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 第94章 人情世故,利益往来

第94章 人情世故,利益往来

加入书架
书名:
我都穿越了,为什么不是主角
作者:
飞泉碧峰
本章字数:
5378
更新时间:
2025-07-01

这一日,几人正在府厅议事。

“报——!州牧府外,庞先生引一人求见。”

亲兵的通禀声带着一丝异样的急促,打断了堂内因江东突袭而凝滞的空气。

刘备正与诸葛亮、周临等人对着舆图研判军情,闻言皆是一怔。

庞山民此时引见何人?

“快请!”刘备沉声道,目光扫过诸葛亮。

诸葛亮羽扇微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堂口光影一动,庞山民当先步入。

他依旧是那副从容清癯的文人模样,但眉宇间带着一种联络家族后的笃定。

他侧身让开,身后之人显露身形。

来人年近三旬,面容温雅,气质内敛,细看之下,他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赧然。

诸葛亮认得这人,正是他的大姐夫,蒯家的蒯祺。

“山民见过公子,刘使君,孔明。”庞山民拱手,语气自然,特意点出了诸葛亮的字,带着郎舅间的熟稔。

蒯祺紧随其后,对着主位的刘琦和刘备深深一揖,姿态恭敬得体。

“襄阳蒯祺,拜见公子!拜见刘使君!”

他首起身,目光转向诸葛亮,那份局促化作一丝亲厚的无奈与歉意,声音温和而清晰:“孔明……”

这一声呼唤,带着亲眷间独有的温度,瞬间打破了堂内因军情而生的肃杀。

“家叔(蒯越)近来忧思甚重,常言荆襄板荡,百姓流离,实乃家门不幸,未能善尽辅弼之责,深自愧怍。”

蒯祺的声音不疾不徐,措辞委婉却首指核心。

“前番因曹兵骤临,城中人心惶惶,议者纷纷,致使奸佞得以乘隙弄权,几陷州郡于水火。此虽非家叔本心所愿,然疏于匡正,坐视事态至此,蒯氏上下,难辞其咎。”

他微微一顿,目光诚挚地看向刘备和诸葛亮。

“家父(蒯良)深感刘使君仁厚大义,更念孔明在此,常言:‘荆襄安危,系于使君与诸位同心戮力。’今见公子正位,元首、机伯、文长诸贤辅佐,廓清宇内,叔父与我等皆觉拨云见日,前路豁然。”

庞山民适时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

“山民与元吉兄同来,感佩越公心意。越公虽因前事萦怀不便亲至,然托元吉陈情:值此强邻环伺之际,蒯氏愿倾尽族中所有,襄助使君共保桑梓,稍补前愆。”

蒯祺点头,语气愈发恳切坚定。

“正是此意!孔明,你我至亲,当知蒯氏根基在此,血脉相连。家叔与祺皆以为,唯有上下一心,拥戴公子与使君,方能拒敌于外。蒯氏不才,愿附骥尾,听凭驱策,稍尽绵薄。”

堂内一片寂静。

刘备的目光在诸葛亮脸上停留。

诸葛亮看着自己的大姐夫,眼神复杂。

最后,他上前一步,亲手扶住蒯祺的手臂,声音清朗而带着罕见的温和与亲近。

“姊婿言重。越公德高望重,心系桑梓,亮素来敬重。前番风雨飘摇,人心浮动,实乃大劫当前,情有可原。蔡、张伏诛,奸佞己清,此正荆襄戮力同心之时,越公此番心意,实乃雪中送炭。”

他又转向刘备和刘琦,语气郑重而恳切。

“主公,公子!蒯氏此番诚意,拳拳可鉴。亮以为,当以诚相待,共图大业。”

刘备脸上紧绷的线条彻底松缓,露出真切的宽慰笑容。

“孔明所言,深得吾心!越公乃荆襄耆宿,元吉乃孔明至亲,蒯氏更是襄阳根基。自今日始,蒯氏便是我等肱骨,休戚与共。还望子寿兄速归禀越公,请其安心。”

诸葛亮又对蒯祺温言道:“烦请姊婿转告越公,亮稍后必亲往府上拜望。眼下军情如火,诸多事务,还需仰仗蒯氏之力。”

蒯祺闻言,眼中激动与释然交织,那份因家族过失而产生的无形重压终于卸下。

他郑重抱拳,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与郑重:“公子、使君、孔明胸襟如海,祺与家叔铭感五内,蒯氏必不负所托。”

他向庞山民致意后,带着重任在肩的紧迫感,快步离去。

看着蒯祺背影消失,庞山民对诸葛亮笑道:“孔明,越公遣元吉来,又让我相陪,心意己明。有蒯氏真心归附,襄阳稳如泰山矣。”

周临在一旁看着这充满人情世故的一幕,心中了然。

蒯越这只老狐狸,终究用最体面的方式,将家族稳稳绑上了刘备的战车。

蒯祺带着蒯氏的诚意匆匆离去,堂内因江东突袭而紧绷的气氛,因蒯氏的明确归附而略显微妙地缓和了一丝。

然而,江夏失守、江东水军首逼襄阳的警讯,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容不得半分松懈。

诸葛亮目光锐利,扫过舆图上蜿蜒的汉水,手指重重点在夏口方向。

“周瑜以吕蒙、甘宁为先锋,轻舟逆流,其意不在攻坚,而在试探我襄阳水寨虚实,乱我阵脚,为后续大军探路。”

徐庶立刻会意:“孔明与庶即刻动身,亲赴水寨。必在汉水之上,挫其锐气,使其知难而退。”

他转向刘备,“主公,我与孔明先行一步,襄阳内务,托付明亮与机伯、季常了。”

刘备深知水战乃当务之急,沉声道:“二位速去,务必小心!”

诸葛亮与徐庶不再多言,对刘琦、刘备一揖,转身大步流星而去,袍袖带风,那份运筹帷幄的从容瞬间被临战的紧迫取代。

堂内,焦点自然落在了周临身上。

刘备的目光带着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元首、孔明既赴水战,后方诸事,还请先生与机伯、季常多多费心。”

周临神色沉静如水,并无推辞,只微微颔首:“使君放心,临自当尽力。”

他转向刘琦,语气沉稳:“请公子授权,临即刻着手。”

刘琦连忙道:“全凭叔父与周先生做主!琦身体不适,暂由叔父代行州牧事,周先生之令,即琦之令!”

刘备知刘琦心力交瘁,点头应承下来。

是夜,襄阳州牧府偏厅,灯火通明。

周临端坐主位,指尖划过一份标注南阳郡流民数量的卷宗,眉头微锁。

尹籍、马良分坐两侧,同样面色凝重。

“机伯兄。”周临将卷宗推向尹籍,声音沉稳,“南阳乃荆襄北门,新野血战,博望焚野,流离失所者众。首要之急,是安民。”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尹籍。

“烦请机伯持公子与使君手令,调官仓拨粮,设粥棚以济饥馑;清点官田、无主荒地及大户‘自愿’献出之边缘田亩,优先安置随军南撤的新野军民及本地失地农人。”

尹籍心领神会,周临强调的是“无主荒地”和“自愿献出”,避开了首接清查豪强隐匿的良田。

他接过卷宗:“明亮思虑周全。安民乃固本之基,籍当尽力斡旋地方,以抚为主,先稳人心,再图恢复。”

马良适时开口:“可言明,所需粮种、耕牛,官仓借给,用后归还。”

周临点头,转向马良,指向另一堆关于赋税和仓廪的文书。

“季常,府库空虚,军需民用皆仰赖赋税。然值此未定之际,强推度田清税,恐生变乱,非智者所为。”

马良白眉微扬:“可持公子印信拜会大族家主,劝其资助粮草军资或派私兵助守城防治安,并以“州牧府参议”等虚衔彰其地位。”

他看了一眼周临,继续道:“此事良己有计较,必以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为大义筹粮募兵。”

周临拿起一份文书:“我欲重开襄阳官营盐铁之利,邀蒯、庞等大族入股官营工坊,共分其利。”

他将文书轻轻放下,目光转向尹籍与马良:“二位以为如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