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年间的信使
历史小说
首页 > 历史小说 > 建中年间的信使
作者:
辋川散人
主角:
陈九 秦鹿
更新至:
第六十二章 蒲类海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47.24万字
1990年冬,西北工地的冻土中惊现唐代士兵遗骸。新入职的考古队技工秦鹿,发现了一具属于唐代安西军的骸骨,这具遗骸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一切都要从建中年间的一次送信说起......
本书还有其他名称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47.24万字
简介
历史古代 历史 大唐 衍生 求生
1990年冬,西北工地的冻土中惊现唐代士兵遗骸。新入职的考古队技工秦鹿,发现了一具属于唐代安西军的骸骨,这具遗骸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一切都要从建中年间的一次送信说起...... ...

楔子:黄沙来信

1990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敦煌

党河水库工地

"操!这破机器又熄火!"

推土机司机老周猛拍方向盘,羊皮手套在零下二十度的气温里发出闷响。仪表盘上的温度计显示-18℃,出风口却只喷出几缕冷风。他从军用水壶抿了口奶茶,茶渣在金属壶壁上结了层薄冰。

老周发动机器时,推土机的轰鸣声震得驾驶室玻璃嗡嗡作响。

这是水库扩建工程的第37天,他负责清理党河故道的淤沙,来年入夏,这里的水库蓄满水,周边的瓜果种植生意就都能好起来了,老百姓再也不用看着漫天黄沙首呲牙了,据说后年政府还要在这边修公路,到时候去新疆就更方便了。

推铲切入沙土的瞬间,金属与硬物碰撞的"咔啦"声刺破耳膜,像是有人用生锈的剪刀剪断了历史的脐带。

"王工!完了,我挖到死人了!"

老周跳出驾驶室,解放鞋踩碎了块汉代筒瓦。工地上的沙枣树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呻吟,他的喊声惊飞了芦苇丛中的沙雀,"扑棱棱"的振翅声里,半截枯骨从推铲下露了出来。

工地领班老王是个东北人,支援三线的时候随家来这边的,他踩着积雪抓紧跑来,安全帽上的红漆在灰黄背景中格外刺眼。"都停下!"他吹响哨子,尖锐的"嘟——"声惊得装载机司机老孙急踩刹车,轮胎与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三十米外的推铲下,半具跪姿干尸逐渐显现。尸体右手呈握笔状,指骨间缠着褪色的皮绳。怀中木匣的鎏金龟符在阴云中泛着冷光,龟甲背部的裂痕像条狰狞的蜈蚣,"当啷"一声掉在铁板上。

"他娘的!"

老孙凑过来,

"这龟壳看着比我家腌菜坛子还老。"他的棉鞋陷进沙泥里,"噗嗤"一声时带出块陶片,上面模模糊糊刻着"安西"二字。

老王摸出腰间的爱立信手机,塑料外壳在寒风中"咯吱"作响,这是全工地上唯一一部能对外联络的手机。拨号时,他的羊皮手套被西北风吹得猎猎作响:

"喂?喂?敦煌文物局吗?我们好像发现一个墓......"

"当然在敦煌啊,"

老王满脸沮丧的给文物局接待员打电话,工期是到来年一月份的,正是最冷的时候,但是不能拖到春节之后,开春了水库还要蓄水,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愁的老王天灵盖都快掀起来了。

"哦,具体地址......这边是党河水库工地这边,你晓得不,本地人应该都晓得吧?"

"啥?啥朝代?我哪知道啥朝代啊同志?我又不是专业的,那不得你们来看吗?"

说到这里老王明显有点不耐烦了。

"行了行了,你们快点儿过来吧,现场己经给你们保护好了,我们还等着施工呢,大伙都等着回家过年呢,工期催的可紧了。"

电话一挂,老王有点站不住了:

"唉!完犊子了么这不是,这么一来,也不知道年前儿还能不能干完这活。"

秦鹿接到文物局告诉她有活儿要干的电话时,她正在临摹莫高窟第220窟的飞天壁画。

铅笔尖在速写本上划出突兀的折线,"刺啦"一声划破纸张。她抓起军用水壶冲出办公室,棉袄第二颗纽扣别着的"实习研究员"胸牌被门框勾住,"嘣"的一声扯断了别针。

"小秦!等等!"

老李抱着工具箱追出来,帆布包带"吱呀"作响,"天气预报告诉有黑风暴,你带帐篷了吗?"

秦鹿冲到楼下门房,探头伸进窗户,拿起电话就打,一连串动作给看报纸的门卫看的一愣。电话是拨给西安的省文化厅招待所的,

"喂,你好,帮我找敦煌研究院的吴应龙吴所长,胡希泉胡工也行。"

"都不在?那麻烦他们回来了帮我转告一下,所里有个党河的抢救性发掘现场,我现跟现场处的李工去了。"

然后秦鹿头也不回地跃上北京吉普,引擎轰鸣声中,她从军装内袋掏出爷爷留下的军用罗盘。青铜罗盘在颠簸中"哐当"撞在车门上,指针却固执地指向东南,与地图上的党河故道完全重合。

十二月初,国家文物局组织了河西考古经验交流会,南边北边的博物馆馆长,田野考察的专家,齐聚西安,交流心得,这次敦煌是重头戏,必须要参加。吴所长跟胡师父带着两个师兄去了,只留下秦鹿在这边看家,走之前,所长还跟秦鹿说,有啥事及时跟他们联络,还说什么冬天没什么施工,应该不会遇到太麻烦的工作。

谁能想到,就去那么几天,真让吴所长说着了,让她摊上了个大活。

吉普在戈壁滩上颠簸,车斗里的铁锨"哐啷哐啷"撞击着工具箱。秦鹿的军用水壶在座位下滚动,"咕嘟咕嘟"的水声混着沙粒击打玻璃的"噼啪"声。她从军装内袋掏出父亲的军功章,金属表面映出自己的脸——和三年前在北大实验室看到的粟特文指印主人竟有几分相似。

"秦工,前面过不去了。"

司机老张猛踩刹车,轮胎在冰面上"吱溜"打滑。前方三百米处,沙尘暴正掀起黄色的幕布,"呜呜"的风声像极了敦煌壁画中受难的菩萨低吟。

抵达工地时,漫天黄沙己经遮蔽了半边天空。秦鹿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下车,军靴陷入沙泥中发出"咯吱"声。工人们用帆布临时搭建的棚子在风中"哗啦哗啦"作响,干尸周围插着的红旗"猎猎"飘动,像凝固的血迹。

"秦工,现场保护成这样了。"

老王递来工程日志,纸页间夹着的芦苇秆"簌簌"作响,

老李把文件接了过来,对秦鹿说:"我刚看了让设计的同事帮我看了你拿来的图纸,推土机坐标N40°01',E94°40',和你们给的唐代驿站分布图重合。"

秦鹿点头,从军用水壶倒出半杯凉水。水泼在沙地上瞬间结冰,"咔嚓"声中,她借着冰面反光观察尸骨:跪姿朝向东南,与罗盘指针方向一致。

"周师傅,你当时在哪发现的?"秦鹿转向推土机司机。

老周搓着冻红的手,指关节"咯咯"作响:"就在那片芦苇荡,推铲下去感觉碰到石头,我寻思断轴了呢,'咔啦'一声......"

"老李,测年!"

秦鹿喊道,工具箱"哐当"掉在地上,

"龟符和尸骨一起送检,还有这个。"她指着尸骨边上的土层,对老李说道。

实验室的白炽灯在沙暴中忽明忽暗,电流"滋滋"作响。秦鹿握着龟符,发现裂痕处的暗红色结晶与她在北大实验室见过的安西都护府出土粟特文书上的血手印样式相同。当老李报出"公元784年±15年"的测年结果时,她的眼泪滴在龟符的背上,"啪嗒"一声晕开了千年的尘埃。

深夜的工地亮起应急灯,"嗡嗡"的电流声中,推土机全部熄火。秦鹿蹲在探方里,用毛刷清理尸骨周围的沙土。突然,一枚葡萄玛瑙手链从右臂滑落,"叮铃"一声掉在铁板上。

内侧刻着的"赠车大师奉朝"在手电筒光下泛着幽光,让她想起三年前在北大的争论。

门帘被掀开,

"小秦,工程方又催进度了。"

老王裹着军大衣进来,帆布摩擦声"沙沙"作响,"水库明年春耕要蓄水,这发掘......"

"告诉他们,这里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粮道。也是很重要的历史遗存,我们测年己经用碳十西加了急。也是想着尽量别耽误了他们的工期,都尽快弄吧,大家也都能回去过个好年。"

秦鹿握紧龟符,指节"咯咯"作响,

"我们在抢救的,是比水库更重要的东西。"

流程上,现在这种发掘工作属于抢救性发掘,水库是民生,文物是历史,文物能搬走,但是水库不行。

现在只能是加紧发掘,然后整理现场,回所里再继续研究。现场估计明天就要破坏掉了,未来,这里将成为水深十米的党河水库的一部分。

凌晨三点,沙暴渐息。秦鹿站在推土机旁,军靴旁是老周发现的第一块枯骨。月光下,党河故道泛着银白的光,像一条凝固的历史长河。

她从军用水壶倒出最后一口水,"咕嘟"声中,水在沙地上画下龟符的路线图,突然发现推土机的履带痕迹与图中"燉煌"节点完全重合。

傍晚,外出一天的秦鹿回到单位,所长他们收到消息后给她回了电话留了言,好在这次秦鹿办事利落,宿舍,翻开父亲留下来的战地日记。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老照片: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战,父亲抱着《汉书·西域传》站在昆仑山巅。照片背面,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女儿,记住,我们秦家的人,骨头里都刻着'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鹿擦干眼泪,从军用水壶倒出半碗姜汤。水面倒映着她的脸,与龟符上的唐代刻工竟有几分相似。

窗外,敦煌的月亮大得出奇,"喀喇"一声踩碎了枯枝。她忽然明白张教授说的"关外的月亮比关内大"——因为这里的月光,照见了更多被历史掩埋的故事。

最新章节
作品目录
错乱章节催更
没有了
1-100章
继续阅读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