不打上去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为人民谋幸福!小时候总听爷爷讲,以前他们小时候日子多苦,我们现在的和平都是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的,珍惜每一天,可能你现在习以为常的一切,却是别人梦里才能出现的场景
车铃叮咚,碾碎一地梧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