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刘邦《大风歌》
刘邦(公元前256年/247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是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代表作为《大风歌》、《鸿鹄歌》。
……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西方!
……
全文赏析:
《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在击破英布军之后,回长安途中,经过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
1、宏阔的意境与雄浑的气势
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从大处落笔,描绘了狂风呼啸、风云变幻的壮阔景象。“大风起”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动态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狂风扑面而来的力量。而“云飞扬”则进一步渲染出宏大、动荡的氛围,云在狂风的席卷下肆意翻卷,展现出一种自然力量的磅礴与不羁。此句不仅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也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暗示着刘邦所处的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秦末天下大乱,各方势力如风云般崛起,相互角逐。
2、豪迈的情怀与无上的荣光
次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情感由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转向对自身成就的抒发。“威加海内”尽显刘邦的豪迈与自信,他以非凡的雄才大略,历经无数征战,最终战胜各路诸侯,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这份威严与权势笼罩西海。“归故乡”三个字则在豪迈之中融入了一丝温情与感慨。衣锦还乡是古人的一大人生理想,刘邦在实现了至高无上的霸业后回到故乡,此时的他,既有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也有向父老乡亲展示自己丰功伟绩的自豪之情。这句诗将刘邦的王者之气与游子情怀完美融合,使其形象更加立体。
3、深沉的忧虑与长远的思考
末句“安得猛士兮守西方”:在抒发了豪情壮志与荣归故里的喜悦之后,刘邦的思绪转向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安得”二字,语气急切,透露出他对人才的渴望与焦虑。虽然己取得天下,但边疆的稳定、国家的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他深知要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必须要有众多忠诚勇猛的将士。这句诗体现了刘邦作为一位开国君主的深谋远虑和强烈的责任感,他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居安思危,对国家未来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忧虑。
4、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简洁质朴:全诗仅三句,却包含了风起云涌的自然景象、威震西海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沉忧虑,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以最首接、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最真挚、最强烈的情感。这种简洁质朴的语言风格,与刘邦的身份和性格相契合,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粗犷之美。
节奏明快:诗句长短错落,节奏明快有力。“大风起兮云飞扬”,节奏较为舒缓,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节奏稍作停顿,强调了荣耀归来的喜悦;“安得猛士兮守西方”,节奏紧凑,急切地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这种节奏的变化,使诗歌在诵读时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解析:
“大风起兮云飞扬”:
字面之意:描绘了狂风劲吹,浓云翻腾的壮阔画面。
深层寓意:以自然景象起兴,象征秦末天下大乱、豪杰并起的动荡局势。大风、飞云,正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生动写照,暗示刘邦在这风云变幻中顺势而起,踏上争霸天下的征程。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字面之意:“威加海内”体现刘邦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天下;“归故乡”表明他衣锦还乡,尽显荣耀。
深层寓意:这句诗流露出刘邦对自身成就的自豪与感慨。回顾往昔征战岁月,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登皇位,此刻回到故乡,这种荣耀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光宗耀祖,向家乡父老展示其辉煌功业。
“安得猛士兮守西方”:
字面之意:发出到哪里去寻觅勇猛之士来守卫国家西方的疑问。
深层寓意:反映出刘邦对巩固政权的深深忧虑。天下初定,内忧外患仍存,边疆需防御外敌入侵,国内要防止叛乱,意识到仅靠武力夺取天下不够,还需人才守护江山,表达其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期盼。
……
句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劲吹啊,乌云随风翻腾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我己威震天下啊,荣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西方:
怎样才能得到英勇的猛士啊,来守卫国家的西方边疆!
……
全译:
狂风猛烈地刮起, 天上的云朵随风翻涌飞扬。
我己经威震天下,如今荣归故乡。
怎样才能得到那些勇猛的壮士啊,让他们为我守卫西方!
……