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早朝议事
这世上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有人莫名其妙地就飞黄腾达,有人糊里糊涂地就家破人亡,还有人无缘无故地就官升三级。
李世民一句话,陆清就从从七品的翊卫变成了正六品的昭武校尉,这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官升三级。
李泰急忙替陆清向陛下道谢,李承乾则目瞪口呆地愣在原地,嘴巴微微张开,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上一世陆清用官服扫雪,替皇帝清理了几级台阶,然后就从翊卫变成了昭武校尉。
多少人望着台阶咽口水,这好机会怎么就没落到自己头上呢?
这个陆清的运气也太好了吧?真真的是羡杀人也。
再怎么说前世好歹也还扫雪了,还抽了几下台阶,这一世他做什么了?
纯纯的是人在家中坐,官衣天上来。这小子绝对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福星。
李泰心里也在纳闷,陆清这小子是吃啥长大的?怎么浑身都是好运?
李承乾才见他第一面,就又是给他官做,又是给他安顿住处,又是答应帮他找人。
父皇这连见都没见过,就只见了个人名,估计人名都未必记得住,就直接给他官升三级。
李泰当然知道父皇给陆清升官就是给自己面子,毕竟他把自己的奏章拱手让给李承乾了,总要安慰自己一下的。
李泰私下里也曾问过李承乾怎么对陆清那般的热情,李承乾给的答案也是看自己的面子,说陆清是他见到的第一个自己交的朋友,所以就特别关照了一下。
李泰悄眯眯地瞄了一眼李世民又瞄一眼李承乾,顿时感觉到很无语,你们爷俩直接对我好不就得了吗?怎么都打着对我好的旗号,然后好事都落到陆清身上了?
夜色渐浓,他们父子三人也各自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的早朝,太子殿下那封奏章甫一呈递上去,便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毫无悬念地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恰似狂风暴雨骤然而至。
晨钟初响,大兴殿内文武百官肃立。
太子李承乾手持象牙笏板,立于御阶之侧,身姿挺拔,面容沉稳。
“有本早奏,无本退班!”齐忠抱着拂尘,一声高喊开启了早朝的议事模式。
“父皇,臣有本奏。”李承乾上前一步,声音清朗有力。
李世民目光微抬:“太子有何事奏?”
李承乾躬着身子,双手向前递出一封奏章,齐忠急忙走下高台,接过奏章又急匆匆地走回,将奏章轻轻放至在御案之上。
“臣请旨重造天下户籍。”李承乾话音未落,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黄门侍郎王珪立即出列,沉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此议万万不可!贞观初年方定籍帐,今不过十载,岂可轻动?且去岁河东地震,今春关中大旱,正当与民休息,岂能再兴大役?”
站在李泰身后的吴王李恪,扭头瞟一眼李承乾又瞟一眼王珪,最后转正头恰好盯着李泰的后背。
王珪出身于太原王氏,现在是魏王李泰的长史,他反对重造户籍实在是没什么可意外的。
侍中魏徵紧随其后,肃然道:“管子曰:‘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今仓廪未实而先扰民,非明君所为。太子殿下年轻,恐未深知其中利害。”
王珪说话的时候,李承乾没有吭声,如果说重造户籍是与虎谋皮的话,那王珪就是其中的一只虎,人家不同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魏徵是以直言敢谏闻名于朝的重臣,他的话在皇帝的心里份量很重,李承乾不得不开口辩解一下了。
“父皇容禀。”李承乾不慌不忙,拱手道:“臣查阅隋末档案,大业年间天下户口八百九十万,而武德年间仅剩二百万。这消失的六百万户,除去战乱中伤损以及逃之山野之外,到少有十之三四沦为世家荫户。《贞观律》明令禁止压良为贱,然山东豪族仍蓄奴成风。范阳卢氏一门便有部曲数千,清河崔氏占田万顷,此非动摇国本乎?”
此言一出,山东士族官员面色骤变。
中书令杨师道见势不妙,出列调和:“太子殿下忧国忧民,其心可嘉。然重造户籍工程浩大,需从长计议。”
杨师道出身于弘农杨氏,为隋观德王杨雄之子,是关陇集团代表人物之一。
他不希望太子树敌太多,便站出来和个稀泥,调和一下。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沉吟片刻,道:“陛下,太子所虑不无道理。近日户部奏报,租庸调征收逐年减少,确有整顿必要。”
房玄龄是秦王府旧臣,他不考虑世家大族的利益,他只考虑国家的利益。
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立即反驳:“租调减少乃因天灾频仍,与户籍何干?贸然更张,恐致民怨沸腾!”
温彦博出身于太原温氏,是山东士族盟友,他是不可能同意重造户籍的。
李世民目光深邃,扫视群臣,见长孙无忌沉默不语,而马周则微微颔首,似赞同太子之议。
最终,李世民缓缓开口:“太子心系社稷,朕心甚慰。然户籍之事关系重大,容朕细思。今日暂退朝,三日后复议。”
“陛下圣明!”王珪等人如释重负,连忙跪拜。
李承乾多少有点惊讶,昨天说好的,我提建议你拍板,这怎么又延后再议了?
不过他也没再什么,乖乖地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退朝后群臣依次向外走,王珪、魏征、温彦博等人缓缓同行。
王珪低声道:“太子此议,分明是针对我等山东士族。”
王珪肯定不希望家族利益受损,他得赶紧联合盟友,一起对抗太子党。
魏徵叹道:“太子所言非全无道理,但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魏徵对重造户籍没有异议,甚至他还是支持的,他只不过是觉得时机不对。
温彦博面带忧容地说道:“陛下虽未表态,但未必赞同。我等只需联络朝中重臣,此事必能压下。”
表达观点没有用,要解决问题还得想出办法来才,温彦博的目光送向王珪:“不如你跟魏王说说,陛下最近甚宠魏王,他说话或许有用。”
李承乾刚刚回到东宫,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和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便一同求见。
前世李承乾最痛恨的就是这两个专门挑自己刺的老师,先后刺杀过他们,后来自己流落到了草原上,最后悔的事就是没听他们的话。
如今李承乾决定好好听听他们的话,便将他们请了进来。
于志宁忧心道:“殿下今日锋芒太露,王珪、魏征皆是陛下股肱之臣,不可轻易得罪。”
张玄素也在一旁说道:“殿下所虑极是,但此事需徐徐图之,不可操切。”
李承乾的面色舒缓,从前只觉得这两位老师处处与自己作对,只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如今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字字句句不都是为自己着想的吗?
李承乾看着两位老师,目光坚定地说道:“若不整顿户籍,朝廷政令总有一天连长安都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