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一编护航自然人的生活
在社会生活的宏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主角,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犹如一位忠实的守护者,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与社会生活秩序保驾护航。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走进民法典第一编与自然人紧密相连的世界。
一、监护权更替:为困境少年的成长撑起一片天
2010 年10 月28 日,吴某出生,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命运对这个孩子并不眷顾,2011 年8 月22 日,被收养的他,在2012 年和2014 年,养父母先后因病离世,监护的重担便落在了养祖母陈某金肩上。陈某金年事己高,身体每况愈下,除了每月500 余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和每年2000 余元的社区股份分红,再无其他收入来源,难以给吴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某金愈发感到力不从心,自2018 年起,多次向街道和区民政局申请,希望将吴某送往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照料。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为了给吴某的未来负责,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吴某的监护人为民政部门。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也出庭支持这一申请。
法院经审理,依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三十二条明确,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考虑到吴某作为未成年人,且智力残疾三级,陈某金无力抚养,其外祖父母同样不具备监护能力,而陈某金也同意将监护权变更给民政局。最终,法院判决自2021 年7 月23 日起,吴某的监护人由陈某金变更为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这一判决,为吴某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也让监护制度在困境儿童保护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行为能力判定:解锁自主消费的“密码”
17 岁的高中生张某,利用课余时间在奶茶店打工,每月能有4000 元的稳定收入。凭借这份收入,张某不仅能满足日常开销,还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一次,张某在某电商平台看中一台价值8000 元的高端游戏电脑,便用自己的工资下单购买。
父母得知后,认为张某未成年,不具备购买高端商品的能力,要求商家退货。然而,商家依据《民法典》第18 条第2 款规定,16 周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者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拒绝了张某父母的要求。根据《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第3 条,张某有稳定收入且能独立生活,符合“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王利明教授在《民法总则研究》中指出,此类规定平衡了未成年人保护与交易安全,避免成年标准僵化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张某购买电脑的行为有效,商家无需退货,这一事件也让张某和家人对民事行为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宣告死亡:打破生活的僵局,迎接新的开始
邓某的丈夫李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曾多次向邓某表达自杀的意图,并交代了后事。5 年前,李某离家后便与家人失去联系,亲朋好友西处寻找,张贴寻人启事,还报了警,但都未能发现其行踪。随着时间的流逝,邓某的生活陷入困境,她想把自己和丈夫名下的房子过户给儿子,却因李某的失踪无法办理。
无奈之下,邓某向法院申请宣告丈夫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西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案件后,依法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一年。公告期满,李某依旧杳无音讯,法院依法判决宣告李某死亡。
宣告死亡让邓某得以处理房产过户等问题,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与自然人死亡相同,继承开始、婚姻关系消灭、配偶可以再婚、劳动关系消灭、户口注销。倘若李某重新出现,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恢复原有的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己被继承的财产予以返还,无法返还的给予适当补偿,婚姻关系自行恢复,但配偶再婚或向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除外。
西、打赏无效:守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
张某8 岁的表弟王某,趁张某不注意,用他的账号“打赏”网络主播5000 元。张某的父母发现后,要求平台返还这笔钱。依据《民法典》第20 条规定,不满8 周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44 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此外,《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指出,未成年人网络大额消费应重点审查法定代理人是否追认。梁慧星教授在《民法总论》中强调,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例外禁止独立行为,该规则体现了法律对儿童权益的绝对保护。因此,王某的打赏行为无效,平台应返还5000 元,这一案例为守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筑牢了法律防线。
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在保障自然人权利、规范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监护制度对困境儿童的关怀,到民事行为能力对个人自主行为的界定,再到宣告死亡对生活秩序的重塑,每一项规定都渗透着对自然人的尊重与保护,让公平正义在社会的每个角落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