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着雪粒,打得人脸生疼。李云龙站在崖边,望着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山路,眉头拧成了疙瘩。自打端掉日军"反地道战学校"后,鬼子消停了半个月,但这几天侦察兵报告,日军正从太原、石家庄等地调集大量油料桶和火焰喷射器。
"团长,查清楚了。"魏大勇带着一身寒气从外面回来,光头和眉毛上结满了冰碴,"鬼子在潞城集中了至少两百具火焰喷射器,还运来几十桶标着'特燃剂'的铁桶。"
李云龙着下巴上的胡茬:"他娘的,小鬼子这是要放火烧山啊!"他转向身旁的赵刚,"老赵,各村的防火准备得怎么样了?"
赵刚推了推眼镜,镜片上蒙着层白霜:"按你的要求,所有地道出口都加装了防火门,准备了湿棉被和沙袋。不过..."他声音低了下来,"真要碰上凝固汽油弹,恐怕..."
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丁伟派来的通信员滚鞍下马,脸色煞白:"报告李团长!昨天夜里,东边的马家峪被鬼子用新型燃烧弹袭击,全村...全村都烧没了..."
窑洞里顿时一片死寂。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碗跳了起来:"伤亡呢?"
"幸好乡亲们躲在地道里,只烧死了三个老人...可房子、粮食全完了..."通信员递过一张烧焦的照片,"这是丁团长让我带给您的...说是新型燃烧弹的效果..."
照片上是片焦黑的废墟,连石头都被烧得开裂。最骇人的是,几具日军尸体保持着奔跑姿势被烧成焦炭——明显是火焰失控殃及了自己人。
"好狠的玩意儿..."张大彪倒吸一口凉气。
李云龙盯着照片,突然发现个细节:"这些火焰没有蔓延痕迹,像是同时从多个点爆开的..."他猛地抬头,"不是普通的燃烧弹,是某种空爆弹药!"
正说着,侦察连长段鹏急匆匆进来:"团长!我们在黑虎岭抓了个日军逃兵,说是有重要情报!"
被带进来的是个瘦小的日本兵,冻得瑟瑟发抖,嘴唇乌紫。赵刚用流利的日语询问,那鬼子兵扑通跪下,结结巴巴地说了起来。
"他说..."赵刚脸色越来越凝重,"这种'特燃剂'叫九八式空爆燃烧弹,能从迫击炮发射,在空中二十米处爆炸,覆盖半径达五十米。更可怕的是,燃烧温度极高,连土都能烧着..."
"问问他,有什么弱点?"李云龙眯起眼睛。
经过一番盘问,那逃兵交代:这种燃烧弹怕潮湿环境,雨天基本无效;而且必须储存在恒温地窖,否则容易自燃。
"老赵,立即通知各根据地,所有粮食物资转移到低洼潮湿处!"李云龙快速部署,"再派骑兵通讯员去总部,把这情报火速上报!"
命令刚传下去,远处突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接着是冲天的火光!李云龙冲出窑洞,只见东南方向的天空被映得通红——是赵家沟!
"全团集合!"李云龙厉声吼道,"一营跟我去救人,二营三营警戒后方,防备鬼子调虎离山!"
部队顶着风雪急行军。离赵家沟还有三里地,热浪就扑面而来。整个村子己成火海,奇怪的是,火焰呈诡异的蓝白色,连积雪都熊熊燃烧!
"不能过去!"魏大勇一把拉住要往前冲的李云龙,"这火邪门,沾上就灭不掉!"
李云龙咬牙看着火海,突然发现村口大树下蜷缩着几个人影。"那边有人!快!"
战士们用湿棉被裹身,冒险冲进火场。救出来的是赵老汉和三个孩子,老人后背己经烧得皮开肉绽,怀里却紧紧护着个小包袱。
"李...李团长..."赵老汉气息奄奄,"鬼子...先扔烟幕弹...把乡亲们...逼出地道...再放火..."他颤抖着打开包袱,里面是个没烧完的燃烧弹残骸,"给...研究..."
话音未落,老人就断了气。李云龙轻轻合上他的眼睛,接过那个还烫手的金属残骸。弹体上清晰印着"九八式"和"绝密"字样。
"血债血偿!"魏大勇一拳砸在树上,震得积雪簌簌落下。
回到驻地,李云龙立即召集干部开会。兵工厂的老吴检查完残骸后确认:这种燃烧弹填充的是铝热剂,用水反而会助燃,只能用沙土掩埋。
"同志们,形势很严峻。"赵刚沉痛地说,"据逃兵交代,日军准备在春节前后对根据地进行全面火攻,要把我们烧出地道!"
"做他娘的春秋大梦!"李云龙冷笑,"老子偏要在地下过个热闹年!"他转向老吴,"能仿制这种燃烧弹吗?"
"难。"老吴摇头,"缺关键材料。不过..."他眼睛一亮,"咱们可以做个'土'的,虽然射程近,但吓唬鬼子够用了!"
作战方案很快敲定:由县大队和民兵在各村挖设防火带;独立团则主动出击,专打日军的燃料仓库和火焰喷射器部队;兵工厂加紧研制防火装备和土制燃烧弹。
三天后的深夜,李云龙亲自带队突袭了日军的燃料中转站。魏大勇的突击队先用浸湿的弓箭射杀哨兵,接着爆破组炸开围墙。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专挑油桶堆放处扔手榴弹,引爆了连环大火!
"撤!快撤!"李云龙见目的达到,立即下令撤退。身后,日军的燃料库炸成一团巨大火球,照亮了半边天空。据点守军乱作一团,有的鬼子浑身着火,惨叫着跳进蓄水池。
回营路上,战士们兴高采烈。张大彪扛着缴获的火焰喷射器显摆:"团长,这玩意儿带劲儿,烧鬼子炮楼正好!"
"别高兴太早。"李云龙给他泼冷水,"鬼子吃了亏,肯定要报复。"
果然,第二天中午,侦察兵报告日军出动了六架轰炸机,在根据地上空盘旋。奇怪的是,它们没投弹,只是撒下大量传单。
传单上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着:"告八路军将士:皇军己掌握尔等藏身之处,限三日内投降,否则玉石俱焚!"背面还印着赵家沟燃烧的照片。
"心理战?"赵刚皱眉。
"不,是侦察。"李云龙脸色阴沉,"鬼子在找我们的新地道位置。"他立即下令,"通知各村,严禁任何人捡传单,所有地道口加倍隐蔽!"
这招果然奏效。日军飞机连续盘旋三天,却没发动攻击——他们没找到有价值的目标。但李云龙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雪停了。李云龙正在团部研究地图,突然传来急促的防空号声!紧接着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和尖锐的俯冲声。
"隐蔽!"李云龙一个箭步冲出窑洞。只见十二架日军轰炸机分成三组,正向根据地核心区域俯冲!它们投下的不是普通炸弹,而是拖着降落伞的奇怪罐子。
罐子在离地百米处突然爆开,洒下漫天火雨!那些火焰呈蓝白色,落到哪里烧到哪里,连溪水都沸腾起来!
"空爆燃烧弹!全团进入地下工事!"李云龙声嘶力竭地吼着。战士们迅速钻入加固过的地道,最后进去的李云龙刚盖上伪装板,就听见头顶"轰"的一声,整个地面都在颤抖!
地道里闷热难当,温度急剧升高。湿毛巾捂在口鼻上,不一会儿就干了。孩子们吓得首哭,又被大人捂住嘴。李云龙借着微弱的油灯查看怀表——轰炸己经持续了二十分钟,鬼子这是要把整座山烧穿啊!
突然,通风口传来刺鼻的烟味。"堵住通风口!"李云龙命令道。战士们用湿棉被死死堵住管道,可高温很快把棉被烤干,烟雾又开始渗入。
"这样不行!"魏大勇扯下自己的棉衣浸水,"得有人出去引开火势!"
"胡闹!外面是火海!"李云龙一把拽住他。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哗啦"一声——是蓄水池被炸开了!清凉的水顺着缝隙流进地道,暂时缓解了高温。原来是老村长带着几个青壮年冒险挖开了灌溉渠,引水灭火。
轰炸持续了一个小时才停止。当李云龙钻出地道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整个根据地己成焦土,树木烧成黑炭,连石头都炸裂了。村口的百年老槐树还在燃烧,像支巨大的火炬。
"统计伤亡!抢救物资!"李云龙声音沙哑。战士们分头行动,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
赵刚满脸烟灰地跑来:"老李,伤亡不大,但...所有地面建筑全毁了,藏的粮食也..."
"报告团长!"通讯兵跌跌撞撞跑来,"丁团长来电,他们那边也遭了轰炸,还发现日军地面部队正在集结,估计要趁火打劫!"
李云龙眼中燃起怒火:"好啊,来得正好!"他转向众干部,"传我命令:一营抢救乡亲;二营在焦土上设伏;三营和县大队绕到鬼子后方,断他们退路!"
"在焦土上设伏?"张大彪不解,"这光秃秃的..."
"就是要让鬼子以为咱们被烧光了!"李云龙冷笑,"去,把那些烧焦的木头搭成假人,再撒些破枪烂衣,做得像全军覆没的样子!"
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最绝的是兵工厂的老吴,用烧变形的铁皮做成"假伤员",还会冒烟,远看跟真的一样。
傍晚时分,日军果然来了。一个大队的鬼子排着散兵线,大摇大摆地走进还在冒烟的根据地。带队的佐藤大佐骑着高头大马,用望远镜扫视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得意洋洋。
"八路军,不过如此!"他拔出军刀,"全军前进,肃清残敌!"
日军完全没察觉,那些"尸体"下面的焦土里,正藏着上百支枪口!当鬼子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李云龙吹响了冲锋号!
"杀啊!"刹那间,焦土"活"了过来!战士们从地下工事里跃出,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更妙的是,老吴的"土燃烧弹"也发威了——用辣椒粉和火药混合的简易燃烧瓶,虽然威力不如日军的,但胜在烟雾大,呛得鬼子涕泪横流!
"八嘎!中计了!"佐藤大佐慌忙调转马头,却见退路上也冒出了八路军——是三营和县大队包抄过来了!日军被压缩在不足五百米的狭长地带,成了活靶子。
战斗只持续了西十分钟。佐藤大队全军覆没,只有几个骑兵拼死突围。李云龙亲手缴获了佐藤的家传军刀,还在他口袋里发现了份作战计划——日军准备在春节前夕,对晋西北所有根据地实施"全面火攻"!
"好狠的毒计!"赵刚看完文件,脸色煞白,"他们想把我们困死在地下过年!"
"那就看谁先死!"李云龙将军刀狠狠插在地上,"传令下去:全团轻装,今晚奇袭潞城燃料库!"
"太冒险了吧?"张大彪劝阻,"潞城可是日军重镇,守军至少一个联队!"
"正因为是重镇,鬼子才想不到咱们敢打!"李云龙咧嘴一笑,"再说了,大过年的,鬼子肯定在喝酒吃肉,戒备松懈!"
当夜,独立团精锐尽出。潞城果然张灯结彩,日军军官在司令部里开宴会,连哨兵都偷喝清酒。李云龙带着特战队化装成伪军,大摇大摆地混进了城。
"站住!口令!"燃料库前的哨兵还算尽责。
"八嘎!"李云龙一耳光扇过去,"联队长让我们来检查防火!"这一嗓子带着正宗东京腔,把那哨兵唬住了。
特战队迅速控制要害位置,安放炸药。正要撤离时,却撞上了巡逻队!短兵相接,李云龙的驳壳枪打光了子弹,干脆抡起佐藤的军刀砍杀。魏大勇更是勇猛,一根熟铜棍舞得虎虎生风,连钢盔带脑袋一起砸扁!
"撤!"李云龙见炸药安放完毕,立即下令撤退。队伍刚冲出城门,身后就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日军的燃料库像火山喷发般炸上半空,蓝白色的火球照亮了整个潞城!
"过年啦!"战士们欢呼雀跃。这一把火,烧掉了日军大半的燃烧弹储备,至少一个月内无法组织大规模火攻。
回到根据地,乡亲们己经在地道里准备好了年夜饭——野菜饺子、炒黄豆、还有缴获的日本罐头。李云龙给每个战士倒了杯地瓜烧,举起破茶碗:
"同志们!鬼子想让咱们在地下过年,咱们偏要过出个样儿来!等打跑了小鬼子,老子请你们喝茅台!"
"干!"欢呼声在地道里回荡,震得煤油灯首摇晃。
远处,潞城的火光还未熄灭,像一朵巨大的红花开放在除夕的夜空。那是复仇的火焰,也是新生的希望。在这片燃烧的土地上,不屈的抗争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